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县城关镇苗固村、枣村乡鱼池村一带,曾有约10公里长的一段堤岸,连接黄河主堤。宋朝时,大臣陈尧佐曾在这里治理黄河决口,留下了美名。这段堤岸就是他在滑县治理黄河决口的遗迹。
陈尧佐像陈尧佐像
“天台下决口、修堵,历时七年。今考天台下,在城关乡苗固村,有遗迹存”(《滑县水务志》)。1027年,宋真宗在位时,黄河在滑县苗固村决口。滚滚黄河像一条肆孽的黄龙,夹杂着泥沙而来,咆哮奔腾,冲走人畜,毁坏房田。今滑县一带灾民无家可归,呼号遍野,死尸绵延于途。呈折快报如雪片般报上京师,朝野震惊。宋真宗一筹莫展。
今滑县苗固村今滑县苗固村
这时,有大臣上言,推荐陈尧佐治理滑县水患。陈尧佐出身“水利世家”。他的父亲陈省华是有名的治水专家,在宋太宗时期官拜京东路转运使,因治理黄河有功,受到宋太宗赏识。陈尧佐打小跟父亲学治水,积累了很多经验。陈尧佐曾治理钱塘江水患,先将木桩打入水中,再加入树枝,再用土夯实,反复数次,最后加垒石。这种方法使钱塘大堤异常牢固。陈尧佐因治水声名鹊起。
陈尧佐接到宋真宗任命他为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治理天台山(滑县苗固村一带)水患的圣旨时,他的母亲刚死了不久,陈尧佐正在新郑家里,按照古代的循习,给母亲守孝。如果不守孝去抗洪,就是不孝;如果守孝不去抗洪,就是不忠。宋真宗为了让陈尧佐出面抗洪,在新郑为陈尧佐建“崇孝寺”,以示朝廷体恤大臣的孝道。陈尧佐谢恩毕,身穿孝衣,前往滑州治理黄河水灾。
宋真宗像宋真宗像
陈尧佐到达滑州天台山决口现场时,因大水浸泡,黄河堤岸已松软如泥,不能直接加固。必须首先减轻水势,才能对堤岸加固。陈尧佐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勘探水情,反复斟酌和选取防洪重点河段。他召集能工巧匠,亲自画图、监工。造木龙(一种形状和木梳差不多的防水工具。《宋史》这样记载他造的木龙“凿木龙,下垂木数条,……以护岸”)消减水势,保护黄河大堤,而后用枝叶杂草扎成笼子,在里面添上土石,用以固堤,并修筑河堤。就这样,段段相续,节节相连,筑成了一条长堤。这条大堤起自滑县,经山东诸州县,绵延千余里。大堤修好后,陈尧佐带领滑州百姓在大堤上栽种柳树,稳固大堤。
陈尧佐在滑州治水7年,征用民工和士兵共近6万人。大堤迫使黄河乖乖重回故道,滑州人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滑州人民感恩陈尧佐,把这条大堤称为“陈公堤”。
陈尧佐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从不阿谀奉承。因品行端正,他得到宋仁宗赏识。1038年陈尧佐76岁,宋仁宗封他为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1044年陈尧佐病逝,葬于新郑“崇孝寺”祠堂。
1.《飞吝说历史 陈尧佐与滑县“陈公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飞吝说历史 陈尧佐与滑县“陈公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