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历史上有一支非常悲壮的部队,它的番号叫“黔东独立师”,组建于1934年9月底,是由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红军正规师。最初由贺炳炎任师长,熊仲卿任政委,下辖近4千人。

不过后来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而损失惨重,到了10月底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该师进行重组,师长改由王光泽担任,政委则是段苏权,此时的段苏权年仅18岁。

重组后的黔东独立师只剩下了800多人,还没来得及调整,蒋介石派遣的大军又杀了过来。

由于形势紧急,指挥部决定主力继续向湘西挺进,留黔东独立师继续在当地斗争,以掩护主力入湘。

这个任务其实非常艰巨,师长王光泽与政委段苏权经过分析后认为眼下人数太少,如果是据守肯定会被敌人看出破绽,不如主动进攻扰乱对方的视线。

于是黔东独立师立刻向西南迂回,伪装成了主力部队,因为他们穿插到位、战术灵活,一路上歼灭了几次小股敌军,也成功地吸引到了敌人的注意力。

不过由于他们打得太好,情势迅速恶化,贵州军阀王家烈得知自己的部队多次被黔东独立师打败后恼羞成怒,下令前头追红二、六军团的部队返回,先解决掉黔东独立师出口气再说。

四川军阀刘湘闻讯也调来川军助阵,一时间敌军达到了上万人。

只有数百人的黔东独立师见到这种情势没有害怕,反而因完成了任务感到开心。部队且战且退,利用熟悉地形这一优势尽可能地杀伤敌人。

可惜这支勇敢的队伍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师长王光泽被俘后誓死不降,被刘湘部下处决于一处荒山上。

政委段苏权因重伤侥幸救了一条命,他在攻打秀山县邑梅镇时脚踝被一颗流弹击中,致使腿部骨折,本来不想下火线,但王光泽直接让通讯班长李通珍把他背到了后方养伤。李通珍找到一个无人山洞把段苏权放了下来,朝着段苏权深鞠一躬后又重返战场。

段苏权也想跟战友们同生共死,于是从山洞中爬了出来,艰难地挪行着,可还没等他找到部队就已浑身乏力动弹不得。

偏偏这时身边有一群匪徒经过,他们看段苏权没有行动能力便上前搜走了三枚银元,有人还举起了刀准备砍。

幸好一名叫做李木富的百姓目睹了这一幕,上前阻止,李木富并不认识段苏权,只是出于中国老百姓的善良帮了这个忙,他与这群匪徒进行交涉后,给了点好处把人打发走了。

随后李木富又把段苏权背到了一座庙中,每天给他送食物、带衣服,处理伤口。

没过多久附近的国民党到处张贴告示捉拿红军,段苏权知道自己瞒不住,就把自己的红军身份告之了李木富,没想到李木富得知后没有把他抓去换赏钱,反而将他转移到了李家后山的岩洞中。

除了每日的照料外,李木富还请了医生来帮段苏权治疗脚伤,素不相识能做到如此,李木富确实是好心肠。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麻烦,李木富本来家境就不怎么好,每天多一个人吃饭再加上看病的钱,让他家的情况雪上加霜,时间长了会支撑不住,段苏权看在眼里,便主动提出离开。

李木富虽然不舍,但现实很无奈,因此他上山砍树枝为还没痊愈的段苏权做了副拐杖,临行前又弄了一个碗编好挂在段苏权的脖子,分别时两人还流了泪。

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后,两人再次相遇了。李木富去赶集时看到了正在乞讨的段苏权,他走过去两人抱头痛哭,李木富掏出了身上仅剩的100文钱都给了段苏权。

正当他们准备分别时,旁人有人提醒段苏权的身份暴露,前来抓捕的国军正在路上。听到这话李木富就顾不得走了,他连忙在附近找了个木筏带着段苏权从水陆逃走,一直送到安全地带才互相道别。

后来段苏权艰难地拄着拐杖一路行乞回到了老家,他在14岁离乡,回来时又是这般落魄模样,所以当地的国民党政府虽知道他是红军,但没把他当成什么重要人物,只是派人严加监视他。

经段父上下打点后,段苏权在老家做了一段时间杂役并且结了婚,这让国民党对他放松了警惕,因此段苏权才能在私下里寻找机会重返组织。

直到1937年9月,段苏权才从因伤离开队伍的同乡谭毛苟处得知组织的所在地,于是立刻动身前往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有趣的是他找到昔日老首长任弼时,任弼时还以为自己是见了鬼,直言:“段苏权,我们已在方面军党代表会上给你开过追悼会了,没想到你还活着!”

其实要不是有李木富的帮助,段苏权大概率就真的已经牺牲了。

此后的段苏权历任过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因为贡献突出,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在他的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过李木富这位救命恩人,曾经多次托人去寻找,但都没有结果。

1983年10月,段苏权从北京出发到达了秀山县,可惜因为时间太久,他已经记不住当年的具体地址了,只好在一个大致方位去寻找,可惜都没有结果。

由于公务繁忙,段苏权只能先行回了北京,委托秀山当地政府及党史部门代为寻找。

没过多久秀山党史研究室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找到了李木富,并且把照片寄给了段苏权。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段苏权还是一眼认出了恩人,他热泪盈眶地说:他无愧于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此后段苏权多次给李木富写信并寄钱,中共秀山县委为了表彰李木富,也给他送去了一块匾额,上书“红军的亲人”的五个大字,并且将李木富隐藏段苏权的那个山洞取名为“红军洞”。

后来政府问李木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李木富回答个人没什么要求,只希望能在村头建一座新桥,方便村民们出入。

段苏权得知后,便把钱汇了过去,乡亲们一同努力很快就把水泥桥建好了,这座桥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桥”。

什么叫鱼水情深,段苏权跟李木富的事迹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如果不是红军赢得了人心,一个受伤的段苏权早就被抓去领赏了,怎么可能还有后面的奇遇。

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在哪一个时代都合适!

#开国将帅风采#

1.《旧书卷里的长安 一位农民救了开国少将,50年后将军来报恩,农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旧书卷里的长安 一位农民救了开国少将,50年后将军来报恩,农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