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生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这一代人,面对封建腐朽的社会制度和动荡的社会格局后,他们救国心切,愿挺身而出,在拯救中国、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这条道路上高歌勇进。一些人在坚持救国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致使他们的初心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胡适是生于乱世的幸运者,他的一生可以用“荣誉等身”来形容。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形象。胡适从小就热爱读书,生于动荡年代,他深知如今中国被黑暗笼罩,便下定决心要在文化领域救国救民。

这样一个心怀抱负的人,却抽烟、喝酒、逛窑子样样在行,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他当上北大的校长,他还拿下了36个博士学位。无论人们对于胡适是怎样评价的,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确实是民国时期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思想家。

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胡适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小丧父,在母亲的陪伴下长大。由于从小身体弱,好静,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纵然生于动荡年间,胡适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从小在私塾读书。10岁时,胡适初读《资治通鉴》就受到启发,成为无神论者。13岁,胡适就有了救国救民的思想,1906年暑假,他兼做英文教员,为报社撰稿,学写诗。1910年,他到北京参加美国留学考试被成功录取,当年9月到康奈尔大学读书。

进入大学的胡适,凭借着优秀的文学功底,在1911年完成《康奈尔传》,此后他担任了康乃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胡适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深造,并于次年通过博士资格考试。1916年,胡适开始尝试写白话诗,在1917年,远在美国的胡适将《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上,首次提出文学新要点,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在国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此后,胡适还担任《新青年》的编辑,开始大力宣扬自由、平等、解放等思想,大力倡导和推行白话文。

在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短篇白话文小说,这使得胡适与鲁迅迅速建立友谊,胡适称鲁迅为“白话文学运动健将”。此时的胡适,凭借着“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名号声名远扬,蔡元培邀请他到北大创办哲学研究院,成为北大教授,一时间胡适在文坛中地位急剧上升。

然而身居高位的胡适慢慢地从文学界向政界靠拢,而鲁迅则是站在人民的角度上,表达民众疾苦,对政权持以批判的态度。自此以后,胡适与鲁迅矛盾不断,很快两人便分道扬镳,昔日好友转身成为敌人。

二、名利加身,思想转变

在“五四运动”之后,胡适所坚持的理念与陈独秀、李大钊等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产生分歧,就此与他们分道扬镳。在这之后,胡适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过着混沌放纵的生活,每天吞云吐雾、花天酒地,整个人像泡在一滩臭水中一样。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那几个月之中真是在昏天黑地里胡混。”然而胡适却没有办法永远用抽烟、喝酒、逛窑子来麻痹自己,人总会有清醒的时刻,他发现自己无法摆脱痛苦的深渊。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胡适再次赴美,担任驻美大使,他想要通过演讲,来唤起美国对日本的仇恨,来帮助中国度过难关,为此他不停进行巡回演讲。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胡适的演讲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42年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并没有结束,胡适没有回国,虽然他已经辞掉驻美大使的职位,但是他仍然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在美国,他早已成为一名明星,在此后的几年里,他通过演讲,将26所大学的31个博士学位包揽在身。

在这几年的演讲中,胡适感受到美国与中国之间思想的差距,他开始盲目地“崇洋媚外”。在后来的演讲中,对于中国的现状丝毫不提,在中国仍处于最困难时期时,他选择将中国人民弃之不顾,沉溺在名利带给他的“好生活”。由此看来,胡适是一个偏向于利己主义的人。

三、北大校长的“问题”主义

胡适在海外扬名回到中国后,他身上的名誉光环使得国共双方都想要争取他,他与国方的关系很好,蒋介石一度十分看好他。回国后,胡适又拿到了几个法学和文学博士的学位,此时的胡适已经取得36个博士学位了,在国民政府的认可下,担任了北大的校长。但此时的胡适,已经被名誉蒙蔽了双眼,对于自己的事业十分上心,一心只顾自己,将国家大义抛掷脑后。他甚至在加深两党的矛盾上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很快在国共两党之间拉开帷幕,胡适则成为被国共双方争取的对象,但是由于胡适的“问题”主义,两党对于他的态度急转而下。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众人对于胡适的思想展开了一系列批斗,有人评价他的思想阻止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对工人阶级革命领导权表示抗拒。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曾受到许多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挑战,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就曾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造成巨大的冲击。

蒋介石曾评价胡适,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过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扬民族自卑,这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与我国人民高涨的民族自信心极其不相符,所以难以避免地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1962年胡适在欢迎新院士的酒会上心脏病发作猝死。

结语:

胡适一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一些贡献,他有优点也有缺点。具体来说胡适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抽喝酒、逛窑子、却仍能在战乱的时代取得36个博士学位,当上北大校长,从历史上来讲,这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憾的是,胡适的思想中,盲目“崇洋媚外”,致使他越走越偏,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以胡适为代表的思想主义,算得上革命道路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阻碍。

胡适一生推崇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追求,在晚年时,他也公开进行忏悔,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肯定,承认他主张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有冲突,清算了自己过去的思想主张。无论怎么说,胡适都是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我们不可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为推动中国思想变革立下的功劳。

参考文献:《西江月》《胡适传》

1.《贵强说历史 打牌喝酒,拿到36个博士学位,一生毁誉参半,最后当上北大校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贵强说历史 打牌喝酒,拿到36个博士学位,一生毁誉参半,最后当上北大校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