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通讯不发达,出门在外的人要想和家人联系,就只能靠家书,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就包括名叫“黑夫”和“惊”的普通秦军士兵写给家人的信。堪称最早的家书,内容真切,看完让人动容

墓地的主人叫衷,是黑夫和惊的哥哥,衷把这两封家书作为自己的陪葬品,可见衷对两封家书的重视

黑夫和惊的家书

战国末年,秦国的统一战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秦楚之间都拼了老命决一死战,黑夫和惊就是征战楚地的两名普通秦国士兵,他们在战争间隙,写了这两封令人潸然泪下的家书

其一 黑夫和惊写给家里的信: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 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 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转背面)

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孝须(嬃 )故尤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嬃)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 问婴记季事可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 吕婴、匾里 阎诤丈人得毋恙… …矣。惊多问新负(妇)、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大致翻译:

二月辛巳,黑夫和惊再次真挚问候大哥,母亲身体还好吧?我们俩(黑夫和惊)都挺好的。前些日子,黑夫与惊分开了,今日又汇合了。黑夫给家里写信:给黑夫寄些钱来,还有请母亲做几件夏衣,一并寄过来。收到这封信以后,让母亲对比一下安陆(黑夫和惊的家乡)丝布的价格,要是不贵,就买来做整套夏衣。母亲一定要做啊,做完就和钱一起寄来。要是丝布贵,就光寄钱来,我在这里买布自己做。黑夫就要去打淮阳城了,可能要很长时间,不知道会怎样,希望母亲寄的钱一定不要太少。收到信后就给我回一封吧,一定告诉我们给家里挣下来的爵位下来了没有,要是没下来,信里头就告诉我。听大王说,如果有……(写不开,转背面)

……没事吧?辞谢送爵位的人没有啊?信和衣裳一定要送到南军,别搞错了。替黑夫和惊问候一下姑姐姐,还有康乐的孝姐姐,再多帮忙问候东室的三姐姐,让她一定保重身体。还有去问下婴记季,和他商量的事到底怎么样了啊?定下来没有啊?再帮黑夫和惊问候夕阳的吕婴,匾里的阎诤丈人是否安康。惊还想问一下新媳妇和妴(不知是谁,可能是陪嫁的丫鬟,妹妹?又或者孩子?)的安好,新媳妇要照顾好老人啊,不要跟人置气……尽力吧。

其二 惊 写给家里的信,这封信的时间可能在第一封的后面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 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 ,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转 背面)

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 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 惊敢大心问 姑秭(姐),姑秭(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大致翻译:

惊诚惶诚恐,衷哥,母亲身体还好吧?家里所有人都还好吧?母亲真的挺好的吧?我跟着军队,和黑夫一起,都挺好的。……钱和衣服,希望母亲寄五六百钱来,布挑好的,不要少于二丈五尺。……我借了垣柏的钱,用光了,再不寄钱来,真的要死了。急!急!急!真的很着急,惊很担心新媳妇和妴。新媳妇还是要照看好两位老人啊(转背面)

惊离家很远,希望大哥帮忙照看妴,让她别去太远的地方砍柴。大哥让……听说新地城里的百姓都跑空了,这些旧民(被秦国占领地区的人民)也真是不太愿意听令……就为惊多求求神吧,如果卜得凶卦,那是因为惊在反叛的城中呢,不要太担心了!替我问候一下姑姐姐,姐姐和儿子彦都还好吧?新地又来了一群贼寇,大哥千万不要去新地啊。急!急!急!

短短两封残缺不全的家书,让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家庭跃然纸上:黑夫和惊参加秦军在楚地打仗,家里有老母亲,还有一个哥哥衷。

黑夫和惊写的信都是些日常生活:希望母亲做衣服,还说如果布太贵了就只寄钱过来,自己买布做衣服;一定要寄钱过来,哥俩没钱了,借的别人的钱,很急;问他们兄弟打仗获得的爵位有没有发放,如果没到也不要太着急;如果占卜是凶卦,家里也不要担心,因为我们身处反城(会影响占卜);请大哥照看妴,让她别去太远的地方砍柴,这些都是很真切的生活,很具体,很贴心。让读者能感受到这两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和依恋,家书没有因为时间而褪色,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仍然能够被打动

我们印象中的秦军是所向披靡,征战六国的勇士,殊不知他们也只是一个个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的孩子,他们也会担心家人,为衣服和钱发愁,和两千年后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

家书是写在木牍(即木片,那时还没有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晋时期纸张才普及开来)上的,很有可能是秦军中专门的人士代写的,几经辗转,最终还是到了他们家里

根据大哥衷的墓穴,我们能推测,黑夫和惊最终死在了战争中,他们家最终应该也收到了黑夫和惊拼命打仗换来的爵位赏赐,可以想象,衷,还有他们的母亲,其他的家人,在很长的岁月里,会一遍遍回看这两封家书,会一遍遍抚摸这两封家书,寄托他们的哀思,大哥衷很思念两个弟弟,最后把他们的信作为自己的随葬品。

衷的墓穴里还有笔墨,也许是想写给两个远离家乡的弟弟什么话吧

征人未还,往日的喧嚣逐渐远去了,留给我们的,是千年前的家书,和它带给我们的想象

1.《历史的烽火 千年前秦国士兵的感人家书——黑夫和惊的木牍,读罢让人动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的烽火 千年前秦国士兵的感人家书——黑夫和惊的木牍,读罢让人动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