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魏国与齐国在徐州相互称王,史称“徐州相王”。从此以后,魏国的国君成了魏惠王,齐国的国君成了齐威王。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次魏国和齐国相互称王的活动。实际上,这次称王却是魏国在不得已之下,向齐国的低头。

这次相互称王,预示着魏国的衰落与齐国的崛起。

魏惠王的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一年,这个时间在战国时期排名第二,仅次于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

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之中,继承祖父秦孝公和父亲秦惠文王的遗志,将秦国打造为天下最强国。为孙子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下最坚实的基础。

然而魏惠王在位的五十一年,所见的却是魏国一路的衰落。那个曾经在祖父魏文侯和父亲魏文侯两代人建立起来的强大魏国,如今成为了向齐国俯首称臣的小弟。

魏惠王并不是昏君,他兢兢业业的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不知道为什么魏国会衰落。

答案,在一次相互比宝中显现。

- 1 -

齐威王的宝物

称王之后的第二年,作为巩固关系的外交活动,魏惠王与齐威王再次见面,共同打猎。席间,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起他这么多年来搜集到的宝物。

魏惠王所炫耀的宝物是罕见的金玉之器,以及价值连城的珠宝。

而齐威王眼中的宝物,则是各种人才。

对人才的重视,正是齐国崛起,以及魏国衰败的根源。

魏国的崛起,其实也崛起于人才。

魏国人才辈出,堪称战国第一商学院。当年魏文侯的崛起,就靠的是李悝、吴起、翟璜、乐羊等等一批人才。

魏国的衰落,也衰落于人才。

魏惠王在位的这些年,先是放跑了商鞅,给秦国贡献了一个变法奇才。接着魏国又给秦国贡献了一个张仪。这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的家伙,把魏国折腾的不轻。后来,魏国又给秦国贡献了一个范睢,辅佐着秦国成为天下第一霸主……

唉,说起来都是泪。

说起来这个魏惠王也不完全昏庸,好歹是抓住了名将庞涓,让魏国继续辉煌了数十年。然而后来魏惠王却放跑了孙膑,才导致在马陵之战中一败涂地。

齐国的崛起,也正是崛起与人才。

首先被齐威王发掘的,是邹忌。

- 2 -

邹忌:会治国的琴师

邹忌是个弹琴的琴师,也是个贤相,而且是个大帅哥。

不知道邹忌是先学的弹琴,后来慢慢悟出了治国的道理,才成为了良相,还是先学了治国的才能,为了混到齐威王身边,才又去学的琴。

邹忌的治国水平还算优秀,但要是跟商鞅、张仪等比较,估计要低一个档次。不过,邹忌是治国的良相里面最会弹琴的,也是琴师里面最会治国的。

邹忌先是在齐国做了三年的琴师,却始终没能找到向齐威王表现的机会。估计是忍了太久了,他决定采取最直接的行动——直接跑到齐威王面前,夸奖他有治国天赋。

邹忌跟齐威王说,弹琴就如治国,琴弹得好,国就治得好。

这不就是胡扯么?但邹忌有本事,他的本事在于把这个胡扯的话给编好了,还让齐威王非常高兴。

于是邹忌开始了改革强齐之路。

为什么在秦国、楚国、韩国,他们搞的那一套都叫“变法”,比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而到了齐国,邹忌搞的这一些却只能叫改革呢?

第一,齐国的法,本身就很好。

“变法”的意思,是说原来的法不好,才要用新法把原来的法变掉。齐国原来的法就很好,那可是当年管仲制定的。虽然是三百多年搞出来的,但仍然很厉害,所以不需要变。

第二,邹忌的水平有限,没有更好的法可以变。

这么看起来,邹忌有可能真的是先学的琴,再琢磨的治国之道。他的治国水平,应该比不上他的弹琴水平。

邹忌最大的贡献,在于劝谏齐威王,听取反面的意见,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在中学学习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才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除了邹忌,还有淳于髡(念作“坤”)。

- 3 -

淳于髡:会讲故事的教授

淳于髡,是稷下学宫的首席教授。

齐威王刚即位的时候,整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淳于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跑去劝说齐威王:大王,你要雄起丫。

淳于髡给齐威王讲了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盗版的。因为这个故事,是两百多年前,楚国大夫伍举讲给楚庄王的。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故事虽然是盗版的,不过的确有效果。

从此齐威王下定决心,励精图治。他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死了一个,整顿了内政,并整肃军威准备迎战诸侯。

齐威王即位后的第八年,楚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让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并送给赵王“赍金百镒,车马十驷”作为礼物。

淳于髡心里觉得礼物有点少,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决定再给齐威王讲故事。

淳于髡说今天从路边经过,看见一个种田的老者,拿着一只猪蹄,一坛酒,却向上天祈愿,说希望老天保佑我家里五谷丰登、满仓满谷、满车满屋。淳于髡心里想,你要这么多东西,却只给老天献这么一点礼物,太搞笑了。

楚威王心想,你这个家伙,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于是楚威王将送给赵王的礼物增加为“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比原来多了整整十倍。于是淳于髡到赵国请救兵,赵王爽快的借给齐国精兵十万,战车千乘。

文臣方面,齐威王有邹忌,以及淳于髡和他在稷下学宫的那些老伙伴们。

武将方面,齐威王有田忌和孙膑。

- 4 -

田忌与孙膑

说起田忌,最出名的典故是“田忌赛马”。

田忌是齐国的名将,但他的才能似乎被田忌赛马的故事给盖住了。好像他什么都不会,就会听孙膑的。

不过对于元帅而言,会用人会纳谏,才是最大的本事。

田忌最大的成功,在于拯救了孙膑,并听取孙膑的意见。而后来田忌的失败,也失败于不听从孙膑的意见。

孙膑的故事,要先从他的师兄庞涓讲起。

庞涓下山之前,询问老师鬼谷子,自己打仗的水平怎么样。

鬼谷子伸出两个手指,比了一个“V”字。

庞涓高兴坏了,看来老师是说自己的能力很“OK”。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庞涓便高高兴兴的下山去了。

其实,鬼谷子想说,你是“天下第二”。

得到魏惠王重用的庞涓,的确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后来听说师弟孙膑也学成下山,孙膑便满心欢喜地请师弟一同来辅佐魏国。

很快,庞涓发现不对劲儿,这个师弟的能力竟然超出了自己一大截。这时他这才理解老师鬼谷子的意思,自己的能力不是OK,而是天下第二。

天下第一,就是眼前的师弟孙膑。

于是孙膑被师兄庞涓给陷害了,被困在齐国,生不如死。为了让庞涓不再迫害他,他只能装疯卖傻,让庞涓觉得他不再有威胁。

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的关系,比起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后来出道的两位徒弟张仪和苏秦,那可是差远了。

苏秦,为了完成自己的合纵大业,智激张仪,并暗中资助他去秦国。这样一来,两个人都获得了光辉的前程。此后数十年,师兄弟两人你来我往唱双簧,把江湖当做自己的舞台。

在孙膑最危难的时刻,田忌出场了,趁着到魏国出访的机会,带着孙膑秘密地逃到了齐国。

- 5 -

齐国的崛起

齐国的崛起,源于齐魏之间的两场战役。

桂陵之战:初露锋芒

这场战争,给人们留下印象的,就是著名的成语——“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此举招致魏国的干涉,魏国于是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公元前353年,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段干朋则建议救赵,同时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之后,再救援赵国。

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田忌、孙膑率齐军八万到达齐魏边境。此时庞涓带兵八万正在进攻占领卫国的赵军。

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

于是齐军转向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庞涓听说齐军攻打首都大梁,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

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马陵之战:大获全胜

这场战争,就是“天下第一”比“天下第二”厉害的最好证明。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魏国又缓过劲儿来,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

庞涓在上次桂陵之战被俘之后,经过两国的商谈,得以回归魏国继续担任将军。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报桂陵之战的仇,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抓住魏、韩两军都很疲惫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直趋大梁。

孙膑知道,庞涓是个用兵天才,并且是个细节控。于是孙膑采用“减灶”的方式,来麻痹庞涓。

于是深入魏国的齐军,逢战必溃,连续退兵。

第一天,齐军埋锅造饭,挖了十万口灶。

第二天,灶只剩下五万口。

第三天,只剩下三万口灶。

庞涓大喜,这说明齐军在三天时间里面,已经大部分溃散了。此时的庞涓,自从上次桂陵之战被擒之后,就一直想要复仇,于是不管不顾的追击孙膑。

终于,庞涓来到一棵大树之下,树上挂一块牌子,上写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此时,周围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刎于树下,死前大喊:“你小子赢了”。(其实庞涓喊的是:遂成竖子之名。不过意思差不多。)

今日你欺我弱,明日我灭你国。

这,是孙膑的复仇之战。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齐国趁势崛起。

马陵之战的七年之后,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互称王,认齐国当大哥。

当魏惠王问齐威王有没有宝物之时,齐威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名将、名相。

你们,就是齐国最好的宝物。

1.《万物都变得温柔动人 齐威王的宝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物都变得温柔动人 齐威王的宝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