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创始人梅兰芳与第二任妻子福芝芳共生育了九个子女,因有五个夭折,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三子一女:长子梅葆琛,次子梅绍武,女儿梅葆玥,三子梅葆玖。
范梅强是梅葆玥的儿子,他也是梅兰芳四男三女七个孙辈中,唯一真正从事戏剧行业的,他如今是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著名导演、制片人,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戏曲文化。
作为梅家后人,范梅强却没有一张与外祖父梅兰芳的合影,这一直是他的遗憾。范梅强两岁时就住进了梅兰芳位于护国寺的梅家大院(现为梅兰芳纪念馆),他一直跟着表兄弟妹管梅兰芳叫“爷爷”,管福芝芳叫“奶奶”。
所以直到今天,他依旧没有改口叫他“外公”,每次提及梅兰芳他都说“我爷爷”。在回忆爷爷时,他总喜欢说起他和爷爷相处的一些小事,有次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到爷爷屋里,从他的展示柜里找好玩的东西,那些都是他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纪念品,我经常找一样拿在手里坐在爷爷的怀里摆弄。”
在范梅强的记忆里,爷爷是世界上最和善的人, 因为不管他做了什么,他都从不责备他。小时候,大人演戏时,在后台玩儿的范梅强差点爬到了台子上。可眼见他搞得观众笑了场,梅兰芳却也没说他半句。
范梅强还记得,他亲眼见爷爷吃过药,当时他虽然年幼却也知道“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吃药”。所以,一次看爷爷吃药时他好奇地问:“爷爷你生病了?”爷爷却认真地说:“这是好吃的!”说完,爷爷还哈哈大笑起来。
范梅强没想到的是,他最喜欢的爷爷竟在他4岁那年便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爷爷去世这年,年仅67岁。
爷爷去世后,范梅强也一直住在梅府,他经常听爷爷以前的老秘书许姬说起爷爷的往事。所以,他在孙辈里是知道爷爷轶事最多的一位。
这些轶事中,最让范梅强感动的是爷爷“蓄须明志别芝芳”的故事,当时,日本人想逼迫爷爷唱戏,爷爷为了不让日本人得逞直接蓄起了胡子。许姬爷爷告诉他,若当时稍有闪失惹怒了日本人,他爷爷很可能就没命了。
后来爷爷回到上海后,汪伪特务头子吴世宝曾逼他去日本公演,为了巧妙拒绝,他竟请医生为自己注射伤寒疫苗以造成生病假象。许姬说:
“那医生知道你爷爷对疫苗过敏不敢下手,于是你爷爷就说‘我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不给日本人演出,哪怕死也毫无怨言。’”
冒死打了疫苗后,日本医生来为梅兰芳检查时,他竟已经烧到了42度。每次说到这儿,许姬总心有余悸地对范梅强说:“哎,还好福大命大没事,要不然……”
许姬讲的这些关于爷爷的故事,都被范梅强记在了心里。这些故事,后来都通过他的口述被整理成了口述史。梅兰芳“义捐飞机”的事情,范梅强也是通过许姬之口知道的。
上世纪50年代,爷爷梅兰芳的工资达到了全国第一,因为他当时是按出场费拿工资的,所以他每个月的收入都超过了4000元。抗美援朝开始后,梅兰芳主动买了架飞机赠送给志愿军。
国家困难时,他又曾两次主动降薪,最后,到1959年时,工资全国第一的他竟坚持只拿文艺一级演员工资336元。
爷爷梅兰芳的这些故事一直深深感动着范梅强,他也将这些故事告诉了自己的孩子。
依旧是通过许姬爷爷,范梅强还知道:爷爷以前还有一房太太,她就是京剧名伶孟小冬。可因为一些矛盾,孟小冬最终离开了爷爷。因为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久,孟小冬并没有给梅兰芳生下一儿半女。
原本,范梅强以为奶奶会非常讨厌这个情敌,可后来,有一次偶然听到孟小冬的戏后,他奶奶竟说:“孟小冬这两口子唱得是真好啊,可惜她没有给他(梅兰芳)生下一儿半女。”
直到这时候,范梅强才知道:奶奶并不恨这个女人,相反,她还很希望她能给梅兰芳留下子女。
范梅强也从奶奶的话里听出了她对梅派传承的担忧,她说这话时,多少因为她觉得:自己所生的几个孩子中,没有一个在天赋等等上能及得上丈夫梅兰芳。
梅兰芳的几个子女中,真正从事戏剧行业的只有三子梅葆玖和女儿梅葆玥。梅葆玖虽和父亲一样唱的是旦角,但在福芝芳眼里,他的天赋远不及丈夫。至于女儿,即范梅强母亲梅葆玥,她虽然也唱京剧,却唱的是老生。
当年的福芝芳并未想到,这个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梅兰芳的外孙范梅强,后来竟会成为梅家第三代中唯一从事戏剧行业的人。
范梅强选择戏剧作为终生职业多少有些传奇色彩。
最初,一直唱戏的范梅强母亲梅葆玥并没想过培养儿子,她也并未发现儿子在戏曲上的天赋。所以,高考时,当他提出想报考戏曲专业时,母亲竟脱口道:“你别丢人了”。
梅葆玥这话的意思,范梅强听懂了:她是怕作为梅家第三代的他,会在考试中被刷下来。梅葆玥如此说,自然有她的道理,要知道:相比从小拜师学戏的母亲,他是到了高中才开始学些戏。
范梅强没能一早就跟着母亲正儿八经地学戏,并非因为他不想,而是与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关。文化大革命时期,范梅强一家和奶奶都被赶出了原住所梅府,他们也不被允许公开唱戏。后来,他们还被通知:“男不许唱旦角(女角),女不许唱生角(男角)”。
这样以来,范梅强唱旦角的舅舅梅葆玖便只能改唱须生,而母亲也在这期间唱了老旦。这些,恰是他们并不擅长的。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努力在适应,一切都只为能继续唱戏。
舅舅和母亲的坚持感染了范梅强,他竟因受他们影响而在十多岁时开始学戏了。因为此时他已读高中,在基本功等方面都不扎实,所以她母亲并不看好他。
让梅葆玥惊喜的是:中国戏曲学院初试时,儿子竟顺利通过了 。
说来也真是传奇,范梅强初试时,竟是因为把一段老戏唱好而被录取了。而他唱老戏的基础,一是来自母亲和家族的熏陶,二是来自高中时期的学习。
初试通过后,母亲梅葆玥看儿子有希望,忙利用考前的时间拼命教了儿子一些戏。如此一来,复试时他也顺利通过了。
戏曲学院的四年里,范梅强拼命学戏,他终于通过后天的学习慢慢上道了。因为他是第三代唯一学戏曲的,所以舅舅梅葆玖也在他学戏后给了很多指导。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范梅强要和爷爷、舅舅一样成为登台唱戏的“角”时,他却被分配到了中央电视台做导演。
听到这个消息后,梅葆玥当即就愣了,她说:“这可不行,你是唱戏的,让你去中央台当导演,不管导什么,都不对路啊!”
关于这点,范梅强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母亲:“当导演虽然是放弃了舞台,但却可以将我们的京剧艺术更好地传播出去。”听到儿子这话后,梅葆玥才勉强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他果然放弃了曾心心念念的戏曲舞台,选择了能更好传播戏曲文化的导演职业。在中央台工作几年后,范梅强赴日本留学。学成后的1998年,他谢绝了许多人的挽留,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
范梅强回国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已成立,他于是再度回到中央台,做了中央戏曲频道的导演。直到今天,他依旧在为弘扬戏曲文化做各种努力。
在传播戏曲文化的同时,范梅强也十分关注梅家下一代的成长。大舅舅次子梅卫华的儿子梅玮毕业后攻读了戏曲学硕士,后来还做了“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这样的结果,范梅强最是喜闻乐见。
范梅强总说:“我算梅家第三代还在从事戏曲行业的人,梅玮算第四代的代表,总算是没完全断。”只是,提及“传承”,范梅强也觉得遗憾,毕竟,舅舅梅葆玖死后,整个梅家家族已经没有男旦了。
相比传承梅派,范梅强更加看重家族后人的家风传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为梅家的后人,我们绝不能给梅家丢人。”这句话,恰也是他母亲梅葆玥经常说起的。
也正是因为母亲,范梅强几岁时便记住了梅家的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因为有这八字祖训在,梅家几十个后人中,虽有人生活在国外,却没有一个人加入了其他国籍,他们的国籍一直是“中国”。范梅强觉得:这是做梅家人的基本。
梅家人极其看重德行,范梅强每次说到祖训中的后八字时都会强调:“梅家这么多人,每一个都非常谦卑和气,拿架子、装腔作势、为难人的,没有!”
在梅家众多后人里,梅兰芳三子梅葆玖一直被认为是梅家“低调谦和作风”的典范。
作为梅派艺术传人的梅葆玖是国家一级演员,他的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洛神》、《西施》等。
因为在戏曲界成就卓越,他曾获得亚洲杰出艺人奖、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世界和平大使”奖章等国际大奖。即便功成名就到如此地步,他待人也依旧异常和气低调。
一次,在央视与李玉刚同台时,即便李玉刚在节目中触犯了他的底线,他也只是没说一句话地扭头走了,而已。
范梅强记得,那句话之所以会让一向和气的舅舅如此,全因为那句话确实太让梅家人难以接受了。
原来,以反串见长的李玉刚出名后,竟经常打着“梅派”的旗号为自己做宣传,从未拜入过梅派门下的他甚至经常说自己是梅派弟子。一时间,李玉刚的粉丝竟也大喊“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原本,这话出来后,梅葆玖等梅家人虽然有些不悦,但也并未当回事,毕竟这话也不是李玉刚亲口说的。
可在那次央视晚会上,李玉刚一开场竟张口便道:“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表示衷心的问候”。
正是这句话触痛了梅葆玖,以至于,起先有说有笑的他,竟在听到这句话后直接站起来走掉了。李玉刚见状当时就傻眼了,一旁的人提醒他道:“你没有正式拜师入门,不能算梅派中人,何况,能代表梅派艺术的在他(梅葆玖)眼里,只有他父亲梅兰芳一人。”听到这儿后,李玉刚才知道自己得罪了梅葆玖。
实际上,范梅强在这事发生后也是有情绪的,但他从未对此说过任何话。
事发后,李玉刚不知所措,他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登台机会,可事后,他却依旧有些不以为然地公开说:
“虽然京剧圈里有人不承认我的艺术,但是新世纪以来的男旦演员,又有几个像我这样的红过?”
对于李玉刚的这些言论,梅葆玖和范梅强自然都是知情的,但他们却并未再说什么。他们的反应,代表了大度而有底线的梅家人在处事上的态度。
范梅强在提及当日李玉刚与梅葆玖的冲突时说:“我觉得,他(梅葆玖)当时只是走掉已经很有风度了,他这是‘不赞同你的话,但是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范梅强觉得,舅舅梅葆玖继承了爷爷梅兰芳的“德行”,而梅家的子子孙孙中,也没有一个在德行上没有继承梅兰芳者。他觉得:“梅家现在之所以兴盛,也与德行有关,德行可以致千里。”
在谈及为何梅家后人都能始终秉承梅兰芳“德先于艺”的祖训时,范梅强说:“这还是和爷爷自身的‘身教’有关”。
一向认为“言传大于身教”的范梅强在说到这些时,提到了爷爷梅兰芳在抗战时期的一件小事。范梅强提到的这个小事,实际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梅兰芳轶事。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登舞台,一个小记者想成名,于是便写了文章污蔑他。多年后,梅兰芳再见这个小记者时,他已经落魄不堪,见此情景,他居然给了他两百大洋。对方见状“扑通”一声跪下来道歉了。梅兰芳见状却连声安慰他道:“没关系,你也要吃饭,去吧!”
范梅强提起这些时总说:
“爷爷是在用行动教我们为人处事,这些,梅家人一直会记在心里。”
此文成时,梅家几十后人中已涌现出很多精英人物,他们虽多未从事戏曲行业,却也在各行各业做贡献。梅派传人言慧珠曾说:“梅家后人,个个都兴盛,这绝不是偶然。”
言慧珠这话里的“非偶然”背后的原因,大约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古话吧!
1.《记者李满 范梅强:梅兰芳孙辈唯一从事戏曲者,难忘祖训,遗憾家族已无男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记者李满 范梅强:梅兰芳孙辈唯一从事戏曲者,难忘祖训,遗憾家族已无男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