柏肆一战,后燕精锐尽失,拓跋珪大获全胜。但此时的北魏国内也并不太平,原来柏肆之战时,有败军逃回北魏国内,说北魏吃了败仗,拓跋珪本人也不知所踪,一时间流言四起。贺兰部头领附力眷、纥突邻部头领匿物尼、纥奚部头领叱奴根等人听说后,干脆聚集党羽反叛。南安公拓跋顺去讨伐他们,结果吃了败仗损失了几千人。拓跋珪于是诏令庾岳率领一万骑兵,返回讨伐叱奴根等人。庾岳不辱使命平定了叛乱,北魏国内局势才稍微安定下来。

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北魏加强了对中山的围攻。精锐尽失的后燕自然难以支撑,于是这次换成后燕求和了。皇始二年(公元397年,东晋安帝隆安元年)三月,慕容宝向拓跋珪求和,表示要送还拓跋觚,并割让常山以西土地。拓跋珪答应了慕容宝的请求。虽然歼灭了后燕精锐,但后燕毕竟底子雄厚,而且中山城池坚固,拓跋珪想一次拿下也不现实,同时考虑到国内的局势,拓跋珪就准备见好就收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慕容宝又反悔了,拓跋珪于是继续进围中山。除了面对北魏的进攻,后燕内部这次也出现了巨大内讧,慕容家著名的反骨崽慕容麟又一次选择叛变,只不过这次他想取代慕容宝自立,但他的计划没有成功,慕容麟于是出城逃奔西山,依靠丁零的残余部落。慕容宝则害怕慕容麟这一走,是为了夺走慕容会的部队从而抢先占据龙城。于是慕容宝召集慕容隆和慕容农等人商议,最终在三月壬子日夜,慕容宝等人弃中山城出走龙城。

此时的中山城已是一座空城,拓跋珪原本打算立刻入城。但王建以士兵会乘夜盗取城中财宝为由劝阻,其实王建自己也惦记着中山城内的宝物,只不过担心别人会趁着夜色和他抢,所以他才劝阻拓跋珪。结果拓跋珪听信了王建的话,准备等到日出才入城。结果就在这晚,没来得及和慕容宝一起撤退的慕容详趁机自立为主,闭门拒守。到嘴的鸭子飞了,拓跋珪试图强攻拿下中山。但攻了几日都无果。拓跋珪改变策略试图劝降,但城中军民表示拒绝,因为他们担心会和当初在参合陂投降的后燕士兵一样被杀害,所以宁可与拓跋珪为敌准备坚守到最后。当初劝自己杀俘的是王建,让自己等一晚入城的也是王建,结果现在根本拿不下中山,愤怒的拓跋珪于是向王建吐了一口口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军的粮草补给也出现了问题,于是这年四月,拓跋珪命令拓跋仪撤除对邺城的包围,到钜鹿驻扎,并将粮草聚积在杨城。得知消息的慕容详趁机主动出击,派出六千步兵,准备乘虚袭击北魏军的驻地,却被拓跋珪击溃,后燕军阵亡五千人,被俘七百人,损失惨重。即便如此,慕容祥也没有选择投降。相反,继承了慕容家族内讧传统的他,和慕容宝派来协助防守中山的库傉官骥产生了矛盾,双方互相攻打。最终,慕容详杀死库傉官骥,并将整个库傉官氏全部消灭。慕容详的大开杀戒,使得他人心尽失,中山居民不再听他号令,但因为害怕北魏军乘虚攻进城来,男女老幼自愿结盟,各自单独作战。所以使得拓跋珪仍旧无法攻克中山。

拓跋珪深知,中山城内的百姓之所以还在帮着守城,一方面是慕容祥武力胁迫,一方面是北魏军在外面围困,百姓想逃也没有机会。于是拓跋珪准备改变策略,五月甲辰日,拓跋珪撤除对中山的包围,一方面借此机会开往河间征粮,督促各郡义务献粮。另一方面想等待中山内部出现变故。

慕容详见北魏撤军,以为是靠自己的能力才使北魏军撤退的,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声威与恩德已经重振,于是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建始,并设置文武百官 ,任命新平公可足浑谭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并杀死原来扣押在中山的拓跋觚,以此来稳定人心。但慕容详嗜酒如命,奢侈荒淫,从不体恤士人、百姓,施刑屠戮没有法度,遭他杀害的自王公以下有五百多人,以致各级僚属和下层军民都和他离心离德。所以没过多久,拓跋珪所期待的变故就开始出现,这年七月,慕容详先是杀死可足浑谭。之后中山城中发生饥荒,可慕容详害怕魏军偷袭,不允许人们出城去采集野草裹腹,饿死的人尸横遍地。人心思变,全城人都准备迎接慕容麟回城主政。当时慕容详派遣辅国将军张骧屯驻常山,慕容麟就入张骧的军队,取得指挥权,然后夜袭中山,斩杀慕容详,慕容麟自立为帝。慕容麟上台后,允许人们四下出城找东西吃。人们吃饱之后,请求与北魏决战,但慕容麟不许。

不久之后,中山城中再次发生饥荒。此时的拓跋珪驻扎在鲁口,他当即派长孙肥率领骑兵七千人进攻中山。长孙肥的军队一度攻进了外城,但随后遭到了慕容麟的反击,北魏军被追赶到了泒水,结果战局又一次出现扭转,北魏军反败为胜,慕容麟只得率军重新退回中山。八月丙寅日,拓跋珪大军开始行动,准备转移到常山的九门驻扎,试图彻底攻下中山。就在这时,北魏军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造成了大量将士和牲畜的死亡,一时间军心动摇,将士思归。拓跋珪在了解了情况后没有选择退兵,而是展现了他冷血无情的一面,面对大量人员病死,他只是冷冷说道:“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直接吓得大臣们不敢再多说话。

拓跋珪的军队遭受瘟疫的袭扰,慕容麟那边也好不到哪去。九月,中山的饥荒越来越严重,慕容麟不得不带领二万多人出城据守新市,并四处觅食。拓跋珪果断选择出击,准备一举歼灭慕容麟部。十月丙寅日,慕容麟退到泒水阻击北魏军,十月甲戌日,双方在义台展开决战,结果北魏军大破后燕军,斩首九千余级,慕容麟只率数十骑逃入西山,接了妻子儿女之后奔邺城的慕容德。

十月甲申日,拓跋珪终于拿下了中山,后燕的王公贵族、文武官吏以及士卒等投降的有两万多人,所缴获的御玺印绶、图书典籍以及藏在府库中的奇珍异宝数以万计。吸取了参合陂杀降的教训,拓跋珪这次放过了大部分后燕降臣,但对于杀害拓跋觚的凶手,拓跋珪采取了最严厉的报复手段。杀害拓跋觚的主谋高霸和程同,被拓跋珪连同他们的五族全部杀掉,这还不解气,拓跋珪还命人用大刀砍他们的尸体。已经死去的慕容祥也难逃厄运,拓跋珪命人掘开慕容详的坟墓,砍下慕容祥的头颅。

皇始二年(公元398年,东晋安帝隆安二年)正月,镇守邺城的慕容德统率四万户从邺城向南迁移到滑台驻守。北魏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邺城,北魏此时的版图已经扩大到黄河以北地区。随后拓跋珪从中山出发向南巡视,最终来到邺城。在邺城,拓跋珪巡登台榭,遍览宫城,颇有在此定都之意,但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拓跋珪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但他仍旧在此设置行台,并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和左丞贾彝一起统率吏兵五千人镇守邺城。从邺城回到中山后,拓跋珪又调拨士卒一万人开辟一条大道,从望都起开凿恒岭,一直到代郡,全长达五百多里。完成这些后,拓跋珪准备率军北归。但拓跋珪担心自己走后,刚征服的地方会发生变乱,于是就在中山设置一座行台,让拓跋仪在这里镇守,又任命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守勃海的合口。

正月辛酉日,拓跋珪从中山启程北归,走时拓跋珪又下令强迁山东六郡官民和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多万到代郡,以充实代郡的人口,对于这些迁徙的人,拓跋珪也没有亏待他们,而是分配了耕地和牛。不出拓跋珪所料,拓跋珪走后,博陵、勃海、章武等地的盗匪就纷纷起事,好在拓跋遵率兵一一将他们讨灭。而拓跋珪的舅舅贺赖卢又一次闹出幺蛾子,这次他以屈居冀州刺史王辅之下为耻,于是将他袭杀,然后驱使威逼冀州守兵,一路洗掠阳平、顿丘各郡,向南渡过黄河,投奔慕容德。

回到盛乐后,拓跋珪也是忙碌不已,对内平定有异心的势力,启用有才之人,对外又一次击败柔然。随着国内趋于稳定,暂时也没有外部威胁,北魏的重心开始转向国内,拓跋珪也开始考虑正式建国称帝的问题了。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国号问题了。虽然拓跋珪早已自称魏王,但在六月丙子日和群臣商议过程中,群臣还是认为应该定国号为“代”,但崔宏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昔商人不常厥居,故两称殷、商;代虽旧邦,其命惟新,登国之妆,已更曰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民,宜称魏如故。”面对两派意见,拓跋珪最终选择了崔宏的意见,下诏正式定国号为“魏”。确定好国号之后,当年七月,拓跋珪又将都城从盛乐迁到平城,并开始营建宫殿,设立宗庙,以及土神、谷神的祭坛,一切都和中原汉族王朝的制度一样。随后拓跋珪又命尚书吏部郎邓渊制订官制,协调皇室的音乐。命仪曹郎董谧制订礼仪制度。命三公郎王德制订法律规章。命太史令晁崇考察天象。又派吏部尚书崔宏统管裁定,以作为国家永久的制度。

在这些都处理好后,十二月己丑日,拓跋珪就正式称帝了,并大赦天下,改元天兴。称帝后的拓跋珪又颁布了一系列命令,先是规定国内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要学汉族那样束发加帽。接着追尊远祖拓跋毛以下的二十七人为皇帝。弃用鲜卑旧有传统,依照汉族传统制订祭庙、朝会使用的礼仪音乐。又采用崔宏的建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最后又迁徙六州二十二郡官员、豪族大户二千家到首都,并规定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都是京畿地区,京师之外的四方、四维,设置八部帅,分别加以监督、管辖。

拓跋珪主动接受汉族礼仪、律法、官职,又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农业,主动学习,这无疑为北魏以立足中原打下了基础,那么称帝后的拓跋珪和他的帝国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1.《Piconderoga7 南北风云——历经艰险拿下中山,韬光养晦拓跋珪正式称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iconderoga7 南北风云——历经艰险拿下中山,韬光养晦拓跋珪正式称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