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陈寿编撰的史书《三国志》在明面上是“尊曹”的,比如曹操的传记是皇帝的本纪,而刘备和孙权的传记都是诸侯臣子的列传。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读过《三国志》的具体文字后认为:陈寿编撰的《三国志》对曹操其实是明褒实贬。

因为西晋的官方态度是“尊曹”,所以陈寿不能公开批评曹操,甚至要隐瞒曹操的某些恶行。因此陈寿是用“春秋笔法”对曹操明褒实贬的,比如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最后给曹操写的总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评价体系中,“德”是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才是“功”和“才”,即所谓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然而陈寿在总评中赞扬了曹操的“功”和“才”,但曹操的“德”却一笔带过,而帝王专属的“德”更是没有。

而陈寿给刘备的总评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与曹操的总评相比,陈寿对刘备的总评几乎都是赞扬刘备的“德”,“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更是皇帝才应该有的“德”。而且陈寿评价刘备是“英雄之器”,对曹操的评价却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按照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评价体系,“英雄”是高于“杰”和“人”的评价。

另外,陈寿将刘备与汉高祖刘邦相比,而曹操与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这四个臣子相比。综合来讲,陈寿用“春秋笔法”隐含地表示曹操不是“有德帝王”而是“非常之臣”。在三国的三巨头中,只有刘备才是陈寿心中真正的“有德帝王”,这对曹操来说自然就是明褒实贬。

1.《鬼说天下 为什么有人认为陈寿的《三国志》对曹操其实是明褒实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鬼说天下 为什么有人认为陈寿的《三国志》对曹操其实是明褒实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