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朝廷曾先后四次发兵征剿梁山,其中第一次征剿梁山派出的主帅就是双鞭呼延灼,他带领着自己的连环马军来到梁山后,横冲直撞使得梁山军队损失惨重。为了破呼延灼的连环马军,梁山骗来了擅使钩镰枪的金枪手徐宁,让徐宁训练出一支钩镰军,最终凭借这支钩镰军才破掉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军。

大败亏输的呼延灼,骑着自己的踢雪乌骓马去投靠青州,想借青州之兵重整旗鼓再打梁山,不曾想走到半路投店住宿时,他的踢雪乌骓马却被盘踞在桃花山的强人李忠、周通盗取。于是气急败坏的呼延灼便跑到了青州,借来了三千兵马攻打桃花山。

双方对战之后,李忠、周通由于不敌呼延灼,便写信求助于二龙山,搬请二龙山的三位寨主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行者武松前来解围,而出于江湖道义,二龙山的三位寨主也都义无反顾地前往桃花山驰援,并在两军疆场之上会斗呼延灼。

第一个对战呼延灼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他轮动铁禅杖与呼延灼对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随后杨志又拍马舞刀来战呼延灼,两人斗了四十余合,不分胜负,于是双方便各自歇兵罢战回营休息了。

看到这里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一同前往桃花山驰援,鲁智深和杨志都出战,为何武松不愿对战呼延灼呢?

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首先来说,武松并不是因为惧怕呼延灼才不愿出战的,以武松的实力完全能与呼延灼一决雌雄,而武松选择不与呼延灼对战,在唐古看来,无非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在水浒传中,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一说,也就是说,武松擅长的是步战,再看武松的趁手兵器是一对雪花镔铁戒刀,而这一对戒刀属于是短兵器。如果武松去对战呼延灼的话,等于说是步战的武松拿着一对短兵器,去跟骑马拿双鞭的呼延灼打,步战打马战将会非常吃亏,武松又不傻,自然才不愿与呼延灼对战。

二,呼延灼之前已经与鲁智深和杨志都有过交手,如果接下来武松再上阵对战呼延灼,等于说武松是在趁人之危,这并不是英雄好汉所为。而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将武松塑造的形象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因此,施耐庵不可能破坏武松的这一形象,让他继续上场对战呼延灼。

当然,退一万步说,如果让武松与呼延灼对战,以武松的性格肯定会与呼延灼一较高下,这样下来双方势必会出现伤亡,这样一来,作者施耐庵上哪去凑梁山一百单八将呢?

1.《唐古看今 驰援桃花山,鲁智深和杨志都曾对战呼延灼,为何武松却不愿出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古看今 驰援桃花山,鲁智深和杨志都曾对战呼延灼,为何武松却不愿出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