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曲线史
资料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 789)
很多家产不如好家风。
俗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只靠财富来传承的家庭,富不过三代。唯有以德传承,才能让家庭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良好的家风,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
而一个家庭中如果出现以下三种现象,就很难富贵兴旺,有一个,你就要反思一下了!
溺爱、纵容孩子
《颜氏家训》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母在子女面前,不止是一味宠爱,而是威严有慧,那子女们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才能让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和睦,久经不衰。
《红楼梦》里的薛家,家大业大,但架不住那薛蟠挥霍成性,家业不仅受不住,还败得个一干二净。
这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王氏心疼孩子,从小就娇惯、纵容着他。
导致薛蟠胡作非为,视人命如草芥。仗着家中的势力,买下了英莲,打死了冯渊。即使惹上了人命官司,他母亲也并未多加干涉。
而薛家,在薛蟠如此折腾之下,不得不依靠贾府救济。
曹雪芹用一个“惯”字,就点明了薛家衰败之故。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一味娇惯子女,反而会害了他们。
子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继承着父辈的梦想,传递给子孙后代。而家庭教育是人生起步的关键,它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未来。
一味地溺爱、放纵子女,带来的,便是恶习缠身。家风不正,家必败!
不相信行善积德
《大宝积经》有偈语: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际会之时,果报就都来了。所以,人活着,离不开因果,行善积德,才能广种善因。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号称第一财主——山东牟氏庄园。
这是一个从明朝末年延续至今的大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足足传了十代,发达了四百多年!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家族创业以来,就一直秉持着乐善好施,行善积德的理念。他们每年平均布施出去的粮食,有近百万斤!代代如此,也代代兴旺。
这个庄园没有围墙,也不需要护卫,因为当地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因为知道这家人富裕,大家会都沾光,都有福。所以当地人都自发地保护着这个庄子。
这个家族家教严格,强调子孙勤俭持家,奢侈便是败家之相。所以这个家族保持长富的秘诀就是: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百般算计,不如积德行善。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行善的家族,自会积下余福,庇佑子孙。
抱怨、争吵
《朱子家训》里讲: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家庭和睦,再穷也能发家。
有对夫妻,心胸狭窄,总爱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
这天,妻子做了几个好菜,顺便去酒缸里取了点酒助兴。
谁知,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那里竟映着个女子,妻子大怒,想是丈夫偷藏了个女人到这里。于是,想都不想就骂起丈夫:“你这个混蛋,你过来看看这个女人,你藏到这里要做什么!”
丈夫不解地,急忙过来,探头往缸里一瞧,竟是个男人!丈夫不由分说地骂道:“你个坏婆娘,你自己做了亏心事,你还敢诬陷我!你说,你藏起的这个男人是谁!”
二人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又扯又咬,把家里砸的稀巴烂,也不小心砸碎了那缸,缸里的酒流光了,影子也不在了,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争吵的,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
其实,所有的抱怨和不平,到最后都可能只是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无中生有。
一场争吵,吵不出结果,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沟通,事情才有解决的方向。
抱怨和争吵,都是一剂毒药,它们穿插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一旦误食,便会伤筋动骨,误人误己。
《朱子家训》中曾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个家庭,争吵多了,祸患也就不远了。人都说,家和万事兴,因为家和了,才会人和,而人和了,则处处都有贵人相助,想不发家都难!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就是:留给子孙万贯家财,他们也未必能守得住;留下许多书籍,他们也未必能读。倒不如行善积德,方能让子孙受到长久的庇佑。
万贯家财,不如良好家风。一个好的家风,能让家庭兴旺发达,持久不衰!
国学生活(ID:gxsh789),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万国学爱好者的聚集地!
主播:杨柳,90后电台主播。华灯初上时,与你相遇电波中。在读者,分享文字,感受生活。
1.《【gx明朝时代】专题一个家庭“富”不起来的三个原因,有一个就要反思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gx明朝时代】专题一个家庭“富”不起来的三个原因,有一个就要反思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