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徐老游123 秋后问斩是一台戏

原创 南山之鸣 百家鸣放 今天

百家鸣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5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大清的死刑犯是秋天行刑,快到日子的时候,刑部秋审司把每个死刑犯人的材料审查一遍,分成应决,最终缓决,可矜三项,分别把案子的节略呈给皇上,让皇上最终决定,到底哪个该杀。最终决定落下来,就到了勾决的时刻,届时刑部满汉右侍郎,以及满汉给事中(监察官)皆到场。刑部司员骑马捧圣旨至,人犯跪着听旨,宣读圣旨已毕,刑部兵马司的吏员用墨笔在人犯脸上写字,斩立决者书个“斤”字,即斩字的半边,绞立决者写一个“交”字,即绞字的半边。其间,还有陪绑的,一并跪在下面,直到圣旨宣读完了,才知道今年自己可以滑过去了,松一口气。

人犯的脸画花了,就绑起来,背后插上决死标牌,推到囚车上,往菜市口行刑。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行刑日,老百姓一路人山人海看热闹。大花脸的死囚,在囚车上按规矩得唱一口。那个时节,看戏是百姓日常的项目,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唱一口,如果唱得还可以,一路都有给叫好的。送上碗酒,押送人员也不禁止。有的人,一路喝过去,到了刑场,已经半醉了。有些惯犯,老江湖,一路上的表演,可谓五花八门,非常生动,勾得看热闹的人阵阵的喝彩声。再不济的,也得喊几嗓子,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否则,就太对不起观众了。

表演的高潮,是刑场上动刀子的时刻。只是,这个高潮的表演,是刽子手和人犯一起表演的。如果人犯临刑怂了,软成一滩泥,是会引起众怒的,大家一起骂,有人会加以鼓励,让他硬气一点。如果人犯毫不畏惧,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那就是一片叫好。刽子手在这种时候,是要展示手艺的,如果一刀下去,脑袋掉不下来,血溅得到处都是,不仅观众叫骂,监刑的官员也不高兴。关键是,这门手艺是一辈辈传下来的,到他这辈子上,不能丢祖宗的人。一刀,头颅掉下,而且血只往一个地方喷过去。当然,也有人犯家属,偷偷塞钱,让他一刀下去,留点皮不斩断,也好收尸的时候缝上去。那个年月讲究个全尸。比较起来,绞刑的看头就要差得多,因为脑袋不掉,也没有血。最好看的,当然是凌迟处死,摊上一个,尤其是女犯,那可是万人空巷,乌泱乌泱的。这种时候,人犯的表演,就无所谓了,关键是刽子手的手艺,要能把人割上几百上千刀,还不断气。看客即便有人怕得要死,但依旧看得很过瘾。

原本,绑缚法场行刑,一路公开展示,是为了警训教育民众,以此为戒,不要犯法,但实际上,却变成了人犯加上刽子手与民众作为看客的一场狂欢。在这种狂欢中,人的尊严,人的体面,被彻底地践踏,而血腥和残忍,反而成了狂欢的主题。

清末刑罚改革,死刑改枪决了,竟然引起看客们的强烈反感,说是不好看了,太无趣。看来,已经习惯了昔日血腥色彩和味道的人们,对于残忍,已经很适应了,也很麻木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观刑这一台戏,给鲁迅先生那么大的刺激,写了又写。

1.《徐老游123 秋后问斩是一台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老游123 秋后问斩是一台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495.html

上一篇

高萌讲历史 海禁政策为何屡次重申,明朝与琉球交好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听丹妈妈讲历史 爱惜人才的曹操

徐老游123_纪大烟袋是干什么的?

徐老游123_纪大烟袋是干什么的?

原创 南山之鸣 成卓 昨天成卓追求生命的本真3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纪晓岚是乾隆时代头号的文人,有关他的轶事很多。他喜欢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