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中国历史皇帝】最全中国历史各朝代及皇帝表,寒假在家好好看看吧!

陈鹤群之前,从上古时代整理了从秦朝、秦朝到十六国的历代皇帝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皇帝?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真的夫人夫人晕了!这会教你轻松复习历史的手段!

今天陈学军将再次介绍从南北朝到元朝的历代皇帝!

南北朝时代

南朝是宋朝、齐国、梁、陈四个朝代。

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0--479年。共60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01,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11个皇帝。

姓氏:鲜卑拓跋氏

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9、孝庄帝子攸 3年 10、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

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

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

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0--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10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

隋朝:581--618,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父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于是改为“隋”。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604年8月13日(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604年—618年,在位14年。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605-619年),617年10月—618年5月,在位半年。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孙,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杨侑称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618年3月,炀帝死于江都之变。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体不明),一说病死。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武德二年去世,年仅15岁,谥号为恭皇帝,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隋秦王杨浩

隋秦王杨浩(605-618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隋皇泰帝杨侗

隋皇泰帝杨侗(?—619年),618年5月——619年4月,在位不足一年。隋皇泰帝杨侗,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子,母刘良娣。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隋炀帝被弑后,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杨侗为隋朝皇帝,史称皇泰帝。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陈国公段达、内史令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内史令卢楚、兵部尚书皇甫无逸等六人共同辅政,时人号称“七贵”。元文都欲暗杀王世充,段达暗中通知世充,结果行刺失败,文都临死前对皇泰帝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亦哭。皇泰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自称“大郑皇帝”,建元“开明”,废杨侗为潞国公,囚于含凉殿,每日只能求佛祈福。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充,事情败露,王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但之后世充意图毒杀侗,六月派侄子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毒酒去杨侗处,杨侗自知难逃一死,遂服毒,遗言:“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最后被缢弑。他是隋朝最后一位君主,年号皇泰,故史家称之为皇泰帝。

自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至907年哀帝李柷被废,其间290年,其中还有武周皇帝武则天做皇帝16年,唐朝立国274年,共有皇帝23位,25任,历传14代。唐朝贞观之治将我国的封建制度推向鼎盛时期。

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

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

太宗 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

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

高宗 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

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

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

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

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 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

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玄宗 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

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肃宗 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

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 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

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 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

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

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

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

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宪宗 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

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穆宗 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

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 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

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 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

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

武宗 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

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

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 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

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

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 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

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

昭宗 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

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 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

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 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

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

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

后梁:90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1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0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10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0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二、杨 渥 3年。三、杨隆演 10年。四、杨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二、马希声 2年。三、马希范 l5年。四、马希广 3年。五、马希萼 2年。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0年。二、王延均 3年。三、王 昶 4年。四、王延义 4年。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二、李 璟 19年。三、李 煜 16年。

荆南:907--963 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二、高从海 20年。三、高保融 12年。四、高保勗 1年。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0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二、刘  32年。三、刘 玢 1年。四、刘 晟 16年。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二、钱元瓘 10年。三、钱 佐 6年。四、钱 倧 1年。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二、刘 钧 14年。三、刘继恩 1年。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二、盈 昶 30年。

宋朝

北宋:960--1127,共168年。赵姓,历九帝。

建都:汴梁

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登基,公元976年去位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太宗(赵光义)公元976年登基,公元997年去位

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真宗(赵恒)公元997年登基,公元1022年去位 

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仁宗(赵祯)公元1022年登基,公元1063年去位

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英宗(赵曙)公元1063年登基公元1067年去位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神宗(赵顼)公元1067年登基,公元1085年去位

出生:公元1048年--去世: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哲宗(赵煦)公元1085年登基,公元1100年去位

出生:公元1076年--去世: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徽宗(赵佶)公元1100年登基,公元1125年去位

出生:公元10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钦宗(赵桓)公元1125年登基,公元1127年去位

出生:公元1100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赵姓,历九帝

高宗(赵构)公元1127年登基,公元1162年去位

出生:公元110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孝宗(赵眘)公元1162年登基,公元1189年去位

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赵眘,原名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光宗(赵惇)公元1189年登基,公元119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宁宗(赵扩)公元1194年登基,公元122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理宗(赵昀)公元1224年登基,公元1264年去位 

出生:公元120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立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度宗(赵禥)公元1264年登基,公元1274年去位

出生:公元1240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恭帝(赵显)公元1274年登基,公元1276年去位

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端宗(赵昰)公元1276年登基,公元1278年去位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卫王(赵昺)公元1278年登基,公元1279年去位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元朝

元朝1279--1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明朝

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 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02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胁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史称弘治中兴)。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为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黄仁宇先生在其《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认为“明,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是也。”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即位后勤勉,废除神宗的苛税。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十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史称“红丸案”)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后金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返,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

清朝:1644--1911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

建都:北京。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1.《【中国历史皇帝】最全中国历史各朝代及皇帝表,寒假在家好好看看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历史皇帝】最全中国历史各朝代及皇帝表,寒假在家好好看看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51525.html

上一篇

【万贵妃怎么死的】万贵妃害死明孝宗母亲,他上台后,为何对万贵妃及家人非常宽容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中国古代历史十大奸臣:和珅第十,第一名是千古罪人

【中国历史皇帝】中国历史302个皇帝寿命列表大全(收藏)

  • 【中国历史皇帝】中国历史302个皇帝寿命列表大全(收藏)
  • 【中国历史皇帝】中国历史302个皇帝寿命列表大全(收藏)
  • 【中国历史皇帝】中国历史302个皇帝寿命列表大全(收藏)

【中国历史皇帝】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权威总结十大最杰出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权威总结十大最杰出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权威总结十大最杰出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权威总结十大最杰出皇帝

【中国历史皇帝】一句话评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一句话评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一句话评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一句话评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皇帝
中国历史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著名”皇帝

中国历史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著名”皇帝

1.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韩匆匆地来来往往,擦肩而过3.韩敬弟——政治成就不代表它的成功4.汉武帝——创造世界的皇帝5.中兴大师韩6.汉哀帝——“同志”帝7.汉新皇帝——夺权容易,保权难8.东汉开国皇帝——汉光...

中国历史皇帝 老外眼中的中国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单寂寞冷!!

  • 中国历史皇帝 老外眼中的中国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单寂寞冷!!
  • 中国历史皇帝 老外眼中的中国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单寂寞冷!!
  • 中国历史皇帝 老外眼中的中国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单寂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