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4年春,卫青在高阙之战中奇袭匈奴右贤王,取得大捷。汉武帝派使者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连卫青三个仍在襁褓中的儿子也封侯。卫青领旨后心里有了一丝不安:“坏了,陛下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卫青取得对匈奴的重大胜利,被汉武帝封赏,为何不喜反忧,顾虑重重呢?这事要从高阙奇袭战讲起。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兵为主力出击边塞,欲一举击溃匈奴的残余势力。 匈奴右贤王躲在大漠深处,以为卫青不可能那么快找到他们,于是不设防备,与部下饮酒作乐。卫青从抓捕的匈奴人那里得知右贤王的行踪,便留下辎重,率轻骑长途奔袭,目标直指高阙。 午夜时分,匈奴右贤王喝得酩酊大醉,面对从天而降的汉军,匈奴人成了待宰的羔羊。右贤王从梦中惊醒,带着美妾仓皇逃跑。此役共斩获首级一万多,投降的有一万五千人,还俘虏了小王十多人。
这是大汉对匈战争以来的一场大捷,具有重大意义,从此匈奴人再也不敢进入河套地区。 汉武帝得知前方捷报,喜出望外,决定要好好封赏卫青。于是,汉武帝派使者持大将军印,快马加鞭赶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令其统率六军。 汉武帝觉得这样的封赏还不够,又加封卫青食邑8700户,连卫青三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一并封侯。面对如此荣誉,卫青却高兴不起来,相反,他心中有了一丝担忧,立即上表天子,表达了他的拳拳之心。
《智囊》说:【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意思是说,臣有幸能在军中效力,全赖陛下神灵保佑,才得以大获全胜。 此次对匈奴取得大捷,总指挥是卫青,奋勇杀敌的是基层官兵。汉武帝坐守皇宫,他并没有在战场上出力,也没参与指挥,论功劳还排不上名次。 但卫青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汉武帝,这一招实在高明。面对一场大胜,从人性来说,谁不愿意将功劳揽为己有呢?卫青如此,他的部下如此,汉武帝估计也如此。 卫青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如果他把功劳占为己有,并以此居功自傲,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汉武帝会如何看待?他的部下如何看待?恐怕卫青的前途将会凶多吉少。 将功劳全部归功于汉武帝,汉武帝心里爽了,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自然不会忘记卫青的功劳,也不会忘记全体将士的功劳。如此一来,卫青既得名,又得利,还邀了宠,简直是一举三得。
《智囊》说:【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意思是说,这次大战,都是诸校尉奋力作战的功劳。 卫青刚刚把功劳归功于汉武帝,马上又说,功劳都是将军和士兵的,唯独不说是他自己的,这一招十分高明。 要知道,打仗是一个团队相互协作的过程,卫青尽管领导有方,但若没有将军们去执行,没有基层士兵奋勇杀敌,他将寸步难行。所以,有了好处,卫青不吃独食,而是利益均沾。 把功劳推给部下,一方面表明自己不贪天功,另一方面表明卫青并没有忘记部下。卫青作为一个领导,积极为部下争取利益,那么,部下们才会死心塌地为卫青卖命。 《智囊》说:【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汉武帝对卫青大封特封,连三个襁褓中的孩子也一并封侯。面对如此巨大荣誉,卫青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奖赏超出预期的姿态,还说他带兵打仗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并非冲着奖励而来。汉武帝之所以不惜血本对卫青进行奖赏,本意是为了激励卫青,让他感受到皇恩浩荡,进而继续为大汉卖命。 卫青的表态虽然有点“装”的嫌疑,但这明白无误地向汉武帝传达了他朝廷的忠心,从而也让汉武帝放下顾虑,将大将军之位放心地交给他。面对天子给予的巨大封赏,卫青并没有被眼前的荣誉冲昏头脑,反而从中看到了危机。他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化危为机,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大将军卫青的谦让是少有的,连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说:“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卫青功高而不震主,这是他得以善终的根本原因。
卫青在世时,朝中无人敢构陷太子、卫皇后。然而,当卫青去世后,太子和卫氏便失去了保护,遭到江充等人的迫害,在“巫蛊之祸”中灭族。这也从侧面证明,卫青是卫氏和太子不可或缺的保护神。世间最难得的东西是智慧,明朝鬼才冯梦龙写了一本旷世奇书《智囊全集》,共有一千二百多个小故事,讲述了古人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历史名人都喜爱读此书,比如康熙、雍正,将此书视为宫廷秘籍。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等民国大佬也将此书随身携带。这里,我推荐一个优惠版本。文白对照,解除了你的阅读障碍。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拥有。
1.《摇动着它那圆 卫青大胜而归,用了一招一举三得,深得汉武帝的器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摇动着它那圆 卫青大胜而归,用了一招一举三得,深得汉武帝的器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