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所眉山寨,今早已难寻影踪。查地方志等相关资料,益知明嘉靖年间(含)之前的三山所眉山寨当在劳湖之西眉山之东处,即今之湾底等村近眉山附近一带。历史上眉山东麓的施山、湾底等村落属于余姚云柯三都,故可知眉山寨处于云柯之极东与余姚梅川一都相接之西的近眉山脚古之杨家溪附近一隅。经初步考证,宋末元明时的眉山(寨)支杨氏当主要分布在今之浒山低塘及周边一带。

究宋末元明时杨氏眉山(寨)支源流,查端本堂谱依成化年间十三世祖宗器公的记载知其东桥支八世宝七(磝)公南宋末年仕浙东提举拆(云楼岐岙四知堂本作折字)移眉山寨定居而成眉山一支,且该支成化间尚存有官诰真像。由此可知,眉山(寨)支实为北宋初年由成都迁姚的元甫公之裔。然,端本堂宣统版谱总篡同宗晚清民国时的余姚名宿寄篁先生记载,同治间重修宗谱时,“将欲广搜博采,庶使在远不遗,夙闻天台分有一支,特遣人远道探访,又虑草谱不足取信于人,令即据烬余以往,岂知付托不得其人,迁延日久,本思合族,而转致失谱也。”旧藏定本(极可能是必达公本)遂遗落于天台之杨故宦裔之家,以致于序文传赞有所缺失,实为憾事!又有廿七世长贵公的叙述,当时修谱时,历代旧谱所称的冲远(洪)公本节轩(宗器)公本弥高公本及启光(斗门杨白畈支)武鼎(云楼杨岐岙支)节尚(道塘支)必达(云柯大路陈支)四公续修诸本均不得见,唯据烬余两巨册与同治间穆齐公所修的十三巨册,参与各房私修小谱十余本。故导致端本堂宣统版谱未见雍正年间从凤亭长丰寻访到的南宋冲远(洪)公本之抄本所载的元甫公之前的杨氏源流部分。幸端本堂宣统版谱载有云楼杨岐岙支曾于乾隆二年同端本堂联谱,于是查《余姚云楼杨氏宗谱》四知堂民国版谱,遂知元甫公之前之源流,以叔虞公为一世祖,得姓之祖伯侨公为二世祖,至隋,五十六世祖三休公字子美,为黄岩县尉,遭隋之乱,弃官同子永泰永宁永常迁蜀为家,后七十一世祖元甫公于北宋初迁姚,为余姚杨氏端本堂始祖。

由于眉山(寨)支概于明嘉靖年间因倭患而失谱,其后历来对其分支的考定及其分支的自我溯源都极为困难。所幸,今从地方贤达童银舫老师的相关文章中发现了眉山(寨)支分支的信息,其从光绪《眉山杨氏支谱》中摘录的关于该支失谱三百余年后编谱时对源流的描述极为平和精准:《凡例》第一条云:“作谱必先叙渊源。吾族向无谱系,盖上世渊源无可稽;支派何由分?历世相传,昔由姚邑城内徙居寨里,至明嘉靖间,吾祖明山公由寨里又迁周塘房字地(在今宗汉街道新华村),为一世祖。”;同时告知此谱藏于坎墩街道杨家,足见童老师地方史功底之深,办事之细致贴切务实。发现该支后,联想迁徙表中眉山支之旁注,该分支极有可能是万历间弥高公寻访时遇到的眉山(寨)支之分支。

低塘一带的眉山(寨)支之分支,乾隆间,以东桥大房身份联谱的大路陈逊马桥支,该支十世至十五世其名莫考,又未见其联谱之推论,且宗舜宗华福贵三公顺治间迁自云柯何地亦未载明,疑问较多,今查成化间的迁徙表,方知该支实也为眉山(寨)支之分支,至此方知成化间的迁徙表中该支原先让人看不明白的历次修谱作的旁注,其实为大路陈支必达公所作,今将相关者串联起来看既能理解又可相互佐证。据此想之,必达公上代,在眉山(寨)支谱未失谱之前,极有可能是藏谱者,明成化间,宗器公在眉山寨寻访到的也有可能是必达公的上代。另,值得一提的是,大路陈支君惠公约于1690年迁胜山村,东桥(清时已改称为东干)河后支大茂公约于1700年迁胜山村,至此眉山(寨)支和东桥支始有交集,大路陈支能确切知族源之地并于乾隆间联谱应同此因素相关。大路陈逊马桥支,除去失谱原因,或因谱中资料还有丢失,不明之处仍有很多,故请大路陈逊马桥等低塘周边一带的宗亲提供相关信息以释不明之处。

另据宗汉方志爱好者(或为陈老师)信息,宗汉街道新华村,周塘东村,江东村杨氏,有可能也是眉山(寨)支之分支,惜,此三村杨氏均未发现家谱存世。新华村(周塘房字地)杨氏,就光绪《眉山杨氏支谱》的关于源流的叙述方式及内容来看,极有可能同《眉山杨氏支谱》中的杨氏同支,同为明山公之后,当属眉山(寨)支杨氏后裔。周塘东村,江东村杨氏,当或从族老相传中求源,或直接从《眉山杨氏支谱》中求源。

又据杨氏网载,奉化松岙镇五百岙杨氏源自今属慈溪市周巷镇(疑有误)东周塘村,“始祖元礼公(宝七公十世孙?)分支,住姚地二百余年。穆积四世,毓芳公孙男金世公,分住宁波府奉化县五百岙村柏坑岭脚,并建‘四知’堂。”今未见其谱关于源流的完整叙述,或同眉山(寨)支相关,具体待考。

眉山(寨)支或还有其他分支,但由于失谱前后的地名变化且当时的信息交流的不便等原因及至今的时间已久远,大量同源流相关的记忆及事物的亡失,不全或难以确定在所难免。就已发现的眉山(寨)支后裔而言,其已知的源流自述论证如下:据端本堂宣统版谱所载的对成化间有宗器公所编的迁徙表中的眉山(寨)支历次修谱的旁注:据旧谱(即万历弥高公本)疑是得字派下。非也(此为乾隆间大路陈支必达公作注)!再参与《眉山杨氏支谱》源流的相关叙述,可知眉山(寨)支后裔失谱后可靠的源流自述有二,即周塘房字地支的依据迁徙路线的历世相传的姚邑城说,此说曾被万历间修的弥高公本疑为居江南学东的得一公之裔;还有一说是大路陈逊马桥支乾隆间或依据相传的对已遗失的谱中相关源流记忆的东桥说,即仕浙东提举的宝七公之裔说。

以上拙见,供杨氏宗亲参考,也恳请地方史学者批评指正。

1.《自驾看人文及自然 浅论余姚(慈溪)杨氏三山所(浒山)眉山(寨)支源流及分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驾看人文及自然 浅论余姚(慈溪)杨氏三山所(浒山)眉山(寨)支源流及分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