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是一位高人,他清楚天下的形势变化,在许多问题上甚至看得比诸葛亮还要透彻。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后,又自顾自说了句“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实际上也是暗示了诸葛亮将会有一个悲剧结局,事情发展果不出司马徽所料。那么司马徽既然知道刘备政权必定走向失败,汉朝大势已去,又为什么还要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呢?其实这也是为了成全诸葛亮。

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次数不多,仅有两次,而且两次都是向刘备荐才。不少读者觉得司马徽前后所说的话过于矛盾,他一边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而却又在后面说卧龙“不得其时”,确实显得有些奇怪。其实仔细读过《三国演义》不难发现,其实司马徽说的话并不矛盾。

司马徽指的是诸葛亮的才能足以安天下,这确实是事实。试问整部《三国演义》所有人物中谁比诸葛亮更会打仗?谁的政治才能比诸葛亮更强?不仅没有,而且其他人与诸葛亮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东吴最会打仗的陆逊,差点困死在诸葛亮布的石头阵之中,周瑜则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曹魏那里最会打仗的司马懿也屡屡中诸葛亮的计谋,还差点被诸葛亮烧死。由此来看,诸葛亮绝对是具备安天下之才的。

话又说回来,诸葛亮有经天纬地的才华,却并不代表他有安天下的时运,更不代表刘备有安天下的时运,所以司马徽才又在后来补了一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天下的走势早已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胜利者是司马氏,并不是诸葛亮。所以当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天降大雨,老天硬是保了司马懿一命,这就是因为司马懿天命加身。诸葛亮才能再强,又怎么斗得过天命呢?当然了,所谓天命也是虚幻缥缈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愿意修改历史结局,选择了遵循历史发展。

再回到故事中去,既然司马徽知道天命不在刘备,却又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司马徽到底想干什么?其实这也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成全。如果诸葛亮不侍奉刘备的话,那么大概率就要侍奉曹操了。以诸葛亮的才华,在曹操营下自然也会崭露头角,迅速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但那就意味着折节。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诸葛亮当一辈子隐士,既不仕曹操,也不选择别人。但那就意味着诸葛亮的才华被埋没,泯然众人。以这个角度来说,倒不如让诸葛亮侍奉刘备,这样既能施展才华,又能保住名声,可谓“得其主”。

其实诸葛亮的形象之所以如此伟大,正是因为他逆势而行,选择了扶保刘备,并且帮助刘备创造了蜀汉基业。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恪守臣节,成为了士人眼中人臣之典范。尽管是一名悲剧英雄、失败者,但还是被称为“三代而后第一人”。如果诸葛亮当时选择投曹的话,即便仕途上顺风顺水,也断然不会有这般美名。所以《三国演义》中司马徽的一番话可谓鞭辟入里,实际上就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最佳总结,也是作者借司马徽之口抒发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意。

1.《11东方蔷薇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东方蔷薇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