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曾经在《新五代史》中说到“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从欧阳修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天下之乱,国家之动荡不安。

君臣不分,父子不亲这种现在除了五代十国时期怕是也难找出第二个了,尤其是一直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封建中国,“仁、义、礼、智、信”一直都是人们的行为准则,那么为什么到了五代十国就变了呢?其中不乏五代十国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历史遗留的根源问题。

一、收假子风潮盛行

所谓的收假子也就是收养义子的意思,从古至今收养义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什么单单说五代十国其实与众不同呢?这是因为五代十国的收假子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收养假子的范畴。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有一篇专门用来写收假子的卷集《义儿传》,其中就详尽地记录了一桩难以想象的收假子事件,那就是晋王李克用和他的假子们。

“其可纪者九人,其一是为明宗,其次是曰嗣召、嗣本、嗣恩、存信、存孝、存进、存璋、存贤。”这就是欧阳修所收录的晋王李克用的八位假子,欧阳修之所以这么费心力地写李克用,是因为李克用的这八个假子个个都是战功赫赫的大将,李克用之所以成为晋王与他们的协助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克用有一支义儿军,这个军队作战能力十分强悍,是李克用的牙尖部队之一,顾名思义的这支部队就是由李克用的假子所组成的,由此可见李克用的假子自然不止上述八位,已经到了足以组成牙尖部队可见数量之多。

上述几人只不过是名气最大的而已,所以说别的国家的皇帝看到了李克用收养了这么多的假子来为自己开疆扩土,一时间都纷纷效仿,加入了养假子的行列。

二、各阶层的收假子形成的社会环境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假子的盛行逐渐地蔓延开来,最后形成了各个阶级都有了收假子的情况。除了皇帝以外,大将、富人甚至平民也都有收假子的现象,这就是五代十国收假子盛行的社会环境因素。

1、领导阶层的带头作用

任何时期都会有“头部效应”的现象,收养假子同样也是因为“头部效应”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作为最高的领导人皇帝就是最大的头部,李克用用自己的假子为首领成立了义儿军,别的皇帝自然也不甘沦为下风,纷纷大肆地收假子为自己所用。

《十国春秋》就有过记载,蜀皇帝王建爱收假子,光是书中记载在册的就有45人之多,这些都是地位很多足以列传的假子而已,王建收的假子总人数大概有120人以上,比如王宗佑、王宗侃等等。

除了王建以外,五代十国第一个王朝后梁皇帝朱全忠也是一个对收假子乐此不疲的人。他不仅收假子而且还封其为王,比如朱友文被封博王,朱有谦被封冀王。

有了皇帝的“头部效应”后,大将和富人也就顺势而上开始收养假子。皇帝收假子是为了皇权的巩固,那么大将和富人为什么要收假子呢?其实原因和皇帝是如出一辙的,要么是为了家业的传承,要么就是为了取得更高的位置。

据史书记载割据关中西部地区的大将李茂贞就有很多的假子,比如说杨崇本、李彦韬、李继远等等,李茂贞在收养了这些假子以后也都给他们分封了职位,最多的就是节度使一职了。

这些被封为节度使的假子们,组成了一个能力很强的军事势力,可以为了李茂贞行军打仗,成为更大的割据势力王国。

在富人收养的假子中就更加的有趣了,一般富人收假子不会像皇帝一样这么的讲究,就比较的随意一些,比如说这个人,最初他是被富商李让收为假子,后来又投靠了朱全忠,由于朱全忠的乳母非常待见他所以就成了乳母的假子,就这样孔循的姓氏就从李姓变为朱姓最后成为了赵姓。

2、收养假子观念的遗传

就像是一代一代传承一样,一些被收为假子的人因为有了一定的能力以后,就想到了要去效仿自己父亲,也要收假子,于是假子收假子在五代十国也是非常盛行的。

比如说李茂贞,他其实也是假子的身份。他的养父是大宦官田令孜,后来李茂贞又自己收养了假子杨崇本,杨崇本又收了假子李保衡。

所以说五代十国时期收假子之风的盛况可谓罕见,就连很多的皇帝其实也都是假子身份出身,比如说周世宗,唐明宗,唐末帝。欧阳修在《义儿传序》中说“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这其三指的就是上述三位皇帝。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收假子盛行,当然这样的社会环境毕竟只是起到了推动的加速的作用,假子盛行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历史根源的影响。

三、历史根源造成的收假子之风

关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胡人收假子风俗。这一点其实是不成立的,首先胡人更多的是强调部落,对于家庭观念是比较淡薄的,所以说有没有收假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不过后来胡人来到了中原受到了中原影响才有了胡人收假子。

1、收假子的演变过程

据《诗经.小雅》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是假子之名的由来,由此可见我国的假子习俗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么胡人收假子的猜测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后来我国出现了主宰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的普及更是将假子习俗扩大到了前所未有,毕竟儒家一直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儒家文化出现以后收假子的思想也就随之而来了。

尽管收假子文化从先秦就已经出现,春秋以后又进入了盛世,可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收假子却和这个收假子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2、五代十国收假子的新标准

五代十国收养假子的第一个新标准就是人数要多。在五代之前收假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所以收假子的数量也不会很多,一般也就两三个而已。

可是纵观五代时期的假子人数可谓是天壤之别,五代十国收假子的数量远远地超出了传宗接代所需要的人数。那些收养假子的人家也大多也是有子嗣传承的,所以说五代十国时期收假子因为目的变了,形成了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为君王或养父所用,扩大君王或养父的势力,因此在收假子的数量上就有了新的数量标准。

五代十国收养假子的第二个新标准就是成年人为优先选择。在五代十国以前对于收养假子有些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有满足了这些规则的家庭才能享有收养假子的权利。

《唐律》记载“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听收养,即从其姓”这里就提到了收养子要满足的条件:一这个孩子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二这个孩子要是三岁以下的孩子。

可是反观五代十国这个规定就没有任何的体现,五代十国时期被收养为假子的人不仅不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甚至他们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战士,有很多人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从他们都成为了假子就能看出,五代十国对于假子的选择标准已经改变了。

3、根本的历史原因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也说道“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五代十国养假子是时代的特殊产物,从上述的养假子新标准也能看得出来。

五代十国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军阀混战,再加上这时期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点,所以很多原本“君臣”的三纲五常就被抛之脑后,“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这样的思想一旦作用到了政治上,就会造成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有违常理的事情。

所以长期割据势力不断碰撞的五代十国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现在正是能够一统江山的大好时机。想要一统江山建立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政权就是首要任务。收假子这种方法既不用大费周章地聚集人才,将来也不用担心遭遇叛变,毕竟所有的大将都是自己的假子,与自己有着亲密的关系。

可以说朝代更替的特殊时期,加上儒家思想的丢失就导致五代十国混乱不堪,地方割据不断,这就是出现了有违常理的大肆收养假子现象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思想长期处于国家正统思想地位,可见儒家思想的过人之处,对于中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思想中有一些旧思想需要摒弃,但是对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我国的立国之本绝对是不可以丢掉的,不然五代十国的黑暗历史还会有再次上演的可能。

参考文献:

《新五代史》欧阳修

《十国春秋》

《诗经.小雅》

《唐律》

1.《风华谈历史 君臣不分,父子不亲?浅谈五代十国收养假子风气形成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风华谈历史 君臣不分,父子不亲?浅谈五代十国收养假子风气形成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