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乐游

仪贵人在怀孕后深受重视,皇上还安排了如懿多加照顾,后来因为惊蛰闹蛇一事,仪贵人心惊,还搬到了如懿宫中居住,每日菜色八品,从素菜到肉菜,五一不是精致又营养的。

然而还是出事了,龙胎又没有保住。

皇上登基后的第一子称为贵子,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堪比嫡子,所有人都想生下这个贵子。但同时,怀孕的人也会被盯得死死地,容易遭人暗害。

仪贵人听说吃鱼虾对孩子好,便日日吃,一顿饭几乎都是大鱼大肉。这日在用膳后,突然开始腹痛,然后便晕厥过去了,见了大红,身边的丫鬟赶忙来请如懿。

如懿赶到的时候,太医便告诉如懿只能用药将龙胎催出来,不然连仪贵人的母体也无法保住。

仪贵人一觉醒来发现孩子已经没了,整个人痴痴呆呆的,茶饭不思。

如懿来看她,告诉她太医说她体内残余未清,须喝些红花牛膝汤,她体质虚弱,难免会有些腹痛,不必担心。

听到红花你是不是有些熟悉?

在甄嬛传中,华妃给端妃灌的那一碗就是红花。

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的疗效。但要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端妃被华妃灌了红花后便丧失了生育能力。

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牛膝汤是这样记录的:

"牛膝汤鸯方移治产后胞衣不下,腹满即杀人,服此即烂下。滑石末二钱,冬葵子二钱,木通、当归、牛膝、瞿麦各一钱半,右判,作一贴,水煎服。三蜕饮画傅。下同治胞衣不下,神效。蛇蜕一条,全者蚕蜕纸一方蝉蜕四十九个右井烧存性为末,顺流水调下,立出。二五宜东向,用苇夺命丸治妇人小产下血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爪甲青白,面色黄黑,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胎尚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若胎腐烂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

简而言之,牛膝汤,主治产儿已出,胞衣不下,脐腹坚胀,急痛甚,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

仪贵人晕厥,无法产出死胎,太医催出龙胎其实就是在帮仪贵人“人流”。

古代没有现代医院那么方便,若是不想生下孩子,都用什么方法进行“人流”呢?

第一、使用药物。药物的功效与作用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出来的,在其中人们发现有些药物会导致怀孕的妇女流产,于是便有了堕胎药。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堕胎为白药长。”南朝梁代陶弘景收录了堕胎(人流)药方40余种。这些堕胎药在古代其实大多数都是为了标志出来,避免孕妇服用的。

第二、借助外力。比如挤压,震动肚腹都是促使流产的方法。这是一种很残忍的方法,可以说是活生生地将肚子里的孩子杀死。

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史书里面有记载,流行于清代江南地区。朱翊清《埋忧集》卷四《堕胎》说中介绍,嘉庆时湖州妇安县农村的收生妇每次为人堕胎,收费“番钱五枚”其法为“以沸汤渍草鞋”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但是对孕妇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害到孕妇的生命。

第三、针灸。有一些导致堕胎的穴位。在很多医学针灸书中都明确标有孕妇不可针刺的穴位,马王堆出土的《胎产书》中就有警告孕妇在妊娠的某月不可针某穴的描述。

在《针灸大成》里还有关于医生用针灸的方法下死胎的描述“(徐)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用针灸的方法堕胎是比较安全有效的,但这个方法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四、手术。有关手术堕胎的记载始见于清代,随着外国人的入侵,中国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抨击,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导致手术堕胎在当时流行起来,虽然当时还是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还是阻挡不住这历史的潮流。

清代江苏医家王孟英在其对《沈氏女科辑要》所作的案语说:“今有狡黠稳婆,故为恫吓,要取重价,脔而去之,索谢而去。”这是对当时的稳婆用手术法堕胎的描述。

可无论如何流产都会对女孩的身体造成的极大,孩子是上帝派来我们身边的天使,请大家好好爱护这些小天使。

仪贵人在失去孩子之后郁郁寡欢,悲痛异常。最后还被金玉妍买通太医给她灌下大量牛膝汤,最后出血过多而死。

不得不说,后宫不得宠爱的女人真的可怜,满心期待能有一个孩子,孩子没了,大家都不怎么在乎她,到最后,可能能记住她的人都没几个,就这样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END

本期看点:古代人流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

1.《少年常乐游 明知红花牛膝汤有害,皇上为什么还允许太医给小产的仪贵人服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少年常乐游 明知红花牛膝汤有害,皇上为什么还允许太医给小产的仪贵人服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