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哈镇:府谷县的一个小镇,抗日战争时,却是黑龙江省政府驻地

提示:英雄的烈士陕北、在哈镇被撰写和铭刻了下来,他们的存在也是“还我河山”的抒写。把英雄的名字刻在大地上,让英雄的故事充盈和丰富我们的历史,使得后人世代缅怀与景仰,进而珍惜今日之盛世,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这分明就是“忠烈祠”的意义。而若在此时,还能言及马占山将军个人的家事,那也许只能是一个永远在心头却一直没能说出口的无私的秘密。

红石峡是榆林市境内的一处景点,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因为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在此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这里便成了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在红石峡众多的石刻里,有两块石文很是引人注目。为横碑,题文楷体,阴文,均书“还我河山”。上块宽1.6米,长4.5米;下块宽1.2米,长3米。下块上款:民国三十年冬月;下款:马占山。上块虽没有双款,但今天的学者们分析,它与下块应同出自一人之手——抗日英雄山马占山。

马占山,字秀芳,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31年,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赴南京请命,直至8月21日才被任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后改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理东北四省招抚事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赶赴绥远、大同,把队伍组建了起来。

1937年底,经过绥远抗战后的马占山率部辗转进入伊盟(今鄂尔多斯),奉命“警卫伊盟,兼守河防”,将司令部驻扎于哈镇赵家大院。从1937年底到1945年8月18日,马占山率部在哈镇驻守整整8年,8年间多次出击日寇,经历大小数十战,保卫了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免遭沦陷。1941年冬,马占山同邓宝珊去红石峡赴朱绶光宴请时看到祖国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题写了上面说到的两块“还我河山”刻石,抒发了自己报国杀敌、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秦、晋、蒙接壤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其名大约起始于唐朝,为唐麟州下辖镇,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年)升镇为县,八年(911年)升府州领府谷县。民国时,府谷县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大约都在哈镇。哈镇原名哈拉寨,位于陕西府谷县最北端、是陕蒙边界上的一个小镇,清末民初,商品贸易和手工业十分发达,为府谷县境内与蒙古进行贸易的重要集镇之一。

马占山到达哈镇后,这里就成了“东北挺进军”的军部、黑龙江省政府驻地。为此,他曾于1943年刊印的《府谷县志》序言中道:“予以民国二十六年又提军转战于斯土。驻守以来,于今已七稔矣,虽夙夜欲东,急趋于白山黑水,而扼守大河,久留斯土,能不眷眷于是哉!”

与两块“还我河山”刻石抒发马占山报国之志的还有一本书,即《挺进军抗日历程》。在哈镇期间,马占山主持挺进军总部编纂了这书,并在扉页上题书“还我河山”四字。因其中的“河”的“口”字未封口。人问其故,他慨然陈辞:“目下倭寇猖獗,国土残缺,他日驱敌出境,打回东北,方能关口。”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而在这三道题(刻)之后,隐藏着马占山一段鲜为人知的情感。

秀芳图书楼哈镇赵家大院,为抗战期间东北挺进军司令部、黑龙江省政府驻地

在哈镇期间,马占山深得民众拥护,在今天至少留下了两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一是秀芳图书楼;二是忠烈祠。

秀芳图书楼为二层建筑,石条基础,坐北向南,4米见方。全楼皆用青砖砌成,一面开门三面开窗,顶端均为砖砌拱形,门首有砖刻匾额:“秀芳图书馆”。一楼内右南角有木梯通二楼,二楼为木阁,全木结构,形状为八角楼,青瓦双刹盖顶,顶中央砖雕宝葫芦,门外有花栏,栏孔为菱形。楼内燃机条横梁上分别雕刻:“提高地方文化”、“培育国家英才” “保护公共建设”“创造树人基础”。4条抱梁与4大梁交叉叠垒,上面分别刻有:“明礼义”、“知廉耻”、“守纪律”、“负责任”。

秀芳图书楼建于1939年,图文并茂,雕刻工艺精湛。现位于府谷县哈镇学校院内,仍为学校图书楼。马占山到哈镇后看到当地教育落后,便发动军官捐款给哈拉寨修建一所中心小学,他自己率先垂范捐大洋100元,共捐款3000多元。新建学校有6间教室,校长室、会议室、教员室、伙房、学生宿舍等一应俱全,校园的中央就是秀芳图书楼。

今天,人们说,秀芳图书楼因马占山字为秀芳,故名。但历史却在此给了人们一个巧合,即马占山的第二房太太的姓李,也叫“秀芳”。众所周知的是,马占山一生共娶了五房夫人。此前,原配杜赞义和另两位夫人去世早,最终只剩下了李秀芳和筱荷。李秀芳很漂亮,但不识字,是位农家女子。筱荷是闻名东北的京剧刀马旦,不仅漂亮,而且有文化,马占山对其格外疼爱。但为了一心抗日,大约是在1932年前后,马占山将这两个太太全都“休”了,让他们加娘家或另嫁。筱荷后来据说是病死了,但李秀芳的故事却没完。

1932年5月,马占山由黑河誓师南下海伦,自此,和李秀芳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李秀芳改嫁做俄语翻译的徐子平,据说在1957年病故时,身上还揣着马占山的照片。今天,人们不知道马占山以“秀芳”为哈镇的图书楼命名,除了他个人的因素,是不是还有对夫人李秀芳的怀念,但人们知道的是,李秀芳身后还有一个女儿,叫徐淑清,也是马占山的骨肉。

1930年,徐淑清出生在哈尔滨,显然,马占山在休妻前是知道自己有这个女儿的。李秀芳被“休”后,没有了生活来源,被迫改嫁徐子平,徐子平在做好继父的同时,为马占山的这个女儿取名徐淑清。在徐淑清的记忆里,她从懂事起,就再也没有见过父亲,而母亲则一直告诉她:“你的生父是马占山,他去打日本鬼子了。”

1986年,徐淑清从大连石油公司离休,那时,她已基本淡忘了亲生父亲和马占山这个名字。但在2001年电视剧《马占山》播出时,藏在幼年时她的心底的那个父亲突然就“活”了,于是,她全面地了解了马占山的一生,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于2002年下半年来到北京,第一次见到自己同父异母、当时已经95岁的姐姐马玉文。

徐淑清女士

这一年,徐淑清71岁,这次相聚,让她知道父亲更多的英雄故事,在骨肉亲情里加深了对父亲的了解和怀念,而在哈镇秀芳图书楼也仿佛因此多出了一层命名的含义。在这里,人们应该更多的看到,一位英雄为了抗日,留给自己家庭的那些辛酸难言的风雨往事。分明地,“秀芳”不仅仅是指马占山自己。

忠烈祠是马占山于1942年在哈镇建造的,旁边就是被称为我国现代史上第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忠烈祠”位于府谷县哈镇河对岸的西湾村山脚下,是为祭奠江桥抗战及以后绥远抗战和驻守哈镇期间与日寇战斗中牺牲的阵亡将士而设立的祠堂。

“忠烈祠”礼堂坐南向北,主体为凿崖而成的石窟。青砖建造的门庭从三个方向有三个拱形门洞,顶上部穹窿形,顶部是磨砖的挑角出檐,上铺青砖,顶端有宝葫芦状砖雕饰物。祠内供台就山而起,祭立着2000多名抗日阵亡将士的牌位。祠北向的山墙上分别绘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南向园地现有四棱石碑一通,上有马占山将军撰写的碑文,记叙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挺进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战斗经历和日本侵略军的罪恶行径。

拜碑亭纪念塔忠烈祠

英雄的烈士陕北、在哈镇被撰写和铭刻了下来,他们的存在也是“还我河山”的抒写。把英雄的名字刻在大地上,让英雄的故事充盈和丰富我们的历史,使得后人世代缅怀与景仰,进而珍惜今日之盛世,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这分明就是“忠烈祠”的意义。而若在此时,还能言及马占山将军个人的家事,那也许只能是一个永远在心头却一直没能说出口的无私的秘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1.《路生说史 马占山:为了抗日“休”掉妻子,有个女儿,71岁才和马家后人团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路生说史 马占山:为了抗日“休”掉妻子,有个女儿,71岁才和马家后人团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