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的早晨,地点在黑龙江哈尔滨的火车站。火车站这个地方通常来说都是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人汇聚在一起。可是这天早上不一样,这个地方格外地冷清,到处都站着神情肃穆的俄国军警。一看就是有人清过场,似乎是在迎接某个大人物的到来。

这天确实有个大人物要来哈尔滨,只见一辆俄国铁路局的特别专列,停在了哈尔滨火车站。月台上的迎接人员乖乖地站成了一行,这些迎接人员个个本身都不是什么小人物。都有谁呢?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特使、俄国财政大臣科克夫切夫、还有各国的驻哈尔滨的官员等等。

火车前脚刚停稳,这些迎接人员后脚就快步登上火车,亲自到车厢里去迎接那个重要人物。随着俄国军乐队迎宾曲的奏响,没一会儿,一位短须黄面身材矮小的小老头,被簇拥着缓缓走下火车。他看起来心情不错,面带微笑,频频向前来欢迎他的人群举手示意。结果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穿西装的年轻人,从欢迎队伍里快步向前举起手枪,对着这个小老头,砰砰砰就是三枪。

简直拍案惊奇三枪,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砰砰砰又是三枪,连老头身边的随行人员都不放过。当时那个场面,这没法仔细描述了。这个小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他是日本的第一任首相,也就是君主立宪之后的第一任首相,也是推行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头子。德国当局之所以如此高规格地迎接他的到来,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强国了。它在甲午战争当中击败了中国,又在日俄战争当中击败了俄国,成功跻身各国列强之列。二来伊藤博文是当时日本明治政府九大元老当中,排名第一位的元老,深得明治天皇的信任。这么一位来自大国的资深政治家,谁敢怠慢于他?可就是这么一位政坛大佬,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被枪杀当场毙命。

这个事一传出来,可是舆论哗然。大伙都很想知道凶手是谁?有什么背景?他为什么能够在戒备森严的哈尔滨火车站,成功地枪杀伊藤博文呢?当时连开几枪之后,他并没有慌张逃离现场,而是神情自若地站在原地,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等到俄国军警反应过来之后,一拥而上,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等于是束手就擒。

在日本政府的强烈要求之下,当天晚上凶手就被押送到了日本驻哈尔滨的领事馆,直接就展开了审讯。你到底什么人?谁派你来的?同伙在哪?还有什么用等等。可是谁知道,这一连串的问题下去,换来的就是两个字,实际上连一个字都没有。这两个字是形容他的状态“沉默”。

这个凶手死活不开口,这可把日本人给气坏了。用刑必须把他的嘴给我撬开。当时的日本人,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用尽了各种手段仍然得不到答案。他们只能够猜测,这事背后恐怕是俄国人在作祟。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大的方面来说,俄国和日本在咱们中国东北的问题上,本身就是一对老冤家。凭什么说俄国和日本,在咱们中国东北的问题上是一对老冤家?

1904年到1905年,他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是以日本的胜利,俄国的失败而告终的。而伊藤博文正是日俄战争的发动者和指挥者之一,日本认为伊藤博文因此很可能就是俄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还有一点,也是来自案发现场的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凶手是夹杂在欢迎队伍当中的,距离伊藤博文不到五米开的枪。他是怎么混进去的?日方猜测,八成就是俄国的军队给安排的。

而且在行凶之后,凶手还用俄语高呼了一句“高丽亚乌拉”。它的意思虽然是大韩民国万岁,可是查案的日本人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为了通知同伙得逞的暗号,告诉你我成功了。谁能够听得懂俄语暗号?自然是俄国军队。查案的日本人把自己的推测,报告给了日本政府日本当局。结果不仅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得到了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查得什么玩意?这根本不可能。日本政府为什么一口断定这事不可能是俄国人干的呢?当然是有原因的。

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来哈尔滨?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后,两国就以长春为界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和德国等列强又不干了。他们也认为中国东北地区是一块肥肉,怎么能够让你们私下给分了呢?我们也想分一杯羹,尝一口鲜,所以就提出了满洲铁路中立化的要求。日本和俄国能答应吗?不能够。已经咽下去的肉,再吐出来谁也不乐意。

四年前还打得不可开交的日本和俄国,这时立马上演了化敌为友的戏码。伊藤博文这一次的哈尔滨之行,表面上说是私人旅行。可是实际上是为了和俄国,就东北地区的势力划分进行秘密交易,而且因为事关重大。所以伊藤博文此行的真正目的,只有极少数的日本政府高层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人怎么可能会对伊藤博文下手呢?这个时候拉拢还来不及。

不是俄国人,凶手为什么行凶之后要说俄语?而且伊藤博文驾到层层安保。凶手是怎么进入车站的?就在日方的专案调查组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消息传了过来,刺杀伊藤博文的凶手开口了。

就在日方陷入调查困局的时候,凶手开口了。说自己名叫安重根,是朝鲜人。为什么要刺杀伊藤博文?他说了是伊藤博文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伊藤博文都干了什么事?1895年的10月8日,当天深夜,有四百多名日军守备队冲进了朝鲜王宫,杀害了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明成皇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明成皇后一直以来,都在坚持抵抗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干涉。而杀死明成皇后的幕后主使,那就是伊藤博文。

后来伊藤博文更是一步一步地打着维护东亚和平,保护朝鲜独立的名义,把朝鲜半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安重根是1879年出生在朝鲜王国黄海道海州的一个两班家庭里,什么叫做两班家庭?用中国古代官员上朝来打个比方。朝鲜也学的是中国,一般皇帝居中高坐,文武官员各列两旁。文官在东武将在西,都得排成一个队列。这个队列就叫班。来自贵族官员的家庭就叫做两班家庭。

安重根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又眼睁睁看着伊藤博文这样的军国主义者,对自己的国家肆意侵略。那是满腔的爱国情怀,可以说是国仇家恨,都被激发出来了。被激发出来的不止他一个,当时不甘屈辱的韩国爱国者还有很多。他们集结在一起,掀起了风起云涌的韩国独立救亡运动。可是这满腔热血有没有作用?很残酷并没有。他们不仅在日本侵略者的打压之下屡屡受挫,甚至一度连韩国都呆不下去了,纷纷逃往中国。

当时年纪轻轻的安重根就是其中之一,安重根来到中国之后,心里别提多憋屈了,这叫流亡。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就看着世界大势变化,总得做点什么。他先是创办学校,试图教育兴国,见效太慢了。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不了。眼看和平救国这条路行不通,安重根又去投奔在俄国海参崴地区活动的韩国义兵队,准备进行武装斗争。当时,安重根被任命为参谋中将,亲自带着三百多人潜回韩国,准备跟日军大战一场。

三百多人这不是以卵击石吗?结果你想都能想得到。事实上他们确实也没有任何意外地,被数倍于己的日军打得七零八落,就剩下包括安重根在内的几个人逃出韩国。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日本人欺负成这个样子,简直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自己的无法扭转这个局面。安重根是又急又气,可眼下的状况是人也没了,日军又如此地强大,国家还有独立的可能吗?

安重根思来想去,既然打不过日本军队,那就只能铤而走险,擒贼先擒王来一个斩首战术。这样他就有了主意,他认为日本在殖民侵略韩国的过程当中,伊藤博文这个人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简直是不可原谅的罪魁祸首。要是能把这个老贼给杀死,说不定国家还能有一丝转机。拿定主意之后,他还叫上当时自己的11位战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伙纷纷表示靠谱,为了表明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安重根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12个人,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切断。用流出来的血,在一面韩国国旗上写上“大韩独立”四个字,最后按上了血手印,这叫断指明志。

就这样,安重根以秘密结社的形式,跟着11位战友结成的断指同盟,而这个同盟的首要目标就是刺杀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何等人物,想要刺杀他,那不是说断个指喊几声口号,就能够刺杀成功的。决心是很坚定,行动当然很困难。结局我们知道安重根是成功了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弄清楚伊藤博文的行程,以及找到机会能够接近他,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你有可能有所不知,其实在这一次枪杀之前,安重根还谋划过一次暗杀。1909年初,伊藤博文准备在韩国进行一场,南至釜山北达义州的所谓考察。安重根觉得这是个机会,赶紧计划秘密潜回韩国,准备寻找行刺的机会。可是结果,由于伊藤博文的卫兵实在太多了,别说是行刺,安重根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伊藤博文回到日本,安重根就更加找不到机会下手了。谁知道就在安重根苦于没有机会的这个档口上,有一天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整个人一个激灵的机会来了。报纸上写了什么呢?说是伊藤博文要去哈尔滨。像伊藤博文这样的大人物,他的行程按理说应该是非常机密的消息,怎么会公然出现在报纸上?原因是为了瞒着欧美列强,怕他们知道伊藤博文是去跟俄国人联手占地盘会出什么岔子。所以报纸上写的是什么?伊藤博文这次出行只是单纯地跟俄国老朋友叙叙旧,并不涉及两国政治,这就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对于安重根来说,他才不管你去哈尔滨市会朋友还是谈政治。只要你伊藤博文是真的去了哈尔滨这就够了。但安重根心里也很清楚,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得保证万无一失。如果失手了,再想找到这样的机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保证刺杀行动的成功,安重根做了两件事情。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使用的子弹,这个子弹的弹头上刻了一个十字。这种不规则的弹头形状不是流线型的,子弹打进人体之后会翻滚。子弹打过去不是穿过去,而是在里面翻跟头,这个杀伤力很大谁受得了。也就是说,只要这子弹能够打中伊藤博文的躯干,伊藤博文就完蛋。为什么呢?自动进去里面都糟了一团糊糊,所以说那必死无疑。

还有就是找帮手,本来刺杀这件事情,安重根是打算做一回孤胆英雄,自己一个人完成单枪匹马。可是在他研究完伊藤博文的行动路线之后,发现如果能够兵分两路行动,似乎刺杀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报纸上是怎么写的?伊藤博文是1909年的10月25日的晚上,乘坐一列从长春开出来的火车,将会在26日的清晨早上6点到达蔡家沟站。在这一站会停靠一会儿,接上一名日本高级官员,然后再在上午的9点抵达哈尔滨。

也就是说,安重根可以选择在蔡家沟下手,也可以选择在哈尔滨站下手。尽管蔡家沟是一个小站,甚至连个旅店都没有,而且清晨6点到达蔡家沟,天都还没有完全亮,伊藤博文也不一定会下车。可是为了给计划上一个双重保险,安重根还是认为应该要找一个帮手,留在蔡家沟伺机下手。那么找谁合适?巧了,关键时刻他竟然碰见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一个朋友,也是朝鲜人,名叫禹德淳。

禹德淳原本是个经商之人,跟安重根关系一直很铁。为什么特别强调志同道合?那是因为他曾多次跟安重根表达,他也十分地痛恨伊藤博文在韩国的所做所为。就在安重根计划去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的前几天,禹德淳外出办事,这两个人那就碰上了。禹德淳就问了,安兄最近在忙什么呢?安重根也没瞒着说,我忙着刺杀伊藤博文。

实际上是安重根一见禹德淳,就知道自己的帮手找到了。结果果不其然,禹德淳在得知他准备刺杀伊藤博文之后,而且还需要一个帮手。这个时候义不容辞,当即拉着安重根的手说,你在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未来去做考虑,我愿意与你同行。

而且禹德淳不光是出人,还提供了不少行动的经费出钱,这让安重根心里更加有底了。这一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把伊藤博文吹来了。他的行动过程当中,还是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安重根最终又将落得怎样的一个结果呢?

1909年10月26日早上7点左右,安重根带着一把装了7颗十字纹子弹的手枪,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可是一到那儿,安重根傻眼了。原来,为了迎接伊藤博文的到来,俄国军队加强对哈尔滨火车站的安保措施,简直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要想混进去,可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说太难了。安重根究竟是怎么做到带着枪还混进去的呢?

安重根到达哈尔滨火车站之后,发现混不进去,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站在角落里,开始观察那些进去的人,看着看着计上心头。上了一条什么计策?说出来也不难。当时安重根发现进战的欧洲人和中国人都要出示通行证,但是对于日本侨民基本上没有什么检查一律放行。这简直对他来说天赐良机,当时留着大辫子的中国人和白皮肤高鼻子的欧洲人,那是非常好区分的。可是韩国人和日本人,在俄国士兵眼里根本无从分辨。

再加上安重根穿着西装戴着鸭舌帽,和不少的日本侨民的穿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带着枪,顺利地进入了候车室。当看到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缓缓驶入月台的时候,安重根心里明白,禹德淳那边八成是没有机会下手了,自己的行动将会是最后的机会。

想到这里,他快步来到了欢迎队伍的第二排,手里紧紧握着枪等待着伊藤博文下车。尽管安重根并没有见过伊藤博文本人,可是当他看到一群俄国人穿着军装,簇拥着一个留着胡须的矮个老人,而且是亚洲人的面孔的时候。尤其是这个老人还频频向迎接的人群招手,安重根就此判断这个人就是伊藤博文本尊。所以当伊藤博文越来越靠近人群的时候,安重根突然从敬礼的士兵当中跳了出来,毫不犹豫瞄准伊藤博文连发三枪。

为了防止自己的猜测有误,安重根又向着伊藤博文身边的日本人,也分别都开了枪。完成射击之后,他也没打算跑,而是扔下手枪,用俄语高声喊出了那句“高丽亚乌拉”,也就是大韩国万岁。一个朝鲜人,为什么要用俄语喊出这句话?据安重根后来解释说,是因为他当时看到在场有不少的俄国记者,希望喊这句话,能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救国意图,从而做出相关的报道:杀身成仁的是我朝鲜人安重根。

事情说到这,刺杀伊藤博文事件的前因后果,基本上是说清楚了。被捕之后的安重根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1910年2月7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刑事法庭,公开审判了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案。光是从案件审理这些事情上,你就能看得出来当时的日本有多么的霸道。按说这个事案发地点是中国,中国当然是有管辖权的,然后具体到哈尔滨火车站,当时那块铁路的路权归俄国,俄国也可以管。最后安重根这个韩国人,韩国法院自然也有一定的权益,唯独没有日本什么事。

这还有什么好审问的,用安重根自己的话来说。在这样的审判席上,我说什么不都是哑巴演讲给聋人旁听吗?结果也如安重根所说。1910年2月14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决安重根死刑。判决出来之后,为了显示对安重根的所谓公平和人道,还特别强调了给安重根5天的上诉权。意思是如果对判决不满,你可以在5天之内向法院再次提出上诉。可是安重根心里很清楚,这种戏码都是安排给社会舆论看的,自己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

所以最后他表示对死刑判决不服,但是并不上诉。原因是我不怕死所以不上诉,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一个善良而弱小的韩国国民。同时还对法庭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刑期推迟一个多月,好让他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在这段时间里,他写出了自传《安应七历史》,而他另外一篇试图描绘自己思想的《东洋和平论》,刚刚完成了序和前鉴的部分,就没有时间再写下去了。

1910年3月16日上午10点,安重根换上母亲为她做的传统服装,白色的丝绸上衣和黑裤子,是朝鲜族的传统服装。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1岁。当时中国的不少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情。章太炎先生得知之后,称安重根为“亚洲第一义侠”。孙中山先生更是作诗赞许“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

伊藤博文死后,日本内阁一度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因此也暂缓了侵略全亚洲的计划。可是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然执意认为安重根是恐怖分子。而韩国方面则认为安重根是民族英雄,把他的画像和书法作品挂在军营里,激励韩国军人保家卫国。

2013年6月,韩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还向中国方面提出要在哈尔滨修建安重根纪念馆,得到中方的积极响应。因为咱们中国一贯是赞赏安重根反抗日本侵略的义举。

2014年1月19日,位于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纪念馆落成开馆。如今安重根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都已经开始觉得陌生了,可是他不会被历史遗忘。他的故事似乎在时时地提醒着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而只有敢于反抗侵略,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和自由。

1.《小邝说史 他不会被历史遗忘,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邝说史 他不会被历史遗忘,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