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种三国类话题的时候,有的朋友是以《三国志》为依据;有的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有的甚至以电视剧《新三国》为依据。其实不管以什么版本来探讨都没问题,但是你好歹注明一下,对吧!

这道题,我们今天就以《三国志》为依据来探讨一下。

以《三国志》为依据的话,关羽的死就是孙权下的命令,与吕蒙无关,潘璋、马忠也只不过是执行者而已。

至于过程我们简单讲述和分析一下:

吕蒙在进攻江陵、公安等大城市的时候,陆逊则率军拔除了荆州周边的蜀军据点。

陆逊的部将李异、谢旌在占领临沮后,孙权便派潘璋和朱然接管了该据点。

在得知关羽逃出麦城后,潘璋和朱然便立即组织兵力于夹石一带设伏,最终在夹石附近的章乡将关羽一干人等擒获。

潘璋、马忠在擒获关羽等人之后并没有将其击毙,而是将他们全部压回了临沮大营。

潘璋设伏于夹石,关羽被被擒于章乡、被斩于临沮。

拉回临沮再斩,说明潘璋等人是在等孙权命令,待孙权下令,潘璋才好具体操作。

所以杀关羽就是孙权本人的意思。

非杀不可吗?

是的,非杀不可。

不管是《三国志》也好,还是其他什么史书也罢。关于一场战争或战役的记载,大多是从出兵到交战到结局的这样一个记载过程。细一点的还记载了一些交战中的操作。

很多东西是没有记载的。

没记载的东西不代表就没有,比如战前准备,很多史料并没有记载或是记载不多,这些都是打仗必须做的事。

我们就拿孙权取荆州这事来举例。

孙权窥伺荆州已久,他首先要想的是荆州能不能打?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打完之后刘备会有什么反应?曹操会有什么反应?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想好之后觉得可以打,就开始等待时机。而这个等待的过程也就是他的准备过程,比如征兵、训练、演习、打造军械、筹措粮饷等。

时机成熟了,是不是就开打了呢?也不是,还得有战前准备,比如部队分几波、进军路线的选择、作战方案的设计、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各种预案等。

以上这些都是史书没有记载的,我们不能就因此而否认他的存在,因为这些都是很合理的基本操作。

经常有人怀疑孙权的战略眼光,要知道,人家孙权有整个战略参谋团在为他服务,而我们只不过是闲来无事在头条混日子的人。你和人家谈战略?人家提领江东的时候我们高中都还没毕业呢!

取荆州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孙权是如何应对的呢?

对东吴而言,取荆州之后,最坏的情况就是刘备倾巢东征、曹操派兵南下,自己则两面受敌。

所以孙权需要做两件事情,积极拉拢曹魏、整军备战刘备。

知道刘备会来夺回荆州,他还把关羽放回去?要知道,关羽在当时可是公认万夫无敌的虎狼之将,放回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放也可以关起来呀,为什么非要杀呢?

其实我觉得关起来和杀了也差不多,难道不杀关羽或放了关羽,刘备就不来复仇了吗?

我曾经讨论过,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更多的是因为政治问题,军事问题只在其次,更不是个人情感问题。

再说了,关羽的傲慢是众所周知的,他会甘当俘虏受牢狱之苦吗?

而且孙权杀了关羽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把关羽首级交给曹操以转移矛盾;把刘璋安排到秭归承认其益州牧的身份以对刘备施以政治打击;将治所从建业迁到武昌以做军事准备。

孙权根本就不怕刘备,我就杀了你兄弟、抢了你地盘,怎么样?

1.《多福多寿妇 东吴得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福多寿妇 东吴得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