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通史:迦娑婆与僧侣的斗争
关键词:那罗波帝悉都去世、乌兹那继位
前因:那罗波帝悉都去世
1210年,蒲甘国王那罗波帝悉都去世后,王朝开始走向衰败,除了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咎于过度礼佛。
▲蒲甘王朝(849-1287或1370)
后果:乌兹那继位
1250年,迦娑婆驾崩后,其子乌兹那继位。乌兹那登基后,不仅不修内政,还沉迷狩猎,最终死于猎象。乌兹那的荒废王事加剧了蒲甘王朝的衰败。
▲蒲甘遗址过程始末
一、迦娑婆登基为王
1234年,迦娑婆登基为王。此时国内刚刚经历各族战乱,接连出兵,为了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迦娑婆尝试收回寺院财产及土地,但遭到宗教势力及民众的普遍反对,最终失败。
迦娑婆其实对佛教很虔诚,喜欢在佛像前冥想,不仅因为这能给虔诚的他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还因为他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思考。
但自从1234年登基以后,迦娑婆一直心事重重。他本应当十分高兴,因为自己即位之时,阿奴律陀王种在别山山脚的贝多罗树发芽了,当年阿奴律陀王曾经立下誓言:“当我再度为王之时,即是贝多罗树发芽之日”。
臣民们都坚信迦娑婆就是阿奴律陀王的转世。阿奴律陀王是蒲甘前期最伟大的国王之一,迦娑婆也愿意相信自己就是他的转世。
但他此时面临的状况却不乐观:之前蒲甘王朝历经艰辛才勘平各族叛乱,此时国库已经损耗殆尽,迦娑婆甚至难以像先王们一样修建一座象征自己虔诚的佛寺。
▲阿奴律陀首次统一了缅甸全境。二、大兴佛寺
国内的钱财们都流向哪里了呢?
上座部佛教讲究积功德,而积功德最好的途径就是捐献。先王和臣民们对上座部佛教的虔诚,使得全国过半的土地都为佛教寺院所占有,造就了僧侣们鼓鼓的钱袋子。
迦娑婆既要当那天上的佛,还要成为地上的主。为了实现修佛的目标,尽管国库并不充实,但迦娑婆仍坚持做功德。1236年,为了营造一个清净的礼佛环境,迦娑婆在王宫内挖了一口湖,并将杜云山的山泉引入湖中。
有湖还得有景,才是一个完整的圣地,为此迦娑婆饲养了大量飞禽在湖中,如水鸭、鸳鸯、仙鹤等,并在湖畔修筑了行宫。行宫修建完成后,迦娑婆每日与僧侣在宫内诵经,怡然自得。但是国家的运转需要更多的财富,这就和佛教起了矛盾。
▲历代国王礼佛,使得蒲甘拥有大量寺庙,寺庙又占据大量土地。
迦娑婆将权力的触手伸向了各地寺院当中。寺院当中的丰盛的金银财宝、无垠的良田沃土,都能成为迦娑婆建功立业的根基。
为了获取这些资源,迦娑婆不惜动员行政命令,收回了大量的寺庙土地、遣散了一批僧侣并迫使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但迦娑婆面对的敌人之强大远远超乎其想象,很快大批的僧侣便带头反对国王,民众维护寺庙权益。佛教在文化、土地、教育上全面垄断,在百姓中根基深厚。
就在迦娑婆登基的第二年,高僧迪达巴茂克撰写了一本名为《释字母》的小册子,书中列出了缅甸语拼音表,将缅文分成辅音字母,元音字母,韵母等成分,让人们方便使用缅文,僧人更是成为文化的专有者,深得民众信任。
国王却没有这些优势,很快,他试图获取寺院财产的梦想就宣告破灭。迦娑婆的失败有点像自己的左手打右手。
▲僧人获得民众支持三、迦娑婆失败
其一,上座部佛教的等级制是蒲甘王朝的立国之本,也是历任国王乐于利用的统治手段。尤其在迦娑婆统治时期,佛经开始广泛地以缅文被书写,因此动摇佛教就等于动摇国王自身权威。
其二,民众对佛教的深信不疑,寺院之间利益盘根错杂,倘若没有强力的权力便难以治理,而此时迦娑婆的国库是空的。
迦娑婆本身又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不可能下定决心向佛教宣战,不像中国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周武帝、唐武宗那样使用血腥彻底的手段。
▲三武一宗灭佛失败后的迦娑婆干脆托庇于佛教,将整个国家交由太子乌兹那以及大臣们打理。
晚年的迦娑婆熟读经书,对每一卷经书的注释都反复思考、深入探究,还乐于与他人讨论,不仅向高僧请教,甚至还编写了《二谛滴论》以教导宫内妃嫔们佛经的真谛。国内的僧侣们在与国王论战时往往自惭形秽。
1250年,在一次舞剑自娱中,迦娑婆不幸刺伤了自己,因伤去世。他是不是阿奴律陀王的转世,能不能拯救国家?已经没有人能回答了。
▲迦娑婆托庇于佛教结论
迦娑婆为了稳固统治,试图阻止佛教摄取土地,但遭到了国内僧侣与民众的一致反对。失败之后的迦娑婆彻底沉浸于佛法。这也是蒲甘王朝以佛教立国的弊端,最终导致蒲甘王朝逐渐走向覆灭。
【参考资料】《缅甸史》《琉璃宫史》
1.《任青史轮 缅甸通史:迦娑婆与僧侣的斗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任青史轮 缅甸通史:迦娑婆与僧侣的斗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