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东汉皇帝列表】细说东汉13帝——看遍东汉历史,发掘汉代帝王们的另一面

光武皇帝刘秀

(公元前5年-公元57年)

外戚王莽不说武德,而是利用西汉王朝的大义不算,篡夺了汉朝。

西汉王朝算是彻底结束了。

刘氏子孙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我们老刘家辛辛苦苦打江山守江山,你王莽想要截胡?不可能!

群情激奋,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更加不会无动于衷。

虽说刘秀是皇室后裔,但西汉的各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经常对各地分封的刘氏宗亲拳打脚踢(推恩令、削藩),导致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这一茬,拜相封侯是不可能了,只好在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境内)当个小小的县令。

王莽改天换日建立新朝,大力改革,没想到把大汉天下改的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刘氏子孙纷纷起义。

刘秀也不例外,他也振臂高呼,响应天下起事。

勇敢、果决、素有谋略的刘秀英姿勃发,走上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道路,虽然彼时豪强林立,没有人瞧得起也没有人在乎这个势力单薄的年轻人。但刘秀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谁才是天下未来的主人。

刘秀大战昆阳、出征河北、横扫关东、收复陇西、占据川蜀,一步一个脚印,不逃跑不挂机不冲特权VIP,单排上王者,终于从一个勤勤恳恳的小老弟成为了一代帝王。

大汉王朝终于从这帮乱臣贼子里抢回来了。那些曾经和自己同为刘氏宗亲,也是皇位争夺战的竞争对手们,诸如刘玄、刘永、刘盆子等,也都被刘秀反超,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东汉的大幕缓缓拉开。他成了名垂千古的光武皇帝。

那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实事求是的说,他是个好皇帝。

在位期间,他把东汉的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整的相当不错。

百姓安居乐业,一水的好评。

君臣和睦相处,非常的融洽。

对待妻子,他深情款款,就算他已经从一个没落的无人问津的小伙子变成了九五之尊的天子,他仍然和发妻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对待子女,他是一个慈爱祥和的父亲。刘秀一朝,你看不到诸子女勾心斗角的权利争夺,只能感受一家人的亲情洋溢,真情流淌。

对待朋友,他是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君王。不搞政治清洗,不搞过河拆桥杀功臣那一套,根据统计,做了皇帝的刘秀,至少加封过360多位功臣。

我们不难发现,刘秀是一个以“情”待人的皇帝,他用他的一腔热血和真情为大汉王朝续了195年的命。

他也用自身的行动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情人。

汉明帝刘庄

(28年~75年)

大臣们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是,刘庄的脾气是真的不好。

外戚是东汉皇帝们的心病,所以刘庄对东汉的这帮外戚们是今天盘问,明天调查,后天甩脸子。

对地主豪强,他十分厌恶,越有钱的人家他越瞧不起。明明自己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物,这种“仇富”的心态是从哪儿来的?

官员犯错,例如一位内宫的官吏记错了西域进贡来的物品数量,刘庄大怒,居然操起胳膊拿着木棍自己动手,狠狠打了这位官吏一顿。

这么点小事,至于自己亲力亲为吗?

刘庄还真至于。作为皇帝,他不爱享受,不沉迷酒色荣华。每天就拿着个放大镜,到处去监督这帮臣子们的一言一行。

谁不好好干,谁就挨收拾。

如果你觉得这位皇帝是个精神病,或者是个暴力狂,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面对黎民百姓,刘庄立刻掏出另外一副面孔,和颜悦色,仁慈温和。

这是一位典型的对臣下严苛,对黎民宽厚的的帝王。

黄河决堤,灾民流离失所,刘庄几天几夜不睡觉,安排救灾抗洪事宜。他下令修缮的黄河,直到东汉末年,一次也没有决堤过。

刘庄一朝,东汉安定,波澜不惊,虽无太大的进步,但也没有丝毫退步。国家处于一个稳定上升的阶段。

多年之后的清朝,更是出了一位将刘庄的执政风格学习的出神入化的帝王,这位帝王不是别人,正是清世宗雍正。

汉章帝刘炟

(56年~88年)

东西汉之际,西域小老弟一看你们这打的热火朝天,没人管我了,于是跑出了汉朝的包围圈。

刘炟当了皇帝之后,立刻着手名臣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对着西域小老弟一顿招安,软的硬的全上,西域得以重归大汉怀抱。

国家安定富足,近无内忧,远无外患。

也许刘炟是个很有能力的皇帝,也许他有一翻比任何皇帝都要大的雄心壮志。

但是很可惜,没有矛盾尖锐的国家民生等着他去解决,也没有积重难返的王朝等着他去拯救。

因为此时的汉朝,正是和平康乐的盛世,不是你没能力,是你的能力实在用不上。

皇帝闲疯了,自己总得找点事儿干吧?思来兴趣,刘炟决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书法成了他的不二之选,一来可以消磨时间,二来可以修身养性。

但这位起初只是玩票兴致的皇帝在书法一道上却越走越远,书法水平与日俱增,已经到了大师的级别,有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书法字体,时人称为“章草”。

“章草”是什么字体?正是现代书法界风靡一时的“草书”前身。

稳步发展的东汉就像刘炟的草书一样,苍猛,稳健。大汉臣民们都在期待,王朝可以走向更大的辉煌。

汉和帝刘肇

(79年-106年)

少年即位刘肇虽然一时之间不能掌握国家权力,只能由窦太后临朝称制。但这位少年天子却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

外戚干政的阴霾始终在大汉王朝的头顶挥之不去,王氏专权结束,窦氏专权又开始了。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安排为侍中,负责掌握朝廷机要大事。

把弟弟窦笃安排为虎贲中郎将,管理皇帝的护卫,负责保卫皇帝和宫中治安。

让弟弟窦景、窦环当了中常侍,负责传达帝王的命令和整理朝廷的奏章和文书。

这等于是把国家的军政民大权一把抓,全都落进了窦氏的口袋里。

皇帝被窦太后360度无死角的看管了起来。

小皇帝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用妥协退让来麻痹窦氏。

他无数字的告诫自己:大汉王朝允许外戚骑在自己脖子上一次,但绝对不允许外戚骑在自己脖子上第二次。

但未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无数的外戚势力将无数次的骑在大汉的脖子上。

虎狼环伺之境,朝中的大臣要么是窦氏党羽,要么跟被窦氏挟持的皇帝说不上话,刘肇能指望谁的帮助?他能相信谁?

他选择相信了一个宦官,这个人的名字叫郑众。

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郑众忠心皇室,不攀附窦氏,是个值得相信的人,最关键的是,郑众人聪明,出谋划策,朝堂谋略,不在话下。

小刘携手小郑,拳打窦氏外戚,脚踢朝廷党羽。一番鼓弄风云,腥风血雨的权力争夺战后,窦氏覆灭,刘肇亲政,终于得权,也得偿所愿。

这位多年篱下的皇帝终于可以大展才干,一展平生壮志。

事实证明,刘肇的确是位好皇帝。

勤政为民,体恤百姓,东汉在他的带领下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的”发展提升。

至于和刘肇一起携手并进的郑众,也同样值得一提。从他开始,汉代政坛的另一股势力,宦官势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股势力初次露面,并不显眼。但在未来,却是他们,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东汉王朝的命运和生死。

汉殇帝刘隆

(105年—106年)

这位皇帝值得一说,但是又没得可说。

因为刚刚登基的刘隆岁数实在很小。

有多小?

不过百天。

他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当上皇帝之后,没满一周岁,就夭折而死。

由此,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皇帝一日游,太后顶呱呱。此时的朝政大权掌握在邓太后的手里。

后世正统的史学家多诟病这位太后趁着皇位更迭,转而擅权。评价邓氏是一位窃国的女人。

但我们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当时的东汉,皇帝也不行,大臣也不行。难道国家大权就一直这么旁落?难道就算国家要灭亡了,也不叫人来管理?

愚昧的历史认知,不足为取。

邓太后表示:不是我要干,是时代推搡我承担责任而已。

汉安帝刘祜

(94年-125年)

虽然这位皇帝叫汉安帝,但是在他统治下的东汉,却没有一天消停日子。

少年即位,朝政还由邓太后把持可以理解,但转眼之间,汉安帝已经二十六岁了,你还以他年幼尚小为由控制朝政,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他又不是智障儿,凭什么不让他亲政?

严格意义上讲,邓太后在大汉王朝的几轮外戚势力中,已经算是表现很好的了。

因为邓氏家族虽然掌权,但老邓家的人严于待人,严于律己,从上到下就是一个“严”字。

他们想要把持朝纲不假,但他们从来也没想过僭越。当一个位极人臣且显赫一时的人物。已经是邓氏家族的最终梦想。

从这点来说,邓太后还算厚道人。

厚道的邓太后终于和自己和解,权力是过眼云烟,自己是老刘家的女人,又何必苦苦贪恋一时的虚荣呢?

当然,她也必须和自己和解,因为她生病去世了。

刘祜站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了东汉帝国的新主人。

群臣拭目以待,希望这位天子厚积薄发,能有一番作为。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西域各国接连叛乱,羌族人民纷纷起义。

群臣再一次翘首期盼,希望这位皇帝励精图治,平定四下乱局。

刘祜表示:我去南方旅游啦~

这位皇帝对朝野政事置若罔闻,国家危难,他选择了外出游玩。

这一波神奇操作的后果就是,皇帝游玩正酣,半路得病,暴死途中。

而东汉王朝,也从此刻开始,正式走上了下坡路。

北乡侯刘懿

(?——125年)

汉朝堪称是“太后王朝”。

西汉的王太后、东汉窦太后、邓太后悉数登场。

现在轮到了阎太后来当大汉的家。他们都是皇帝的女人,深得帝王的信任,却一次次的让刘氏宗亲们伤透了心——这帮女人心里只有娘家。

像刘懿这种皇帝,其实很悲哀。

他本来不想当皇帝,是被人生拉硬拽推上去当皇帝的。

当了皇帝之后想有作为?那不行,你只是个傀儡皇帝。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权臣外戚来回弄权,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最后还要被史学家冠以“无能”、“懦弱”、“昏庸”等名头。

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时候会想,当我们看待历史时,当我们追溯历史,我们真的了解历史吗?

我们到底是在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这些古往今来的人物,还是只是在根据自己的喜好,肆意的留下自己结论呢?

他们是如此被我们评价,那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又会有谁来评价我们呢?

也许并不会有人来评价我们,因为此时的世界,现代文明,早已将帝王将相,家国情仇洗涤至尽了。

汉顺帝刘保

(115年~144年)

本来皇位一开始就应该是刘保来坐的。

但权欲熏心的阎太后表示,刘保都是个半大孩子了,当皇帝不利于我管理啊。于是把年纪更小的刘懿立为皇帝。

强扭的瓜不甜。

刘懿体弱多病,今天发烧,明天拉稀,后天大便干燥,只当了七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

小皇帝死了。我们来看一眼汉朝这些大臣们的反应,用“呆若木鸡,置若罔闻”这八个字足可形容。

谁当皇帝,谁弄权,对这样一帮世食汉禄,世受君恩的大臣们已经无所谓了。

他们不在乎这个王朝的兴替,也不在乎大汉王朝的威仪和体统。

他们要么战战兢兢的苟活,要么浑浑噩噩的活着。

外戚肆意弄权,所有人都缄口不言的时候,一群宦官站了出来。

宦官孙程、王康觉得这样肆意操弄皇权实在是侮辱汉制,败坏祖宗。于是策划政变,把阎太后赶出宫去,拥立刘保当了新皇帝。

事实证明,一帮太监都比这帮大臣们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为这帮太监鼓掌~

但宦官拥帝的后果就是,大权又落到了宦官历史的手中。宦官深居内宫,想要控制朝政,就要勾结外戚,这就让东汉的政治圈陷入了一个生硬的死循环。

外戚。是大汉王朝永远的痛,也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汉冲帝刘炳

(143年-145年)

幼年即位的刘炳毫无意外的走了前辈们的老路——外戚专权。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阎太后变成了梁太后。

梁太后身后就是庞大的梁氏外戚势力。

而刘炳作为一位小朋友,是无法苛责他对大汉负什么责任的。

后世的史学家指着一个三岁就驾崩的皇帝说“这是个没有作为的昏君”,这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梁氏外戚不像邓氏外戚,邓氏虽然把持朝政,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展国家民生,属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类型。

梁氏外戚就不行了,吃喝玩乐造,权力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便于享乐的工具而已。而汉王朝,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借钱挥霍不用还的免费银行罢了。

东汉摇摇欲坠,现在只差一个契机,就能将其完全击垮。

汉质帝刘缵

(138年—146年)

九岁的刘缵人小志气不小,这个当了皇帝的孩子惦记着祖制,心里也记得大汉王朝外戚专权带来的沉痛教训。

虽然他是外戚权臣中大将军梁冀拥立的,但是他公开直接的表达了对这帮外戚势力的不满。

他表示:我们老刘家的天下,你们老梁家有什么权力指手画脚?

一次上朝,刘缵甚至当着大臣们的面说了这么一句话: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 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小皇帝意思很简单,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也太猖狂了。

这是一句真话,也是一句实话。

朝野上下,七尺男儿,八尺男儿,号称顶天立地的汉子大有人在,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

甚至连附和一句的人,也没有。

结果可想而知,刘缵被梁冀下毒害死。

一个王朝的兴衰,也许真的不是一个小小的皇帝所决定的。

刘缵展示出了他的气节和态度,他是个真实勇敢的好少年。

但满朝文武的懦弱和苟从,也是大汉帝国彻彻底底的悲剧。

汉桓帝刘志

(132年-168年)

刘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有志向的皇帝。

诛灭大将军梁冀,是他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但此时的东汉王朝,满朝文武,那是一个比一个怂。刘志谁也指望不上。

他左顾右盼,发现只有身边这帮宦官可以用。

没错,这些太监朋友们又一次拯救了东汉王朝。

他们和刘志联合,使梁冀伏诛,梁氏势力分崩离析。

梁冀死了,这在东汉历史上算是个大事件。因为这不仅标志着外戚专权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也标志着宦官专权的时代正式到来。

可怜的东汉皇帝们,皇权一次一次的交替,却从来没能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宦官之祸甚于外戚。

外戚毕竟还是皇帝的亲戚,这帮宦官可就不同了,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打。

我们来看一份当时一些著名宦官的情况:

中常侍侯览抢夺民田118顷,房屋318所。并且仿照皇宫的样式建造大型商用住宅楼16片。

宦官单超、左倌等鱼肉百姓,祸国殃民,出门一溜达,老百姓只要看见他们,闻风而动,能跑出去十公里。

南阳太守成瑨、汝南太守刘质、河南尹李膺,这些东汉末年的名士,都曾惨遭宦官打击报复。

他们人多势众,占据了朝廷机要中各个部门的职位,一环扣一扣,变成了牢不可摧的政治势力。

而这样一种政治势力,最终将会把东汉推向最后的深渊。

汉灵帝刘宏

(156年~189年)

当我们看到汉灵帝的时候,就知道激动人心的三国时期就要来了。

是的,这位东汉末期的皇帝上台之后,看着千疮百孔的帝国,沉思一阵之后表示:

给我建个园子(西园),我看看老百姓们还有什么可搜刮的。

这位皇帝的人生结结实实的贯彻了四个字——“吃喝玩乐”。

刘宏宠信宦官,对身边的这群太监大加封赏、著名的“十常侍”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吃东西找宦官要,睡觉要宦官陪,出去打猎要宦官牵着,国家大事要宦官处理。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在刘宏眼里,这些宦官比自己的父母还要亲近。

刘宏和一帮宦官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除了花钱,就是享乐。

但国库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少,没办法,刘宏开始卖官鬻爵。只要有钱,你想来东汉当什么官儿,就当什么官儿。

当然,作为皇帝的刘宏,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开办了一个学堂,名字叫做鸿都门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科大学——学校的专业相当于今天的汉语言文学。

到了刘宏执政晚年,东汉人民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开始爆发。

刘宏表示:什么红巾黄巾绿毛巾,哪儿有我享乐重要啊。

此时的大汉朝廷,已经不像是一个国家,反而更像是一个所有人都陷入狂欢的游乐场。

丧钟已经为大汉帝国敲响!

来吧,东汉,迎接你最后的时光吧!

汉献帝刘协

(181年-234年)

大汉最惨皇帝,非刘协莫属。

东汉朝廷大打群架,大臣和宦官争夺权力,宦官和宦官也搞内斗。他在刀光剑影中成长,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董卓进京,本以为自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又被这个肥头大耳的陇西将军挟持了起来,虽然被立为皇帝,但确是实打实的傀儡皇帝。

董卓身死,他手下的李傕和郭汜为了争夺权力,又把刘协抢来抢去。

他一路在颠沛流离中成长,他一路在腥风血雨中长大。

他虽然是皇帝,但却几乎没有过上过一天好日子。

他满心欢喜的在长安城等待,没有等来宅心仁厚的刘皇叔,反而等来了奸雄曹操。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就是汉献帝刘协。

曹操是什么人物,在他手底下讨生活,能好过的了吗?

但刘协没有放弃,他多次尝试摆脱曹操的操控,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是刘协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时代已经打开了新的篇章。

大汉的时辰到了。

我们很难理解刘协的心情,这是一个要能力有能力,要气魄有气魄的皇帝。

他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权力。

我曾经看过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里边有这样一场戏。(非正史,乃演义)

汉献帝刘协密诏刘备进宫,刘协血书一封,赠予刘备,痛陈曹操篡汉窃国,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

刘协痛哭流涕,他恨先皇们没有好好打理大汉江山,以至于王朝到了自己手里变成这般田地。

他更恨自己没有能力,不能攘外安内,平乱世,除国贼,只能任由董卓、曹操这些大佬们把自己按在地上欺凌。

他失去了对帝国的统治权,失去了拯救帝国的能力,最关键的是,他彻彻底底的失去了一个作为帝王的尊严。

他挽着刘备的手,希望刘备在外可以成就功名大业,替他匡扶汉室。言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刘备慌了,他表示你是天子,我是臣子,你不能拜我啊,这不合规矩啊。

刘协说了一句无限悲呛的话,他说:我这一拜,不是天子拜臣公,而是子侄拜叔父。(按辈分,刘备为刘协的叔叔)

让我们对这位亡国之君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吧。

人活着,都不容易,就连皇帝也一样。

曹操的儿子曹丕从他的手里接过了皇帝的大旗,也把大汉彻底的更改为大魏。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王朝,就此灭亡。

王朝覆灭,改天换日。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壮怀激烈的大汉悠歌,都随着风,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本文只记录官修正史中的东汉皇帝,追谥或正史无传的东汉皇帝不在此列。遂孝德皇刘庆、汉少帝刘辩、孝穆皇刘开、孝崇皇刘翼、孝元皇刘淑、孝仁皇刘苌本文不予记录。

历史本来挺有趣,看完记得点点关注~

1.《【东汉皇帝列表】细说东汉13帝——看遍东汉历史,发掘汉代帝王们的另一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汉皇帝列表】细说东汉13帝——看遍东汉历史,发掘汉代帝王们的另一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51457.html

上一篇

【中国十大皇帝】历史伟大的十大帝王

下一篇

【1992故宫灵异事件】92年故宫灵异事件真相揭秘,你不知道的秘密

【东汉历代皇帝】盘点东汉皇帝之间的关系,高清东汉皇帝列表、世系图

东汉历代皇帝相关介绍,东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强盛王朝,经过近200年的历史岁月,新朝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秀义争雄、东汉末年的群雄、三国鼎立、195年的变迁年,使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正处于这个...

东汉十二帝列表 史上最全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十二帝列表 史上最全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共有14位皇帝,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前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

东汉皇帝列表 史上最全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皇帝列表 史上最全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共有14位皇帝,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前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