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太极宫外的玄武门,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宫廷政变,这一场政变,迷影重重,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史书上是这样介绍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的。

太原起兵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之间还尚有情义,配合十分的默契,在反隋战争中一起建立起了不朽的战功。可是这一切,自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之后,都变味了。以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豪强,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帝王之家。

最是勾心帝王家,最是无情也是帝王家啊!两兄弟开始为了权力明争暗斗,李建成此时虽然被立为太子,是名义上的继承者,但是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论战功他远不如自己的这个弟弟,论在臣民中的威信他也差得很远。

自愧不如,又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李建成就和自己的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起来,一起来孤立和针对李世民。李世民的身边,有着一大批的名臣名将追随,他们不忍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同时也是为了自保。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在太子和齐王的必经之路玄武门提前进行埋伏,待他们经过的时候,便将太子除掉。政变的时候,秦王李世民亲手用箭,射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李渊听闻之后,悲痛万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手足相残还是发生了。

事后无奈,他只能够继续立李世民为太子。或许是手足相残太过于打击这个老人了吧,李渊心灰意冷,两个月后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开创了为史学家所艳称的“贞观之治”。

对于李世民而言,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依照李渊的性格,可能就没有他执政的机会了。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到“贞观之治”这样的治世局面出现了。但是,不得不说,这仍然是一场手足相残的闹剧,令人痛心。唐太宗执政后许久,决定给已经死亡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评定封号和谥号。

史书上是这样说的,因为李建成是与自己同父同母的大哥,而李元吉则与自己同父异母。所以唐太宗理所当然地觉得,按照历代礼法上的规矩,李建成应该被立为亲王,而李元吉则第一等,应该当作郡王来对待。彰显等级与尊卑,本就是礼法所宣扬的重要概念。

经过三省和政事堂决议之后,大家一直认为,评定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则为“海陵郡王”。封号评定了,接下来就是谥号了。李元吉生前便脾气暴躁,多次忤逆唐太宗的意见,很不讨唐太宗的喜欢。

大臣们也知晓这样的内情,决定给李元吉的谥号为“剌”,意思就是暴戾无亲,祭祀的时候也叫他“海陵剌王”。这显然是一个极其贬低李元吉生前成就的谥号,但是唐太宗觉得没有异议,就此商定。

然而到了李建成这边,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朝廷上最初商议的结果是,给予李建成的谥号为“戾”。谥法上是这样说道的:“不悔前过曰戾”,显然这也是一个极其贬低别人的谥号。毕竟汉代可也是有一个戾太子,李世民可不愿意自己像汉武帝晚年那样,遭人诟病。

唐太宗认为这个谥号不符合他的预期,下令大臣们重新修改,于是大臣们便换成了“灵”,唐太宗仍然不满意,下令继续修改。两次都被下令整改,朝臣们觉得李世民的心理状态可能很复杂,唐太宗可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唐太宗可能又想到了他们的手足情谊。这可能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吧!

小结:于是最终,李建成的谥号被钦定为“隐”。这个谥号的立场看起来比较的温和,既没有激烈的贬低,也没有突出赞扬,正好符合唐太宗的复杂心理,也符合他想将这段历史隐去的愿望。

于是这个谥号便成为了李建成的官方谥号,他也被称为“息隐王”,后世也称他为“唐隐太子”。这或许是出于无奈,但是我们也许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李世民的复杂心情。他或许不愿意再次面对这件事情,但是作为皇帝,他不得不给自己的手足一个交代。

1.《文化小思维 李世民为何多次修改大哥的谥号,他对自己大哥的评价究竟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小思维 李世民为何多次修改大哥的谥号,他对自己大哥的评价究竟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