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灰姑娘真的存在。

这位灰姑娘不仅得到了爱情,还得到了江山、权力和儿子。

她是仁宗嫡母章献太后,北宋真宗皇后刘娥。

宋真宗赵恒第一次见到日后他的章献皇后刘娥的时候,赵恒还是个17岁的少年王爷——襄王,刘娥还是个15岁的平民女子,正在街头“播鼗”,就是敲打拨浪鼓。

鼗鼓是个非常古老的乐器,在宋朝,宫廷祭祀音乐中,鼗常被用于音乐的开始与终结时。凡是祭祀天地祖宗的时候,总要先敲鼗鼓,乐曲终结时,也要敲鼗鼓。

可以说,鼗鼓,这个古老的乐器就像是灰姑娘脚下的水晶鞋,凭着它,浪漫的邂逅成就了日后的一段美好姻缘和大宋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贤明太后。

赵恒回到府邸便交代自己的亲信张耆,“蜀妇人多才慧,吾欲求之。”(我要寻找一个四川女孩子,她多才多艺,聪慧可爱。)张耆当然不辱使命,这事也无需王子亲自拿着水晶鞋对脚丫。

唯一遗憾的是,在街头卖艺的小姑娘可没有办法仅仅因为王子宠爱便与王子举行盛大的婚礼并得到王室的祝福,所以刘娥只是以襄王妾的身份进入了襄王府。

但是即使只是做妾,也引起了长辈的不安。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据说是为“性严整”的女士,知道了这个情况,便强烈要求襄王刘恒将刘娥逐出王府。

秦国夫人为什么一定要将刘娥逐出王府呢?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襄王与刘娥感情太好。这是一个在现代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离婚理由。但是在宋朝却是很正当的一个理由。譬如我们熟悉的宋朝大诗人陆游与前妻唐婉感情也是很好的,正是由于感情好而陆游一直未能考取进士,所以陆游的母亲便认为是唐婉耽误了陆游,于是强制他们离婚。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的原因是:刘娥其实是有夫之妇。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龚美,也是四川人,是一个打造银器的手艺人,正是前夫龚美带着她一路从四川成都来到京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龚美因为家贫,便将刘娥嫁卖了。

一个堂堂皇三子,堂堂襄王,竟然鬼迷心窍去买平民的妻子来做自己的小妾,这事传扬出去当然将影响襄王的声誉。而且当时的法律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

《宋刑统》卷十四“合娶人妻”条明确规定“诸合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妾减二等,各离之。即夫自嫁者亦同。仍两离之”。意思是说,凡是合意而非强迫性的娶别人妻子,以及嫁卖自己妻子的,都处以二年徒刑;如果是合意娶他人妾的,减二等处罚,都应当离婚。即使是前夫自愿将妻子嫁卖给别人的也是同样的处罚。但无论是前夫还是后夫婚姻都将无效,所以称作“仍两离之”。

秦国夫人还将此事禀告了襄王父亲宋太宗赵匡义,襄王没有办法,只好抛弃刘娥。

现在,刘娥怎么办呢?

她将被王府驱逐,也无法回到前夫的身边。她能依靠什么度过这样的难关呢?

刘娥所能依靠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襄王对她的一片真心。

当然这片真心也要当事人配合默契才好。襄王将刘娥安排在了自己手下张耆的家里。

将自己不愿抛弃的女人安排到家庭之外的寓所包养起来,是唐宋以降常有的事情。

这样的外室在法律上是不被保护的,甚至于如果被发现,求做外室都不可得。

还是以陆游为例。陆游的母亲逼迫陆游休妻,陆游起初便是将前妻安置在别的地方时时相会,可是事情做得不够机密,被母亲发现之后只好彻底决断。

襄王显然担心如果将刘娥单独安排在一处有被发现的风险,所以才将她安排在自己手下的家里。只是这样一来张耆便只好天天在襄王府加班,等着王爷去自己家看望刘娥的时候才敢也顺便回家一趟了。

所有以灰姑娘为主题的故事,都说王子与灰姑娘将会“相爱直到永远”,童话中的诺言固然美好,但“永远”到底有多远?有多少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何况这还是一次被宣布无效的婚姻,起于一段不完美的爱情?

但这段感情经受住了考验。刘娥在张耆家中13年。

13年中她只不过是赵恒的一个没有名份的,不能公开的情人。

漫长的13年中,刘娥和赵恒的感情生活如何呢?

史料中没有记载。当时的人大概觉得个人感情都是无足轻重不值一提的,倒是记录了刘娥在张耆家中的学习经历。说“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本末。”(刘娥机警而聪明,通晓历史,听赵恒讲述朝廷的事情,能够完全记住这些事情来龙去脉。)

13年后,刘娥终于等到襄王赵恒正式登基成为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

按照后宫制度,新皇帝总是要采选新的宫女入宫的,所以随着一批年轻宫女,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刘娥总算名正言顺地回到赵恒的身边,尽管此时她还没有任何封号。

又过了6年,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乙未,刘娥才和比她小十多岁的杨氏同时晋封。刘娥被封为第五等级的美人,杨氏被封为才人。

当时后宫等级如下:

皇后

四妃:贵妃、德妃、淑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这次晋封之后,同时册封的杨氏将成为刘娥终身的好友。

我们以后还会向大家就这位小杨做一介绍。

此后刘娥的每次晋升都与杨氏一起。

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宋真宗第二任皇后郭皇后病逝,这给了刘娥一个向皇后宝座的机会。

如果按照阿Q的想法,做皇帝的嘛,“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喜欢吴妈,那就是吴妈做皇后。

可惜皇帝既然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一项,制度的约束是有力量的。

刘娥没有得到破格的、火箭式的提拔。

景德元年(1004年)晋封美人。

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晋封修仪。

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晋封德妃。

这8年中,刘娥“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也就是说刘娥总览后宫行政,做事有章法,遵循先例,处理事务没有不恰当的。皇帝退朝之后批阅天下封奏常常到深夜,刘娥都参与筹划,而她行事周全、谨慎、恭敬、严密,更加被皇帝说依赖信任了。)

饶是皇帝如此喜爱刘娥,在严父眼皮底下藏娇13年而不肯放弃,饶是皇帝如此重用刘娥,刘娥已经在宫中总览事权,甚至已经参决国事,刘娥距离登上皇后宝座还是有那么一道坎儿过不去。

这道坎就是“门第”。

我们说唐宋之间发生了变革,宋朝的婚姻开始不重视门第,而重视“人物相当”,这个变革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以刘娥为例是最好不过的了。

史籍记载刘娥的身世是这样的:

“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

大意是说刘娥祖籍太原,后来迁徙到四川。祖父是刘延庆,在后晋、后汉时期是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可惜刘通在去四川的途中就去世了。刘娥是刘通的第二个女儿,起初,她的母亲庞氏梦到月亮投入自己的怀中,之后便有了身孕,生下刘娥。刘娥在婴儿时期便成为孤儿,在外祖父家长大,善于摇拨浪鼓。四川人龚美,是一个银匠,将刘娥带入了京师。

这一段记述中,可信的是这么几件事:

1、刘娥是个孤儿;

2、刘娥善于摇拨浪鼓;

3、刘娥是从四川来的;

4、刘娥是被四川人龚美带到京师的。

至于刘娥的生父究竟是不是刘通,可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首先,刘娥本人四处攀亲,基本上只要是姓刘的当代名人她都要试探试探是否能搭上亲戚关系。

刘娥曾经通过宋真宗,以美差为诱饵,找权知开封府刘综谈话:“卿与后宫近属,已拟卿差遣,当知否?”(朕因为你是后宫中的近亲属,所以打算给你派个好差事,这事你知道么?)

不料刘综装傻,非常直白地给皇帝报简历,说我是河中府人,既不是太原人,也不是益州府华阳人,跟您那位爱人真没什么关系,我家里没有什么亲戚在后宫里头啊。

后来刘娥还曾经直接找过权发遣开封府刘烨,说:“知卿名族,欲一见卿家谱,恐与吾同宗也。”(我知道你们家是名族,想看看你们家家谱,我想说不定我和爱卿你是同一个宗族哩。)

刘烨忙说“不敢不敢”,却始终不拿家谱来叙亲。

其次,刘娥本人没有宗族。宋真宗考虑到她没有宗族,就命令她的前夫龚美做她的哥哥,改姓刘。(“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

第三,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已经晋封德妃,距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当宋真宗提出以刘德妃为皇后,还是遭到了大臣的激烈反对。

他们否决了刘德妃,原因是刘德妃“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假如刘娥真的是刘通的二女儿,那么太原刘氏的门第可不能算低。对于这些非议,真宗置之不理,可也不与辩驳。这无异于默认刘娥不是刘通的女儿。

第四,打算册立刘娥为皇后的时候,宋真宗满心希望大文学家杨亿能够起草册封皇后的制书。宰相丁谓知道宋真宗的信息,便来为宋真宗做说客。杨亿听说要让自己起草制书,倒也爽快,说请把刘德妃的履历表给我,我就来写。

古代女子的履历表主要写什么?就是写前三代父祖的姓名职位。

丁谓赶紧说,大年啊(杨亿的字),你就帮帮忙吧,你只要替刘娥写册立皇后的直属,害怕没有荣华富贵么?

杨亿说:“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这种富贵,我也不想要。

宋真宗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只是暗自埋怨“杨亿真有气性,不通商量”。(杨亿怎么这么有个性,我跟他商量都商量不通。)

这样看来,刘娥的皇后之路是不是就断送在家世不好上了呢?

世上的事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个必然的选择,再次改变了刘娥的命运。

通常,我们如果反对领导的意见,就要给领导一个备选项。

当时的大臣也是如此,在反对刘娥的同时也给了皇帝一个备选项:当时的刑部侍郎赵安仁推举宫中的沈才人,说沈才人出身相门,可以作为皇后的候选人。这位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儿。史书载“帝亦以妃家世故,待之异众。长秋虚位,帝欲立之”(皇帝因为沈才人家世清贵,所以对待她比对待其他妃子是大不一样的,皇后一职空缺时,皇帝曾经想立沈才人为皇后),也就是说,对这个建议,宋真宗是认真考虑过的。只是后来“有从中沮之者,不果”。

原来宰相王钦若对赵安仁有看法,有意要排挤赵安仁。这天,宋真宗与王钦若闲聊天,说现在大臣中谁算是忠厚长者呢?王钦若立刻大赞赵安仁,说那要是论厚道,谁都比不过赵安仁。为什么呢?赵安仁前不久不是向您推荐沈伦的孙女儿做皇后么?您知道么?赵安仁此前就是沈伦提拔上来的,现在沈伦虽然都去世多年了,赵安仁还是不忘旧恩,一有机会就想报答沈家。这还不是忠厚长者么?

本来,宋真宗虽然听赵安仁推荐沈才人为皇后的时候有点不高兴,但是确实认真考虑过这个提议,也没有因此而怪罪赵安仁的想法。可是经王钦若这么一“点拨”,宋真宗可就真有意要安排掉赵安仁了。

毕竟,中国古代王朝是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最不乐见的就是臣子之间互相勾连,于是当年九月,就是赵安仁提议沈才人做皇后的第四个月,赵安仁就被贬官。

十二月,德妃刘娥被确立为皇后。

旨意下达的时候,宰相王旦凑巧生病,请病假。刘娥当即认为这是宰相以生病来抗议,马上向皇帝请求辞职,不要做皇后了。于是中书、门下两个政府部门抓紧请示如何举行册封大典,打消刘娥的顾虑。刘娥终于在与宋真宗相恋27年之后,成为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

此时灰姑娘刘娥已经42岁,是一个参政多年成熟的女政治家了。

刘娥当选皇后,幸运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非凡的努力,也是做不到的。

灰姑娘如果只是美貌,那么也许她将注定无法在皇室中愉快地胜任王妃一职。

上世纪最著名的“灰姑娘”戴安娜王妃曾对她的一位朋友说:“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有过许多梦想,我希望有个照顾我的丈夫,他就好像我的父亲一般,支持我,鼓励我,对我说‘做得对’或者‘还不够好’。但我(婚后)什么也没得到。”

戴安娜的想法对于一个普通女孩来说,或许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王妃来说,重要的是她应该照顾好自己的王子与丈夫,而不是让未来的国王来服待自己,这一切、在她由平民“升任”王妃的时候就注定了。

让王子过得快乐,是做王妃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等价交换。

“不懂王室规矩,过于孩子气。”这就是她从查尔斯那里得到的评价。

西班牙公爵夫人狄托蕾多曾警告她:“当王后并非易事,这是非常困难且不被感激的任务,这个任务可能使人丧失个人自由,并且需要极大的自制,好像变成修女一般。”

这是王室制度的约束。在制度面前,拥有王子的爱情是必须的,但是仅有王子的爱情是不够的。

实际上,在我国立国时期超过150年的朝代中,宠妃如能晋升为皇后或太后,大多因政治才能而非仅仅因为皇帝宠爱。

妃子受宠莫过于杨贵妃,然而地位仅止于贵妃。

仅仅因皇帝宠爱而登上皇后宝座的恐怕只有赵飞燕。

而这两位的结局竟然都是被逼自缢。其他由宠妃而逐步登上皇后或太后宝座的人几乎各个都是政治精英,甚至是实际执政者。

比如:

东汉和熹皇后邓绥

唐武则天

唐肃宗张皇后

清孝庄太后

慈禧太后。

咱们故事中的女主角宋真宗刘皇后当仁不让也是这批政治精英之一。

除了幸运和努力,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特别是宗室不打算与门第高贵的家族联姻,也是刘娥能够当选皇后的必然因素之一。

在唐朝,在《后妃传》留名的后妃总数24位,其中17位出身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占总数的70%;安史之乱前,没有一位后妃出身于三品以下官僚家庭;安史之乱后,才出现后妃不出身于官僚家庭的情况。

反观宋朝,《后妃传》留名的后妃总数41人,只有11人出身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占总数27%。出身于非官僚家庭的,有21人,占总数51%。也就是说宋朝后妃有一半以上出身寒微。

如果拿魏晋时期直至唐朝时对门阀的理解:家族三代以上均有五品以上官员的才是士族,其余为寒族,那么唐朝70%出身于三品以上高级官僚家庭的后妃无愧称之为“膏粱”、“甲族”,而宋朝27%出身于三品以上官僚家庭的后妃却没有一人称得上“甲族”,出身最高贵的太祖宋皇后也顶多是个“乙姓”而已。

刘娥当选皇后,代表着宋代皇室“不欲选于贵戚”的风尚和理念。

这一风尚因为安史之乱后家谱的散落而引起

因为宋朝皇室有意抑制外戚而加强

因为刘娥等人当选皇后而落于实处。

刘娥是灰姑娘的代表,我们喜爱灰姑娘型的故事,正是因为这类型的故事属于启悟性主题中的一种:主人公必须经历许多苦难,最后通过考验,获得爱情以及社会地位,被社会上的其他成员认可。这对于人类大家庭中的任何成员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辨明是非善恶,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经历辛苦之后获得成功。可以说这个主题是贯通了人类,是不需要语言和文化来阐明的人类生来就具有的共同认识。

1.《白檀说历史 真实的灰姑娘刘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檀说历史 真实的灰姑娘刘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