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之前,中国有过六次大一统,即秦朝建立、西汉建立、东汉建立、西晋建立、隋朝建立还有唐朝建立,除了东汉跟西晋不走寻常路,其他四次都是自关中起,继而并天下。
“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句话虽有不尽之处,却也非常有道理,因为宋朝之前的关中地区,其重要性非常惊人,能够占据关中,则为兼并天下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所谓关中,就是如今的渭河平原一带,这里的关,指的是函谷关,整个函谷关以西的关中盆地都被称作是关中,这里沃野千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最早的“天府之国”说的并非成都平原,而是关中,至于关中之险,则以“百二秦关”为形容词,意思是仅仅两万兵马据守函谷关,就可以阻挡关东百万大军的进攻。
可是,关中地区优势虽说明显,但仅仅依靠关中就想夺得天下,还是挺困难的,关中易守难攻的同时,也使得其环境相对闭塞,守在这里的话也非常容易被困住。
关中在古代是夺取天下的重要条件,可仅靠关中是不够的,纵观历史,据守关中者要想夺得天下,势必要率先攻取河东与巴蜀,然后才能获得充足的进军中原的力量。
以秦国为例,当年秦国率先夺取了河东一带还有楚国的汉中,然后夺取巴蜀,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布局之后,才奠定了后来秦国东出函谷关,横扫关东六国的基础。
后来以关中为根据地,然后再夺取天下的朝代,大致上也基本遵循了秦朝的做法,换言之只是占据关中是不够的,必须要更进一步才能够借关中夺得天下江山。
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很多人觉得“得关中者得天下”失效了:
董卓占据关中,没能得到天下;
韩遂、马超等关西军阀,也没打败曹操夺得天下。
不过当时的事件,并不能说明关中作为一统天下的前提失效了,要知道,无论董卓还是关西军阀,他们都仅仅是据守关中,并没有夺取巴蜀、河东等地,偏安一隅混吃等死而已。
曹丕篡汉之后,魏朝建立,而刘备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孙权也号称吴大帝,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产生,这个时候,关中平原掌握在了曹魏的手中。
按照此前的惯例,曹魏拥有了关中、河东与中原地区,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夺得天下的最重要根本,曹魏与东吴、蜀汉,陷入了长期的征战杀伐之中。
得关中者得天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终究还是要一步步来,只可惜曹魏并没有等到魏朝横扫蜀汉与东吴,司马家就篡了曹魏的江山,踩着曹魏的根基,西晋完成了江山的一统。
所以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在三国时代并没有失效过,关中是个夺天下的重要因素,可归根究底还是要看占据这里的人如何进一步去经营,占着关中直接躺平,那是不可能得天下的。
1.《利利浅侃 俗话说“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什么这句话到三国中却失效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利利浅侃 俗话说“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什么这句话到三国中却失效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