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八回的篇幅来描写赤壁之战,这既是为了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时代的重要性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诸葛亮可谓是出尽风头。周瑜在这几个回合中,始终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小丑形象。

他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于是周瑜试图强攻。却被赵云的部队射回,他自身也中了一箭,周瑜还是不甘心。又几次追要荆州无功而返,就连鲁肃替他去要,也依然是无功而返。情急之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不料被诸葛亮识破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取下西川粉碎了周瑜的想法。

索性二人翻脸,没想到还是逃过诸葛亮的眼睛,再次失败。不光如此,诸葛亮还要落井下石的在信中讥讽周瑜,周瑜只得叹息一声“既生瑜,何生亮”,后黯然离世。这是周瑜最后发出的无奈的呐喊,他因此被演义党所不齿,因为这显得他心胸狭隘。面对一个才华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不想着讨教,却嫉妒、争斗甚至陷害。

可周瑜的心胸真的如此狭隘吗?其实人们没注意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后半句,它真正体现了周瑜的胸襟,也就是“君未归,孤何安”。周瑜气的不是诸葛亮的才华,恨的是这样的才华不能为东吴所用,诸葛亮也明白这点。所以在周瑜死后,诸葛亮曾直白点出这点,否则周瑜当初就不必请诸葛瑾去说服他了。

这也算是作者为周瑜在这本小说中受到的委屈,做了一些弥补,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下意识忽略了这段内容。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诸葛亮跟历史上的周瑜、诸葛亮也大为不同,这本小说是典型的褒蜀,抑魏,贬吴。周瑜的种种戏剧性丑事也是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捏造的,历史上诸葛亮出山时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周瑜却已经是东吴的开国功臣。

周瑜威名远扬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待着呢,两人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交集。且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一人指挥的,不干诸葛亮太多的事。三国演义之前的文学作品也如实记载了,比如说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有历史上的周瑜是个胸襟广阔,气度宽宏的人,绝不可能嫉贤妒能。东吴有个老将程普,此前觉着周瑜年轻,对他不服。

时常当面羞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也被他的才华和品德折服。真实的周瑜之才,也未必比诸葛亮低,他21岁就跟着孙策平定江东。孙策、孙权两兄弟对他极其信任尊重,虽然他当时很年轻,可给他的待遇远超东吴所有将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又率大军大破曹仁。

用范成大的评价来说就是: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的王佐之资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也不掺杂水分,可惜的是去世得太早了。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便返回驻地江陵。不料刚到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忽然病逝,年仅36岁。孙权听了直哭: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

看了正史再回过头看三国的这些人物,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并没有那么聪明。诸葛亮的智慧,是在周瑜、郭嘉这一批人早逝的前提下,又经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才显现出来的。这些人没活着,曹魏都能压着蜀汉打,若他们活着三国局势还不一定如何呢。只是演义小说影响太大,以致周瑜的形象在世人心中大打折扣,诸葛亮却被捧成了神。

三国历史上其实还有很多能臣谋士,也还发生过很多故事,小编推荐的这本书讲述的便是那个混乱又辉煌的年代。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简略得不似正史。但《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

后人因此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想要了解三国历史的此书是必读之作,感兴趣的别错过,点击上方链接便可购买!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1.《有知社 都说“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还有下半句,真正体现了周瑜的胸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知社 都说“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还有下半句,真正体现了周瑜的胸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