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民政府首次铨叙的时候,薛岳和罗卓英都被授予了陆军中将衔,这两个广东人在保定军校相差两届,应该说军界资历不相上下。罗卓英那是陈诚的头号心腹,“土木系四大金刚”之首,而薛岳不过是陈诚保举起来的粤系杂牌将领而已。出人意料的是,1936年9月24日,薛岳突然晋“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领章上可以挂上三颗星,一下子甩开罗卓英半个身位。

(第18军军长时期)

细节不得而知,然从这一时期的战争历史来看,应该是薛岳追击红军卖力、并且贯彻老蒋染指西南的战略比较得力的缘故,薛岳率部从江西一路追到大西南辗转数省,行程也达两万余里,虽未取得什么胜利,但毕竟为老蒋在西南各省扩充势力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前,薛岳的职务是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已经是一方军政大员,遂有晋衔之举。

而罗卓英相对比较苦逼,先是在围攻苏区时遭遇大败,黄陂战役中手下三个师均遭重创,连第11师都差点全军覆灭了,让陈诚大失颜面。部队完成整补后,罗卓英又率领第18军在浙皖地区跟粟裕的红军游击部队周旋,不仅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还被红军袭扰得灰头土脸,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第18军又被南调粤北镇压,罗卓英的职衔始终没上去。

(抗战胜利以后)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原拟增援华北战场的罗卓英第18军,在快到保定时接到了驰援淞沪的命令,于是转道。随着淞沪战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罗卓英不久晋升为第16军团长,仍归陈诚第19集团军指挥,不料正在云南担任预备军副司令的薛岳请缨抗战,到南京直接面蒋,9月24日被任命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接替陈诚的职务(陈升左翼兵团总司令),一下子成为了罗卓英的上司。

罗卓英不太舒服,经过一番调整,陈诚的左翼兵团作战序列为:以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9集团军、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总算把两个人的职务拉平了。然而淞沪会战结束后,罗卓英又接了个倒霉的差事,那就是担任唐生智的副手,代表中央军出任“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南京沦陷,部队损失特别巨大,虽然唐生智是第一责任人,罗卓英脸上也不那么好看。

(薛岳)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罗卓英担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也就是武汉守备部队的总指挥,江北重镇信阳失守后,老蒋层当面询问罗卓英:“武汉尚能守几日?”罗卓英回答:“两周当可无虞!”老蒋遂指令:“你守十日可矣”。罗卓英还真就坚持了十几天,从而掩护了武汉大批军民、物资完成撤退和大转移,功劳是有的,可惜这是组织撤退。

而薛岳担任的是野战部队第一兵团总司令,人家在南浔线打出来一个德安大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万家岭战役,一战重创日寇第106师团,名震中外。也就是说,一个进攻敌人取得大捷,一个组织撤退最终放弃武汉,在气势上的差距又拉开了,所以陈诚调回重庆后,在关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继任人选上,最终薛岳胜出,1939年2月代理司令长官。

(武汉卫戍总司令期间)

而罗卓英调任了位于江西的第19集团军总司令,屁股还没坐热乎,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就指挥部队进犯南昌,于是南昌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以20万之众,仍然不敌日军第101、第106师团的猛烈进攻(另有第6师团牵制作战),南昌沦陷,之后罗卓英奉命组织部队反攻南昌,牺牲巨大仍未得手,最终在赣北与日军形成对峙,战场指挥确实差那么一丢丢。

一步差以后就是步步差,1940年罗卓英擢升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正式成为薛岳的副手,次年3月,罗卓英终于在战场上露了次脸,指挥第74军等部队取得上高会战的胜利,虽然歼敌数量不是很多,但中国军队在兵力优势不大的情况下,能够力挫日军的进攻并反守为攻,战役指挥还是可以的,何应钦因此称谓“抗日最精彩一役”。

(上高会战期间)

罗卓英风头正劲刚刚半年多,1941年秋以后,连续爆发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大败阿南惟畿,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歼敌数量,以及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美英军队丢盔弃甲)都超过了上高战役。于是薛岳再次成为热点人物,所以1944年原陆军二级上将宋哲元因病离世后,薛岳补缺成功,终于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陈诚其实挺照顾罗卓英,为了给他创造领兵一方和获得战功的机会,1942年再力荐其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原意是让他率领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中央军精锐,能够在踏出国门的作战中打出点彩来。由于罗卓英在赣北的工作需要交接,所以在中国远征军出动的初期,是以杜聿明代理司令长官,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第一期中国远征军遭遇大败,差点全扔在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

等到罗卓英赶到滇缅战场时,局面其实已经不可为,要说罗卓英的运气也确实差了些,后来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驻印军副总指挥,主要负责部队的整训工作,1943年5月调任军令部次长及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等职务,实际上离开了战场一线。所以一直到抗战胜利,罗卓英都挂着中将军衔,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他能够挂三颗星已经是1946年6月13日:陆军中将晋加上将衔。

这个时候罗卓英的职务是广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军衔是“中将加上将衔”,到1947年11月以后停止了现役二级上将的晋升,所以在逃台之前罗卓英始终没能混上正儿八经的陆军上将衔。之后跟随陈诚主东北,半年即告失败,然后陈诚再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罗卓英仍然副之,军事上更无建树,因为陈诚在那三年中,基本以打败仗为主。

正是在这样的差距之下,逃台以后薛岳晋升了陆军一级上将,而罗卓英只晋了陆军二级上将,但是薛岳毕竟不是土木系的嫡系,逐渐失去了老蒋和陈诚的信任,所以在台的权柄是肯定不如罗卓英的。尤其是罗卓英在抗战胜利主粤期间,曾三进南海诸岛维护主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还是值得纪念的。

总体来说,在这两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名将当中,从方方面面总体来看,还是应该以薛岳排名第一,而以罗卓英次之,大家以为如何?

1.《东北行营 薛岳和罗卓英同在第九战区,谁才是粵籍抗日第一名将?军衔是重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北行营 薛岳和罗卓英同在第九战区,谁才是粵籍抗日第一名将?军衔是重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