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歌曲《曹操》
不管是现代歌曲,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及记载魏、蜀、吴历史的《三国志》,都只讲三国,但实际上,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燕国,另外东汉末年并不等同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指的是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至220年曹丕称帝结束,三国历史则指的是发生于220年至280年年间的历史。
但在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为绍汉,并置百官有司。而公孙渊与东吴以及曹魏两个政权都有些“暧昧”关系,不过先来说说公孙家族,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在东汉末年被权臣董卓任命为了辽东太守,而要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董卓排在曹操之前。
虽然在189年,董卓在北芒山立下救驾大功,不过汉少帝以及何太后最终被董卓所废,董卓则扶持了汉献帝刘协,专断朝政,而公孙度由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做了辽东太守后并不被辽东郡人所看起,但公孙度“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在辽东诛灭的豪族就达到了百多家,从而立威。
而董卓在世,公孙度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海外,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此外因为东汉末年,中原烽火连天不休,就有许多人避乱辽东。192年,董卓被部下吕布所杀,而公孙度于204年善终,其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子。
彼时,曹操已经迎汉献帝至许,并且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了军阀袁绍主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后,公孙康则将袁尚、袁熙两兄弟的首级献给了曹操,从而与曹操交好,被拜为了左将军。
曹魏政权在三国时期也确实有着很高的地位,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公孙康临终前因两个儿子都年幼,便将位子传给了弟弟公孙恭,公孙恭则在曹丕称帝后被追赠为了大司马。
另外,曹丕有统一的志向,两次兴师伐吴,而在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但在这一年,孙权担心遭到刘备的报复,而亲近曹魏,向魏国称臣,并且将于禁等还给了曹魏。但刘备还是向孙权开战了,只不过后来孙权解除了蜀汉的威胁。
孙权则是在229年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但在前一年,公孙渊已经长大,夺取公孙恭的位子,被魏明帝曹叡拜为了扬烈将军、辽东太守,然后派了使者前往吴国。
公元233年,孙权就想封公孙渊为燕王,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当然,孙权拉拢公孙渊为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公孙渊虽然也有心称王,但彼时时机未成,从而斩杀了东吴使者,因此斩杀东吴使者,被魏明帝拜为大司马。
尽管在三国时期,公孙家族割据辽东,远离中原,但实际还是受控于曹魏,即使公孙渊后来自立为王,燕国的历史也并不漫长,238年,魏明帝将司马懿召回,率军讨伐公孙渊,公孙渊最终全军溃败,公孙渊父子俩皆兵败被杀。
而司马家族则是从魏明帝起开始拥有实权,在历史上,之所以不说四国,而说三国鼎立,一方面是因为辽东的地理位置特殊,另一方面就是存在时间短暂,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曹魏、东吴、蜀汉突出,是历史上的“主角”。
但曹魏政权最终没有完成统一,反而被司马家族夺了天下,266年,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开辟晋朝,280年,晋朝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志》则是由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将曹操、吕布、董卓、司马懿等人有关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1.《怀古品文 三国时期,明明还有一个燕国,为何不说“四国”只说三国鼎立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怀古品文 三国时期,明明还有一个燕国,为何不说“四国”只说三国鼎立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