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系列-38】

公元前1043年左右,武王姬发去世后,由于继位的周成王姬诵年幼,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武王之弟周公旦。

周公旦主政期间,勤政爱民,广开言路,开创了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为“成康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难得的是,成王姬诵长大成年后,他没有贪恋权位,而是激流勇退,归政于周成王,堪称人臣的楷模,圣人一般的存在。

周公旦

纵观中国历史,权臣辅佐幼主的情况并不少见,但结局大多不太美好。比如西汉末年,汉哀帝驾崩后,继位的汉平帝年幼,大权逐渐落入了外戚王莽的手中,最终王莽篡位自立,夺了汉朝的江山。其他如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等,也都差不多同样的情况。

按理说,能被选为辅政大臣的人,都是深受先帝器重和信任的,为何他们却很少能有人像周公旦一样坚守初心和使命呢?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皇位和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一般人难以抵御;第二,就算权臣自身能经受诱惑,也架不住身边人的鼓动和怂恿,毕竟大家都想当从龙的功臣。就像上面提到的赵匡胤,还在睡觉就被手下一帮兄弟给披上了龙袍。

陈桥兵变

再说回本文的主角多尔衮,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诸大臣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他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任辅政大臣,开始走向权力的顶峰。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多尔衮抓住关内大乱的机会,成功拉拢了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清军大举入关,赶走了李自成,窃取了农民军的革命果实。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一边清剿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一边打击逃到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政权逐渐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和他的兄弟多铎、阿济格等人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同时也牢牢把持住了军政大权,慢慢把同为辅政大臣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挤出了核心领导圈。

李自成

如果说多尔衮此时想效仿王莽、赵匡胤等前辈,来个黄袍加身,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但一直到1650年他因意外摔伤去世,当了七八年摄政王的多尔衮始终没有逾越雷池,基本上坚持住了人臣的本分。

多尔衮有机会谋朝篡位却没有那么做,是因为他高风亮节、对皇位没有兴趣吗?显然不是,当初皇太极驾崩时,多尔衮和豪格争抢皇位,八旗内部差点儿发生火并。另外,多尔衮虽然没有篡位,但他在活着时,也并没有让顺治亲政的意思,显然还有其他的想法。

有人认为,多尔衮之所以没有夺顺治的皇位,主要是因为他与顺治的生母、孝庄太后关系暧昧,甚至有说法孝庄太后已经改嫁了多尔衮。“太后下嫁”之说是清初的一大疑案,真假难辨。但纵使是真,以多尔衮的雄才大略,为了一个女人放弃皇位似乎也不大可能。

多尔衮画像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原因,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第一个,时机并不是很成熟,当时全国各地的反清势力还有很多,南明小朝廷也还在苟延残喘。天下并不太平,此时内部不宜再生变故;第二个原因是,多尔衮死的太早了,他去世时不满四十岁,还没来得及实现其野心。

在此借用白居易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往日可追 替顺治打下大半江山,多尔衮为何甘愿做周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往日可追 替顺治打下大半江山,多尔衮为何甘愿做周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