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考察顺模拟,新龙云不见面
古代的好皇帝仍然不少,但好太子很少。偶尔可以以良好的太子排名成为皇帝,但毕竟属于凤毛麟角。(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传说》)为什么,所谓的好王子一般是因为人心、礼贤下士、关心民生;而且,一般被立为太子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当然不是好王子范畴,而是会产生邪恶的气体。
在我的印象中,历代好太子只有两位,一位是昭明太子,一位是章怀太子,这两位有很多共同点,即:都没有能当上皇帝,都爱好文学,都编写有传世美作大篇,都有一颗善良之心,都英年早逝。
比起昭明太子来说,这章怀太子的命运要凄惨得多,前者是落水受伤,意外身亡;而章怀太子却是被人所害,而害他的人却是他强势的母亲,一代女皇武则天。
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后被立为太子;他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
他爱好文学,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他还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后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武则天废帝主政后,遣酷吏丘神绩赴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29岁。
我对章怀太子李贤知道的是很早了,因为他在流放巴州途中,曾在我们广元米仓山一个叫木门寺的寺院住过一段时间,寺侧有一块大石头,名为晒经石,李贤与住持方丈一起,在一石面上翻晒经书,并写下了一首很著名的诗来感叹自己的遭遇和不幸:
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
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
这诗写得很直白,就艺术性来说是差了很多,但其中能感受到他对母亲强烈的不满,且把自己比喻为神龙,这诗如果武则天看到肯定会不爽的。
后来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时听说李贤已被害,百感交集,于是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了亭子,也写下了一首名为《由巴南赴静州》的诗来怀念李贤: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也正因为有这首诗,有些文学作品便脑洞大开,想当然地描绘出这大唐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与才华横溢的章怀太子间有点什么故事,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才子佳人,不整点爱情啥的似乎不太符合情理。
李贤在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天赋是最高的,远在后来的李显和李旦之上,但他不幸地是有一个权力欲极强的母亲,而他作为李唐王朝的未来继承人,势必同母亲存在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武则天不是一个慈母,一切对她权力有威胁之人都必清除而后快,这也包括她的亲生骨肉。
李贤太子位被废是缘于武则天宠信的术士明崇俨突然被杀,而这个明崇俨同李贤的关系历来不好,所以武则天认为此事是李贤所为,从这一事件后,她便开始收集李贤的所谓不轨之证据,并命人上奏诬告,还说在太子宫中搜出有谋反的证据,以置李贤于死地。
明崇俨生前同李贤的关系很是不好,因此武则天一口认定此事是太子所为,并唆使人搜集证据,并上奏诬告太子谋反,父亲李治其实并不想处罚李贤,但武则天却口口声声要大义灭亲,要为天下重新选个好太子,于是,李贤的太子位终于被废,三弟李显继太子位。
四年后,父亲李治去世,武则天变本加厉,将李贤放逐四川巴州,那个时候的巴州可以说是属于穷乡僻壤,此时在位的是唐中宗李显,但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又将李显废除,立最小的儿子李旦上位,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还是没有放过在巴州的李贤,她派著名酷吏丘神勣去巴州监视李贤,丘神勣到了巴州就逼死了李贤。但第二年武则天便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李显又迎其灵柩返还长安,并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后来唐睿宗李旦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这便是人们称呼李贤为章怀太子的来历。
武则天心狠是出了名的,四个儿子在她的手上都过得很是悲催,但其中尤以对这李贤要狠毒得多,是否是因为李贤才华出众,成天都同那些文士在一起舞文弄墨,同她心中的皇帝形象差别太大而有所不满呢?这个按说是不会,因为李贤骨子里是个文人,如果这李贤即位,她不是应该更容易在朝堂之上弄权吗。
于是就有一种说法,说这李贤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她的姐姐韩国夫人同李治所生,所以才会对李贤如此这般,但这个也是属于臆测之言。
李贤是生于唐高宗李治同武则天去昭陵祭拜唐太宗的路上,想这武则天也是拼了,都这个时候了,还要外出远行,如乡野村妇般地将孩子生在了路边,这怎么说也有些匪夷所思,但要从武则天当时的处境和她的性格来考虑,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这时的她还只是昭仪,正是同王皇后争夺利益的关键之时。
大家都知道,这武则天从理论上说是李治的小妈,而当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人对李治宠幸武则天很是不满,一是于伦理不符,二是武则天出生卑微。他们是竭力反对李治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但作为当事人的李治却为了武则天上位是下足了功夫,带着两天昭陵祭父表示的就是一种态度,就是告之天下要立武则天为后,因为祭父的武则天时间是恒定的,不能因为武则天而改变,所以,武则天是不能缺席这一重要议程的,不幸的是就这么巧,李贤被生在了路边。
想想也很是搞笑,儿子带着小妈告慰父亲说,您放心,我会将你的小老婆变成我正宗大老婆滴,唉,脏唐烂宋,没办法。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使得武则天对李贤充满了怨恨,就如同郑庄公名“寤生”而遭母亲厌恶一般,不知这样的解释有无道理。
高宗李治却是很喜欢这个儿子的,并对儿子编书写书大加赞赏,多次给予赏赐,李贤为太子后的多次监国也处置有度,获得了广泛地认可,在朝野有很大的声名,史载其“容止端雅”,“处事明审”,这让武则天很是不爽,于是她利用李治最信任的术士明崇俨四处说李贤的坏话。
明崇俨不明不白地被刺杀,李贤成为最大的嫌疑人,并且在搜查东宫时还搜出了数百副铠甲,于是李贤便被扣上了谋反罪而被废除;而作为父皇的李治此时却并没有为儿子出面消祸,也许,他也知道自己对此已无能为力了。
凭心而论,区区几百副铠甲是根本不可能起到谋反,或者是逼宫谋逆作用的,最多也就是危急之际临时找几个家丁防防身而已,但,重要的不是证据,而是武则天铁了心地要整治这个对她权力有威胁的儿子,是谁也救不他的。
李贤全家被贬巴州,住现在四川的仪陇天平山,他筑茅庵草舍以栖身,餐野果山泉以果腹,三个儿子死了两个,苦不堪言,但即使如此仍博览群书,不荒废学业。
为李贤招来杀身之祸的是一首诗,那是当他得知父亲李治死后,悲愤不已,想起母亲的无情,便作了一首名为《黄台瓜辞》的辞,辞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辞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以四个瓜被摘而喻四兄弟性命难保,伤感中其实是说母后所为到最后只能“抱蔓归”了,大约是同相传是曹植的“七步诗”类似吧,但这辞不久传入京城长安,武则天看见后杀心顿起,乃派遣丘神勣赴天平山,将李贤逼杀。
李贤之死各种史书多有记载,但差异多多,甚至连生卒年都不一致,而对他的死因说法就更多了,主流说法是丘神勣受武则天指使所为,这个当是可信的,就如同当年秦桧,没有赵构的指望使他是杀不了岳飞的。
但郭沫若不认为凶手是武则天的,他考证出凶手是宰相裴炎,其实这个实在是没有争论的必要,无非是因为毛主席对武则天的评价很高,所以这郭沫若便一旁随附,如同毛主席扬李抑杜,他便考证出杜甫的茅屋比华堂还高级的混账说法一样。
李贤同武则天的矛盾由来已久,且人皆尽知,电视剧演绎的是李贤自尽时高喊“还我李唐江山”,这个倒是有可能的;当年徐敬业造反也是借李贤的名义号令天下,打出反武大旗,所以李贤的名望在朝野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
李贤,一个名如其人的好太子,不幸生在帝王家,偏偏又遇到这样一样权力欲极盛的母亲,当他举剑向颈之时,我想他心中的愤愤不平一定是气冲斗牛了。
当我漫步在郁郁葱葱的米仓山陡峭山路上时,烟雨雾淫,我似乎看见章怀太子李贤被雨水打湿的面庞,定睛细看时,却又了然无痕,一个远去地背景早已被遗忘在了历史的风尘里。
可惜了李贤,斯人已去,一切如空,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无人知?而今只有木门寺老僧那木鱼声,还在经堂中一声声地回响……
1.《【上官婉儿和李贤】李贤:口口声声要大义灭亲的女皇武则天,为何要逼杀她的亲生儿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官婉儿和李贤】李贤:口口声声要大义灭亲的女皇武则天,为何要逼杀她的亲生儿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5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