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坚定的说过:“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面对着美国的高酬、高薪、高许诺的挽留说道:“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有这样一个人,他面对毛主席和周总理关于导弹时间的问询曾坚定的承诺:“仿导弹一年,自主研发四年,八年之内两弹结合成功……”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中国五六十年一贫如洗、科技严重落后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被聂荣臻元帅称为“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

这个人就是钱学森!是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的钱学森,是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的钱学森,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践行者的钱学森……

一、一腔热忱,历尽磨难,才得学成归国。

1949年的钱学森,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曾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他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钱学森,在收到祖国的召唤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一切早已获得的丰厚待遇,决定回国。其后在被迫入狱、被监视居住的恶略环境下,他仍不改初衷,在漫长的软禁中,开始了对全新科学的研究,并于1954年完成了《工程控制论》一书,在完全陌生的领域中获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他却不骄不躁,更没有选择用此换得高筹高位,他只知道祖国需要他的研究。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此时主席和总理才震惊的得知他竟然被软禁长达五年之久。毛主席更是当场表示:告诉美国,我们提前释放十一名美国飞行员战俘,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让钱学森回到祖国。其后,经过长时间的交涉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9月17日,钱学森拒绝了美国再一次抛过来的多枚橄榄枝和丰厚许诺,毅然决然的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于10月8日折返中国,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征程。

二、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换得硕果累累。

在钱学森回国后,面对陈庚大将严肃的问到我们是否真的能造出原子弹时候,他当场表示:美国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不比他们少个脑子,当然也能造出来。面对周总理的“这个重要任务就交给你了”的时候,他也没有退缩,而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他的研究征程,并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毛主席看后甚是欣慰。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试验的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潜心研制导弹。在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员、苏联撤回专家、三年自然灾害等的重重困难阻挠下,他依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实现了导弹研制试验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那个年代,原子弹、导弹等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电影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和艰苦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在他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组装完成,并成功发射,此时他归国五年;组建的弹全弹试车合建成;我国首次完成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圆满成功。

此外,他还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然而他依然是无怨无悔。

三、清贫坚守,爱国尽责,终得世界惊叹。

影片中的钱学森的生活状态呈现色彩鲜明的对比:回国前,由于钱学森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科研的贡献和学术地位,一家人生活过的非常优越,设备一流的实验室,漂亮的别墅,汽车……他家里的社交聚会,美国军、政、商界人士均为座上常客。而回国后的钱学森,除了一身朴素的军装,就是身着蓝色中山装,与普通工作人员毫无差别,他住的房子简单窄小,和美国的生活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他没有留恋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不舍美国先进的科学研究条件,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祖国,当美方科学家“好心”提醒他中国没有航天科学时,他依然淡然一笑道“我愿意以一切形式报效我的祖国,哪怕是种苹果。”

在研究开始时,聂帅曾当场表示:“虽然中国目前很穷,但是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因为你是在为国家铸造一把锋利的宝剑,这把宝剑在手,国家才会有尊严,人民才有和平。”并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没有提如何改善自己的待遇,没有提如何给自己家人的良好安排,没有提房子、车子等问题,只是当场表示:请您放心,我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回来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并实实在在的说道:只需要两个方面,一是人,国防航空需要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骨干力量;二是需要大一点的空地方,方便研究。

他形象儒雅、安静、淡然,为人无私、坦荡,敢于担当,更重要的是,他以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爱国”的深刻含义。什么是爱国?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勇于牺牲和奉献,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奋发进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的做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爱国就是要攻坚克难,从一穷二白开始,践行祖国强大的梦想。这才是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才是报效国家的有力证明。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钱学森在金钱、名誉、地位上的淡定、低调、无求,恰恰证明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通过钱学森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四,信念坚定,孝悌友善,践得人民敬仰。

钱学森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他始终刻苦学习党的各项理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他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当他在简陋的小土屋里忙碌工作的时候,一帮从各个哨所跑过来的新兵来到他的窗外想看他一眼,被他发现了以后,新兵们立马整队,并歉意的说因为只是太崇拜您了就想来看一眼您,他却只是微笑着告诉他们:我和你们一样只是个老兵,我们是战友。我想从他在士兵跑了很远之后他依然微笑着向他们挥手的身影就可以看到他的为人处事是多么的友善、高尚。一直到他临终前,他还不忘为国家尽到最后一份责任。

在他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不忘对父母亲的孝敬。在他匆忙赶赴基地时,还不忘提醒他的妻子多去看看父母,并要求转达对父母的歉意。其实他对父母、妻子和子女的爱,穿插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里。到了晚年的钱学森仍是对妻子充满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让他倍感安慰。在影片的结尾,他对他的妻子没法成为中国的女高音歌唱家而后悔,但是他的妻子说了一句:“中国可以没有我这一个女高音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个科学家。”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写的再多都是多余的,都不能表达出他的伟大情操和杰出的贡献,那么就让我们接着去学习探索吧,因为你对他了解越深越是对他充满敬意、爱意,到真正理解他的高尚品质的时候,你离心中的信仰也就不远了……

1.《海南版欧阳寒 学楷模一身正气 向“钱”看两袖清风------《钱学森》电影观后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南版欧阳寒 学楷模一身正气 向“钱”看两袖清风------《钱学森》电影观后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