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上元三年,在昭陵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任何一件小事都值得他关注。
当时守卫昭陵的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做了一件事情,惹得唐高宗龙颜大怒,什么事呢?他们两个不小心把陵园的柏树给砍了,砍伐陵园的柏树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罪名。
因为古人认为柏树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所以在陵园种上柏树,象征着死者可以得到长眠。昭陵的柏树被人砍了,身为一国君的唐高宗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看来这些砍树的人就是在侮辱他的父母。一怒之下,唐高宗派人把权善才和范怀义抓了起来,直接下达命令要将二人立即处死。
但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任何事情都要经过程序,哪怕是皇帝有时候也不能擅自违反,所以权善才和范怀义二人被送到了大理寺。狄仁杰这时候就出场了,他在大理寺负责对案件进行定罪的这么一个工作。
根据唐朝定下的律法,权范二人被判处免官除名,就是把他们的官职给撤了。对于大理寺的这个判处结果,唐高宗完全不能接受,他想要的结果是死罪,所以他没有同意大理寺的方案,直接亲自下达了处死权善才和范怀义的命令。
见到唐高宗如此生气,大理寺众人没有一人敢说一句话,但偏偏在此时狄仁杰站了出来,他给唐高宗写了一份奏折,上面是这么说的,法律是皇帝您自己定的,我们也都是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的。现在您要为了几棵树杀两个大臣,这可万万不行,按照法令来说,就应当免官除名,我作为大理寺的官员必须秉公办事,您这个死罪的命令我不能照办。
唐高宗看了这段话,肯定是不高兴的,他找来狄仁杰告诉他,权善才和范怀义这两个人砍了他父母陵园的柏树,等于置他于不孝之地,所以这两个人必须死。唐高宗之所以和狄仁杰说这些话,也能看出他是认可狄仁杰的,知道他是一个好官,并没有因为狄仁杰没按照他意思办事而去迁怒于他,反倒是告诉狄仁杰自己为何一定要处死这两个人。
这要是换成一个普通的官员,皇帝都这么说了,那可能就照办了,但狄仁杰却不肯松口。在文武百官面前,狄仁杰对着唐高宗进谏道,这两个人是有罪,但根据法律来说,他们不应该判死刑,唐高宗这回就真的生气了。面对所有大臣,他对狄仁杰说,这件事情不需要再说了,权善才和范怀义胆大妄为,他们必须要死。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权范二人应该是难逃此劫了,但接下来狄仁杰的一段话却改变了局面。那么,狄仁杰究竟说了什么?让唐高宗不再坚持死罪
他抓住了唐高宗想要做个明君的心理,狄仁杰在百官面前对着唐高宗进谏。他说,自古以来想要做一个进谏的大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成功看的并不是大臣的能力,而是看这位皇帝是否是一位明君。狄仁杰一开口就把唐高宗归为明君,唐高宗自然知道狄仁杰的用意,但面对着文武百官他总不能说自己不是明君,所以唐高宗没有说话。
狄仁杰便接着说,汉文帝时期,有人盗窃了高庙玉环,汉文帝得知后十分生气,他想要诛杀罪犯的九族,但此时张释之站了出来,他认为按照法令来说,只需处死这个罪犯就行,不应当诛九族。面对汉文帝,张释之没有退一步,他和狄仁杰做了一样的事情。
张释之进谏道,如今有人盗窃了高庙一个玉环。就要被诛九族,万一将来如果有人盗了皇陵那该治他什么罪呢?还能找出比诛九族更重的罪吗?汉文帝听后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什么样的罪定什么样的刑,一切都要按照法律来执行,所以汉文帝便下令只杀罪犯一人。
狄仁杰故事也讲了,道理也说了,唐高宗听后心中的怒气消退了很多,狄仁杰最后还说补充了一句,法律已经公布于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犯什么罪行就会被定什么罪。如果您要将这两个人处死,后世的人会如何看待您,您可是一位明君。话说这里,事情基本有了结果,狄仁杰最后成功地劝说了唐高宗,权善才和范怀义二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1.《中华库史 两个大臣做错事,唐高宗要杀他们,狄仁杰:不好意思,我不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华库史 两个大臣做错事,唐高宗要杀他们,狄仁杰:不好意思,我不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