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一起成长。
曹丕与曹植是亲兄弟,同样都是曹操的儿子,都继承了其父曹操的文学才能。作为诗人,曹丕是理性的,曹植是感性的。
1
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三人,连续两代人在诗学文章上都有才华、有名气,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他们领导开创了建安文学,是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曹丕更是建安文学一派的实际领袖人物。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曹氏三人即“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另外就是“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抛开他们性情个性上的差异,他们的诗文共同点是都有一股俊爽刚健的风格。
他们诗文中流露表现出来的俊爽刚健风格,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名词概念叫做“建安风骨”,这是历代诗文创作大家、诗文评论大家们的一致评论和称赞。
什么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又叫做“汉魏风骨”,这是一个文学批评概念,指的是汉魏文学的风格特点。“建安风骨”的特点就是慷慨悲凉、雄健深沉。
他们诗文的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理想抱负、民生疾苦、社会现实状况来创作,其中有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也有人生短暂、失意不得志的幽怨悲凉。
曹氏父子中,“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2
就曹丕与曹植二人比较来看,曹丕的诗文是理性的,而曹植的诗文是感性的。
受三国演义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曹丕在人们心目的形象很坏,许多人知道他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但“位尊减才”,曹丕的文学才能被许多人给忽视掉了。
曹丕在诗歌、散文、辞赋和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成就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创作的七言诗,可谓是古人正式写作七言诗的滥觞。
曹丕这首《燕歌行》七言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思念远方的丈夫,人物形象写得凄婉动人,语言音韵和谐,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胡应麟所说的开千古妙境,是什么样的妙境呢?
文人七言诗在汉魏时期并不多,在唐代才发展成鼎盛。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都属于七言诗范畴。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体裁,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
曹丕的诗文节制而充满理性,具有现实意义。
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后来还被南朝的昭明太子编纂进了《昭明文选》中,也幸而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昭明太子萧统还是很有文学眼光的,他没有“位尊减才”对曹丕存有偏见,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赏识、珍惜优秀的文章,真的很难得!曹丕如泉下有知,真的会对昭明太子感激不尽吧!
这一篇论文仅仅700余字,却字字如金,内容很丰富。
《典论·论文》客观评价了当时文坛上主要创作者包括“建安七子”的作品,都一一给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这些评价一直延续至今都不失偏颇。从中可以窥见,曹丕的文学欣赏能力是非常专业、水平也是非常高超的。
此外,他还指出了千古以来文人身上的毛病“文人相轻”,很是犀利一针见血,因为事实如此。
还提出“文气说”,这是《典论·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所谓的“文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没有伦理色彩。
“文以气为主”尤其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4
曹植是一位感性的诗人。
他的诗充满浪漫的色彩,文采斐然、辞藻十分华丽。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曹植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辞赋《洛神赋》,他在文中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曹植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无法诉说的悲伤都化为了神话故事,用浪漫的神话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
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说:“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
一是因为现实状况的逼迫无奈,虽然出身贵族,但处处被曹丕压制,他是不敢直接写文章发牢骚的,只能隐讳地传达;二是因为他的确很有才华,而这也是最重要的。
《洛神赋》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提供创作灵感。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end-
关注我,一起成长。感谢支持
1.《一起读经典 作为诗人,曹丕是理性的,曹植是感性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起读经典 作为诗人,曹丕是理性的,曹植是感性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