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在正本富民、节用经费的经济改制思想下,为官期间以身作则,实现富民以强国安邦的目的。熙宁元年,河北地震、水灾,隳城郭,坏庐舍。此灾发生之后,曾巩殚精竭虑,为百姓生计深深忧虑,他将此救灾中的粮款反复计算,再详细具体的分配到每一户百姓的老弱少壮身上。

为了百姓能从灾难中恢复生养、免于冻饿,曾巩对于救灾物资,不厌其烦的反复计算,迫切想要每个百姓,都能受到朝廷最大程度的救助,展现出一片赤诚的爱民保民之心。

熙宁二年起,曾巩在越州为通判,执政期间州内发生饥荒,人群离家到处流浪,百姓面临疾病传播感染的危险,曾巩随即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保证百姓基本生活,并为百姓安排好来年的粮食生产计划。

具体措施为:在州内张贴出现饥荒的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们如实申报各自储存的粮食,总计需要十五万石,再让富人们将申报的这些粮食,对比常平仓的价格稍微提高一点,再卖给百姓,百姓就可以不离家而就近买到粮食,且粮食有余,这就避免了人群的大量流动和疾病的传播。

曾巩还让官府借出五万粮食种子给农民,让他们可以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这样就能保障农民的农事不会被耽误,保证了饥荒之后来年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熙宁四年起,曾巩在齐州做官,仍然坚持一贯的以民为本、节用为手段以富民强国的经济主张。

期间黄河北需要从其他地方,征调劳力来疏通河道,齐州应当出人力两万,按照最初县里登记在册的户籍算,三个男丁就要出一人,才能调集两万人口,曾巩便搜求那些隐瞒和遗漏户籍的人口,最后变成九个男丁出一人,这样就节省数倍的费用开销,百姓也能安于生产不耽误农事。

在齐州之时,曾巩通过减少百姓的劳役,使百姓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农事生产,同时废除没有名目的渡河钱,建桥让百姓过河通行。他还主持迁徙驿舍,从长清到博州,通达到魏地,共减掉六个驿舍,其中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曾巩通过节省,使百姓、政府都受惠,因此,他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熙宁十年,曾巩上任福州为官,其地多佛教寺庙,针对佛老寺庙对政府财政、百姓财物的浪费,曾巩利用僧人间的内部争斗,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予以控制,他取消官府对寺庙主持的选择权,改由教徒内部自己选择主持,然后登记主持名字,放官府保存予以公正,这就杜绝佛教徒向官员行贿。

最终削弱寺庙的势力,降低了佛老对社会的啃食,社会不稳定因素减少,百姓也回归世俗生活,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最终在曾巩的治理下,福州社会安稳,百姓富足。

元丰二年,曾巩为明州知州,执政期间正好遇上修建城楼的工程,他本着节用以富民强国的理念,重新设计计算城楼修建的工费,将城的周长减少七十多丈,回收使用十分之六的旧砖,这样大大减少了预计的开支费用。

同时,招人去捡被丢弃的还可用的旧砖,这样又可以省下一笔工程费用,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并且,修筑城楼的劳力都来自于役兵佣夫,不会从百姓中征调,这又保障了百姓的生产时间,是其爱民护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曾巩也十分看重,保障百姓基本生活的义仓制度,因义仓恤民的本质作用,正好符合曾巩以民为本,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曾巩针对粜籴新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详述了旧有义仓制度恤民的优势。

义仓粮食买入卖出或者不买卖,取决于现实的物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粮食价格标准,这样,无论当时米价普遍增高还是普遍较低,义仓都可以灵活适用在各个时期,保障其在灾荒年间救济百姓的功能最大化。

从曾巩对粮食价格细心的把握,和其细致分析不同米价,而带来的不同结果,表现出曾巩对百姓生活保障的忧心,因此,他积极建议依照义仓旧制来买入卖出粮食,以保障百姓的利益,达到安民富民的目。元丰三年曾巩被神宗留在三班院,为了给国家百姓节省经费,他专门针对冗官、国家祭祀产生的超额财政费用,提出了整改控制措施。

曾巩为官期间,如此积极地为百姓生计权衡考量、为国家节省费用,除了是其以民为本、节用裕民富国思想的体现外,还是为了社会控制,能有坚实的物资基础保证。

只有百姓不为生计所愁,才能在精神上有所追求,才能被儒道教化着去修身养性,实现内在的自我控制,同理,国家层面也是如此,只有国家的发展不被经费所限制,才能更全面的为百姓服务,发展国力军力,实现国富民强,加强社会外在控制的力度。因此,曾巩在经济方面的以节用为手段的措施,是社会外在控制有效实现的物质保障。

1.《撒旦的阳光 曾巩为官期间以民为本,为百姓生计权衡考量、为国家节省费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撒旦的阳光 曾巩为官期间以民为本,为百姓生计权衡考量、为国家节省费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