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重大战役发生在神麚二年,这一次的对手仍旧是柔然。太武帝为避免遭到柔然与刘宋的夹攻,主动带军出击柔然。这时已是暮年的长孙翰仍被太武帝授命出征。“于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平阳王长孙翰从西道向大娥山,同会贼庭。五月,次于沙漠南,舍辎重轻袭之,至栗水,大檀众西奔。弟匹黎先典东落,将赴大檀,遇翰军,翰纵骑击之,杀其大人数百。大檀闻之震怖,将其族党,焚烧庐舍,绝迹西走,莫知所至。于是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无人收视。”

从史文的记载可见,长孙翰带领的这支军队歼灭大檀之弟匹黎先诸多部落大人,使得大檀震怖,带领其残兵败将向西奔走。长孙翰所带领的魏军给予了柔然以重大的打击,这场战役也是长孙翰征战一生的代表之战。可恰是这场战役后不久,长孙翰便去世了。去世之后,长孙翰也因功绩与人格品质获得了太武帝高规格礼遇。“翰清正严明,善抚将士,太祖甚重之。神麚三年薨,深见悼惜,为之流涕,亲临其丧,礼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赙赐有加。谥曰威,陪葬金陵。”

纵观长孙翰的一生经历

其政治待遇早已超过其父长孙肥,早早进入到了北魏的权力中枢,成为了长孙氏家族在北魏初期的代表。其显赫的战功,亦不逊色于其父。可以说,长孙翰在继承了长孙肥留下的政治基础之后,又将其发扬光大了。其父子耀眼的光芒,不仅仅是北魏初期强大生机与活力的表现,也是其家族兴盛与发达的见证。 而到了北魏中后期之后,在北魏的重大政治、军事行动中已不见长孙肥支系后人的相关记载。虽然这一支系后人仍旧频繁现在史文之中,但其事迹不过寥寥几笔,语焉不详。

长孙肥支系的后人基本上都是以武职入仕,少有子弟担任文职。就算是担任文职,也是以闲职为主,可见长孙肥支系尚武基因仍旧未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即长孙肥支系的子弟们也继长孙肥、长孙翰继续担任北魏皇族警卫而御侮左右。在长孙肥支系当中,担任北魏禁卫武官的成员非常之多。除去北魏前期的长孙亦干、长孙石洛、长孙陈之外。长孙氏在北魏中期担任北魏皇族内侍的还有:长孙真担任司卫监,史料记载他随军征讨刘义隆,则可知长孙真是在世祖后期担任司卫监的。

同时还记载长孙真曾担任殿中尚书,掌管宫中兵马、典宫禁宿卫及仓库;长孙头在高宗时担任内行长;长孙长乐担任羽林监。其父长孙吴儿病逝于高祖太和初期,其子长孙荣定在东魏昭宗时任职,故推测长孙长乐担任羽林监之时应在世宗、肃宗朝。北魏中后期,长孙肥支系虽有不少后代进入到了北魏政坛。但却没有了像北魏前期的长孙肥、长孙翰那样,获得重大战役的指挥权,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更没有了像长孙翰那样进入核心权力层的代表了。因此可见,到了北魏中后期,长孙肥支系的后人们,其权势已不可与其先祖同日而语了。

长孙嵩及其后人

从北魏初期的政治地位来看,长孙嵩又要高于长孙肥、长孙翰父子。而长孙嵩之所以获得如此之高的地位则在于其从龙有功,前文中已有所论述。在其政治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中,长孙嵩都位于北魏的核心权力层之中。道武帝去世后,在明元帝、太武帝时代。长孙嵩作为代北武士的代表,虽已经没有多少可为称道的战功或是作为元老重臣的政绩了,但长孙嵩依旧享有崇高的地位。明元皇帝继位,长孙嵩与崔宏等人担任作为旧制存在的“八公”。“太宗即位,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故世号八公。”之后,刘裕讨伐姚泓,长孙嵩被任命带兵尾随刘裕,并准备伺机而动。但其军事才能远不如刘裕,所以在这次出征中也无功而返。

在明元朝,已经很少能在当时较为重大的政治事件中看到长孙嵩的影子了。但明元皇帝对长孙嵩仍旧是信赖有加,并在临终之前向长孙嵩咨以后事。“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长孙嵩的回答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智慧,因为在代北时期,北魏君主继位定制。而由于继位君主都有较强的后族支撑,导致君位的继承一直很混乱。故道武帝时须定下子贵母死这样违背人伦的制度以纠正旧俗对君位继承的干扰。可是即使这样,受旧俗的制约,父死子继的制度的推行仍然受到了一定阻碍。

道武帝被其子拓跋绍弑杀

拓跋绍问群臣:“我有叔父,亦有兄,公卿预从谁。”可见当时父死子继并未被视为理所当然。而明元帝之所以继承皇位,是从拓跋绍手中夺回来的。“像这样,通过政变而获得皇位的方式,并不能表面兄终弟及制被彻底废除,更不能表明父子相承已经成为制度。”明元帝在已确立太子监国制度之下,仍要于临终之时问后世于长孙嵩。一方面是担心守旧势力对太子继位形成干扰,另一方面则可见长孙嵩在鲜卑旧族心中的分量。而长孙嵩作为代人,经历过昭成、太武、明元时代,深知继承问题若有不善,则国家前途则难料。

故其观念并没有受到代北旧俗的桎梏,而是适应了平城政权的政治需要,提出应当立嫡长子。这不仅展现出了长孙嵩杰出的政治智慧,也展现出长孙嵩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故长孙嵩虽历北魏四世君主,却总能在多方的政治角逐之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跟住对的人。也因此使他能够长期居于高位而不衰。在太武时代,长孙嵩晋为王爵,被封北平王。但不久后长孙嵩因为在廷议中争论胡夏与柔然应先征伐谁时触怒了太武帝,故在太武帝时代,年老力衰的长孙嵩不再有从驾出征的机会,而是多坐镇朝堂,处理刑狱。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但这不意味着太武帝不重视长孙嵩,其所得到的礼遇依旧。“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并在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即使长孙嵩在道武帝死后的明元、太武帝时代缺少必要的功绩,但长孙嵩仍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长孙氏家族门面式的人物。长孙嵩依靠自身杰出的政治嗅觉,为自己和家族的兴盛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在这道大门也在日后为众多的长孙氏家族成员进入北魏政坛提供了便捷。

结语:

但进入到了北魏中后期之后,长孙嵩这一支的后人与长孙肥、长孙翰的后人一样,开始变得默默无闻,长孙嵩这一支的后人基本继承着长孙嵩北平王的爵位,虽在长孙敦时降爵为公,但依先世功勋恢复了王爵。从这也能看出,长孙氏家族在北魏前期的功绩使得北魏政权对长孙氏家族的后代是提供了一定的政治优待的,不过在长孙道之时仍然随例降为公。而且从这些人的职务中也可以看出,长孙嵩的后代远没有长孙嵩在北魏初期那样显赫,没有人进入到了北魏的核心权力层。在任职上,也基本上是以武官为主,没有了在朝堂中处理重大政务的权力。可见到北魏中后期,长孙嵩支系的后人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1.《夏夏好说历史 北魏时期,长孙家族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夏夏好说历史 北魏时期,长孙家族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