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人事调动的时候往往有些规律,一般领导提拔下属,要么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年份资历熬到头了,就提拔;要么是根据与领导的远近亲疏关系来提拔;再或者是靠个人贡献或能力进行提拔。
当然,这说的只是一般情况。我们都知道下属多,而领导的职位少,有时候同时出现了好几个符合提拔资格的下属,到底把谁放在位置上,这是一个问题。这时候领导提拔下属,就要看他个人的好恶了。
历史告诉我们:最终能被提拔上去的,大概率是领导最喜欢的那个。
文章开头的材料,就讲了春秋末期发生过的一件人事调动的大事: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打算立继承人,但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就把一些训诫的话,分别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好好牢记这些话。”三年之后,赵简子问他们竹简里的内容,大儿子伯鲁答不上来,问他竹简在哪里,说早就丢了;再问小儿子无恤,他对答如流,问他竹简在哪里,马上从衣袖中抽了出来。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就立他为继承人。
先说说赵简子赵鞅,他是晋国卿族赵氏一族的族长,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赵武是他爷爷。伯鲁是赵简子的嫡长子,母亲应该是赵简子的正妻,他的出身比较高贵。无恤是赵简子的庶子,母亲出身蛮族,是赵简子的妾,所以无恤的出身很低贱,名分和地位都不及伯鲁。
这段材料中的赵简子作为领导,就面临着在两个儿子兼下属中提拔其中一个做继任领导的局面。最终赵简子选择的是庶出的无恤,做了自己的接班人。
可是,按照春秋时期的礼法,择立继承人首选应该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嫡长子才会另选。如果执意要废长立幼,不仅礼法上行不通,而且还会引起嫡长子和他背后势力的不满,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家族内乱。
要知道西周之所以亡在周幽王手里,并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周幽王废了大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另立少子伯服为太子。这直接引起了宜臼的外公,也就是幽王的岳父申侯的不满,导致申侯毫不犹豫背叛周王室,联合西戎杀进丰镐二京,砍掉了周幽王。
整个周代,因为择立继承人不当,而导致的家族内乱,那是海了去了。因为废长立幼在礼法上说不通,也就意味着被立的幼子作为继承人的合法性不足,再加上嫡长子及其背后势力到了嘴边的鸭子飞了,他们当然要以礼法作为借口,拼命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地位名位爵位的背后,都是鲜血淋漓的利益。
赵简子作为赵氏一族的族长,这种前车之鉴,他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
但是,赵简子仍旧把庶子赵无恤立为了继承人。
为什么他在继承人这么大的问题上,即使冒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立庶子无恤?
赵简子给出的理由是“无恤为贤”,就是他认为无恤有贤德。
说实话,这只能算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因为周代根本没有立贤不立长的礼法依据,而且到底怎么叫“贤”呢?“贤”是一种很模糊的评价标准,没有很明确的定义,谁都可以拿来用,再说那个时候无恤还只是小孩子,又怎么能看出“贤”还是“不贤”呢。
换句话说这极可能只是赵简子的借口。
而且在史书上,对于无恤的“贤”,除了从赵简子口中说出来之外,在无恤继位之前并没有明确提到过,同时对于伯鲁如何,史书上也没有描写过他是“贤”还是“不贤”。
赵简子说“无恤为贤”,可伯鲁也未必不贤,因为伯鲁作为继承族长之位合法性最高的嫡长子,被无恤夺了继承权之后,至死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这难道不能说明,伯鲁也是个有德行的贤人吗?
所以赵简子给出的“无恤为贤”这个理由真是站不住脚,要论“贤”,伯鲁也不差。真实的原因其实是赵简子偏爱无恤,因为他认为无恤比伯鲁更优秀,更有才识和能力,更符合自己心中赵氏一族优秀继承人的形象。
赵简子本身是个很有作为很有才干的人,赵家又是晋国的一个大家族,他作为家族族长,同时又是晋国的卿大夫,如此的身份和地位就意味着他的责任是发展壮大家族和晋国。
这样的重任,必定是要超凡的人,才能胜任。
所以赵简子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会“将置后,不知所立”,他疑虑了,不知道该立谁。很明显的,合法性最高的嫡长子伯鲁,较为普通,可能不足以担负起家国的重任。而更有才能的无恤是庶子,废长立幼不仅失去了礼法高地,且隐藏着风险。
如果两个儿子差不多,赵简子绝不会不知道该立谁,只要根据礼法立嫡长子就行了。可就是因为两个儿子很不一样,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所以他才会犯嘀咕。
而且赵简子心里必然是更偏向无恤的。如果说他更偏向伯鲁的话,直接按着程序走就好。就是因为他更偏爱的人是无恤,对于他来说,无恤身上的才能和胆识有着比嫡长子身份更高的权重,因为他在无恤身上看到了家族的未来。他当然会偏爱无恤。
所以,赵简子才不得不以“无恤为贤”为借口,来顺利地把庶子无恤扶上继承人之位。
但是,这么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家族内乱,导致家道中落。要知道赵简子的爷爷“赵氏孤儿”一案,真正的导火索就是择立继承人不当啊。
惨痛的教训就在眼前,赵简子必须要谨慎小心,要考虑一个完美的方案,拿出一个让各方都同意、无话可说的借口,来实现目标。
那他究竟怎么做到顺利弃嫡立幼的呢?他是怎么挡住悠悠众口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靠的是精湛的演技,和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同台表演。
先说说这位重量级人物,名叫姑布子卿。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相术师,就是给人看相的。据说他看相很厉害,赵简子对他很信任。
不过史书上对于姑布子卿的记载很少,只有在《史记·赵世家》中有一则他看相的故事:
公元前500年,赵简子约姑布子卿来给自己的儿子们看相。姑布子卿看了一遍,指着无恤说:“这是真正的将军!”赵简子听了很困惑,说:“他的母亲很卑贱,他是奴婢所生,怎么能显贵呢?”子卿说:“这是天意,卑贱又如何?肯定会显贵的。”
《史记》是正史,太史公对史料的筛选必然是很考究的,所以先下个结论,这个故事应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但是,事件的表象越是简单,事情的真相往往越是复杂,越是深埋在重重迷雾之下。
我们就来一层一层拨开迷雾。
首先,看相这回事,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具有很高信任度的。因为看相往往代表了一种人力无法掌控的神秘力量,即“天意”:“天的意愿”,或者说“神的意愿”。
这种力量比任何一种人力都要强大,世俗的一切都要臣服于“天”,“天”赋予的合法性是最高的。
为什么皇帝又叫“天子”,因为他是“天”在人间的代言人,是“天”让他做皇帝,这也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
换句话说在当时那个时代,无论什么人,一旦被打上了“天”的烙印,那不管他做什么,要获得什么地位,都是合理的,他的合法性都是最高的。
虽然这样的说法,放现在不太会有人信,但在当时确实是人们的一种共识,就是有很多人会信。
既然是人们信任的洼地,就会有人钻空子,利用人们对“天意”的盲目相信,达成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假借“天”的名义,装神弄鬼。
比如:农民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们就用了一招“鱼腹藏书”。这其实就是建立了一种“天意”的假象,让人们相信是老天爷要让陈胜做王,愿意跟着陈胜一起造反。后来的刘邦也是一样。
我们看历史书可以发现,很多由卑贱走向显贵的人,都有这种类似的经历。某天突然出现一个相士,给他看了相,预言他会显贵,随后这位相士就永远消失了,但是后来预言果真就实现。
这种事情现在看起来很扯,但在那个时代就是有很多人会深信不疑。这样的套路被一个又一个阴谋家用了一遍又一遍,效果却还是很好,就是因为人们相信。
我们换句话说啊,这种事情其实都是戏。
所以可以推断出,赵简子找姑布子卿来给自己儿子们看相,极有可能是利用了相士能代表“天意”的这种特点,通过姑布子卿这张嘴,借着“天”的名义,给庶子无恤增加继位的合法性,同时贬抑其他儿子,尤其是嫡长子伯鲁。
说白了,这就是一出赵简子和姑布子卿一起唱的双簧。俩人应该是提前说好了,根据赵简子的意思,让姑布子卿给无恤多加点BUFF,顺便暗示其他儿子,你们都不够格。
姑布子卿说无恤显贵是天意!什么意思?就是老天爷要让无恤做将军。伯鲁在礼法上继位的合法性再大,能大过天吗?当然不能,无恤的继承权是神授予的,他生来就是做将军的,必须做将军。
解决了庶子无恤继位合法性的问题之后,就要想办法证明无恤担得起继承人的位置,也就是赵简子所说的“贤”。
这时候赵简子的演技就派上用场了。
赵简子把一些训诫的话,分别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伯鲁和无恤,告诉他们:“好好牢记这些话。”三年之后的某天,赵简子突然问他们竹简里的内容。
伯鲁答不上来,连竹简都丢了。而无恤对答如流,问他要竹简,当场就能从衣袖中拿出来。
据此,赵简子认定无恤为“贤”,把他立为继承人。
事情很简单,但其实疑点重重。
疑点一:赵简子的考验方法,就是简单地给了竹简,要他们记住内容,但是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以及需不需要考核,什么时候考核。
这就容易导致几个问题:第一不知道为什么要记住内容,就不会重视;第二不知道要不要考核,就会掉以轻心;第三不知道什么时候考核,那就不会有紧迫感。
疑点二:三年之后的考核,时间没问题,考核也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伯鲁和无恤的表现差距太大。伯鲁的表现属正常,而无恤表现得太好了,好得就像有人提前跟他交代过一样。
试想一下,古代的竹简又大又重,平时拿着走路都不方便,无恤却能在父亲突然考核的当场就拿出来。如果要说他三年来天天带在身上,恐怕没人会信。
更有可能的是,无恤已经提前知道了考核时间,提前做好了准备。甚至是他早就知道了,这是继承人考试,在拿到竹简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起来了。
那到底是谁告诉无恤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赵简子。
毕竟除了他,谁又能进行这项考试呢?
所以说,整场考试其实就是赵简子和无恤合演的一场戏,他早就在私下直接或间接地跟无恤通了气,目的就是为了做给其他人看,以此证明无恤是“贤”的,真担得起继承人之位。
最终赵简子达到了目的,他靠着“天意”和演技,成功地绕开了嫡长子伯鲁,堵住了其他人的嘴,把偏爱的庶子无恤扶上了继承人的位置。
对于无恤来说,他是幸运的,虽然出身卑贱,但本人出色,有才识。正好他的父亲偏爱他的才识,他的家族需要他的才识。所以他飞跃了。
而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处在下属的位置上,渴望得到提拔的人,能够从中得到的经验就是:
第一:要修炼内功,不断地提高自己,想干什么岗位就必须先有相应的能力。想要揽瓷器活,就得先有把金刚钻不是。如果无恤没有才识,没有能力,赵简子也不会选他。
第二:明白上司需要怎么样的人,明白公司发展需要怎么样的人,尽最大可能地把自己变成契合上司需要和公司发展的那一类人。假如赵简子和赵家不需要无恤这样的人,那么无恤再优秀也没用。
第三:更重要的是引起领导的注意,拉近和领导的关系。有时候领导愿意拉我一把,比我拼死拼活干上一年半载,效果都要好。要是赵简子不偏爱无恤,那任凭无恤再怎么表现也无济于事。
第四:有一个好领导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决定我能不能被提拔的,是我的领导。如果领导不够明智,那我也难有出头之日。赵简子这位领导就很明智,不固执于礼法,而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实际情况来选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选好一个领导,又何尝不是重要的呢!
综上:这故事告诉我们,越是简单的事情下面,越是潜藏着深刻复杂的真相。在你眼里越是简单的提拔,在领导那里可能就越要深思熟虑,步步为营。
以史为鉴,以上就是我读《资治通鉴》时的感悟,有很多朋友和网友问我,是怎么从《资治通鉴》中读出这么多内容来的。
我的回答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几遍。一部质量上乘的《资治通鉴》,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下面给大家推荐的这套《资治通鉴》,不管是包装还是印刷,都很不错。放在书房或者卧室,每天拿出来读上几页,慢慢地自然会领略到《资治通鉴》的魅力,能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为人处世,职场权谋,人性管理等等。
这部《资治通鉴》,全套共4本,精包装,孩子也能读懂。原价696元,现在优惠仅需159元,一两包烟几杯奶茶的价格,就能买到古人上千年的智慧,非常划算。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1.《食小飒 你以为再寻常不过的提拔,很可能是一场阴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食小飒 你以为再寻常不过的提拔,很可能是一场阴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