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处于民间,深知平民和奴隶的痛苦,知道务农的困难。

他一旦改正失德的错误,勤于政事,首先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农业在商代是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农业的收成好坏,关系着人民的衣食和商王朝的兴衰,每一个有作为的商王都对农业生产关心、重视。畜牧业也是具有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畜牧业也就会兴旺发达。

迷信很深的商王统治者们,天天祭祀,凡事必占卜。除了食用外,还需要大量的牛羊猪狗。马车又是驾车、负重运输的工具,所以商王对畜牧业也很重视。从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武丁对农牧业的关心、重视。

由于武丁对畜牧业的关心、重视,所以在商王朝所属各地方的畜牧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也很发达,经常向商王朝进贡。

商王朝后半期的方国,在甲骨文中明确记载有某方的就有几十个,还有上千个地名,虽无方字,有的也是一个方国,有的就是族名。这些大大小小的方国、部落大多数早已臣服于商王朝,不少的已是商王朝属地,有的成为商的农牧区,有的是狩猎区或正在开垦的农牧区。

如武丁时期的羊方(在今山西长子东南),武丁曾命众人“人羊方垦田”。后来又占卜“羊受年”。羊方臣服于商被封为“羊伯”。羊方的族居地被开垦出来成为商的农业区。

武丁时期方国中的劲敌是地处商王朝西北的贡方,北方的土方和鬼方。贡方古书中无记载,从甲骨文中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方国,族居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地区。这个方国在武丁时期还是一个游牧部落,他的活动范围很大。

由于贡方是一个人数多,分散广,活动范围大的游牧部落,一直没有臣服商王朝。盘庚迁殷以前商王朝衰弱,无力顾及远在西北地区的各方国、部落。贡方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且逐渐向南游动。一部分贡方人甚至经常在商王畿西边活动。

游牧民族的特点是:赶着畜群逐水草迁徙,没有城郭,住的地方不固定,更没有定居的农业。善于打猎,因此好攻战,没有统一的统帅,各个分支虽然也有自己活动的地区,但是内部也经常发生争斗。为了获得某些生活资料,经常到比他们先进的一些民族地区去掠夺。

武丁时期的贡方也就是具有这些特点的一个大部落。在贡方邻近有一些小方国或部落是商王朝的属国,经常遭到贡方的骚扰、掠夺,弄得这些属国经常向商王武丁告急。

武丁听了大臣的劝谏,修政行德,致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连年丰收,畜牧业也是一派兴旺,从王畿内到边区,到处开垦出许多的农田,长满了庄稼;山林、草原上也是牛羊成群,贡方就乘机活动掠夺。

卜辞中记载了贡方侵入王畿内来掠夺较大的就有好几次。由于贡方在西方地区不断地骚扰和经常不断地到商王畿内来抢掠,使得武丁天天祭祀占卜也不能起作用。而且这种骚扰、抢掠由边远地区发展到王都郊外,这就威胁着武丁的统治和商王朝的安危,于是武丁下了决心,对贡方进行征伐。

武丁征伐贡方从什么时间开始,卜辞中没有年代的记载。从古书中有关武丁事迹的记载来看,应当是在武丁的中期,对贡方的征伐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武丁伐贡方除了有常备军队之外,还随时征召兵力,经常是征召3000人,在卜辞中叫做“登人三千呼伐贡方”。

在伐贡方的过程中,有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武将叫做禽,他是武丁时期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事迹只见于甲骨文中。在平时他常奉武丁之命执行祭祀,还曾奉王命率领士兵在京这个地方开垦过农田。武丁征伐贡方时,他是率军的大将,还单独奉王命多次率领军队去征伐贡方,他有时是率领步军,有时又是率领战车。

每次征伐,贡方都不能抵抗,只好向西败退,逃得无影无踪。也没有人来报告说贡方的消息,这时卜辞中就有“贡方无闻”的记载。这段时期,就能使王畿和西北方的地区得到安宁。征伐贡方的除禽外,还有师般(即甘盘),不过师般率军去征伐贡方的次数很少。

武丁经过大大小小几十次的征伐,时断时伐的持续了至少有十几年,最后才把贡方平服。其中一部分逃到西北部地区的其他部落中去,后来被融合了,一部分向更远的地区逃走,一部分被俘虏或被杀死,俘虏了当然变成了奴隶。

武丁征伐贡方在商代史上来说是一件大事,前后投入了上万的兵力,调集了东西地区的力量,最后才将贡方平服。商王朝的统治势力也因此而向西北扩大,原来贡方的族居地也就归入了商王朝的版图,武丁以后卜辞中再没有见到征伐贡方的卜辞。

土方在古书中也没有记载,是商北方的一个小方国族居地区在今山西和河北北部。土方和贡方不同的是处在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阶段,虽然仍过着游牧生活,但是他的人数少,势力也不为贡方那样大,活动范围也不如贡方广,但距商王畿却比较近,对王畿也有几次骚扰、抢掠。

土方的骚扰、抢掠的次数虽然不如贡方多,但是骚扰也是很厉害的,不仅能一次就抢掠二邑,而且还把人也给抢走。土方族居地比较集中,距离又近,因此武丁在征伐贡方的过程中,对土方也进行征伐。

武丁征伐土方的战斗次数不如征伐贡方的多,花的时间也不如征伐贡方的长。武丁是采取集中较多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出兵力最少也是“登人三千呼伐土方”。最多是“共人五千征土方”(共是征召的意思)。这些大战斗都是由武丁亲自率领和指挥,

大约经过二三年的时间就把土方灭掉。土方首领被杀,大批土方的人被俘而成为商的奴隶,土方的人民归顺了商王朝,成为商的国民。土方族居和活动的区域成为商的“北土”,有许多地方被开垦为农业种植区。

武丁本来对这一地区就很重视,在灭土方后,还经常去巡视,卜辞中叫做“王省土方”,自此以后商的统治区域又向北发展了许多。

商代的羌,古书中称为西羌,有时又称为西戎,是个古老的部落。所谓“禹兴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或“大禹出西羌”(《后汉书·戴良传》),说明在夏代以前它就存在。

相传羌与夏、周两族都有族缘关系。“禹兴于西羌”是与夏的关系;与夏同族的有一个姜姓的氏族,是炎帝的后代,族居在姜水边(今陕西岐山县西),周族的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原就是出自这个氏族。所以说羌是“姜姓之别也”(《后汉书·西羌传》)。

羌人在商代分为很多种,见于甲骨文的有羌方、羌龙、北羌和马羌。他们分散在商王朝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所谓“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羌方族居的地方大致在今青海东部、甘肃、四川北小部分、宁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羌龙、北羌和马羌距离王畿较近,他们散居在今陕西北部、山西的东部和北部一带。商代以后,羌所活动的地方又有所发展,向西和向南又有所扩大。

各种羌人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因地区而不同。直到汉代还说西羌是“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 (《后汉书·西羌传》),这还是处于原始社会,过着游牧生活的羌人。商代的羌方、北羌这些距离商王朝较远的羌人还是过着游牧生活,羌龙、马羌这些羌人经夏、商两代的影响,也进入了奴隶制的发展阶段。

卜辞中未见羌和贡方、土方一样骚扰、抢掠商王畿,但武丁对羌也进行了征伐。在商王朝的后半期,对羌的战争之没有间断过,不过也没有把羌灭亡。

周武王伐商时,羌人还助周参加灭商的牧野会战。可见羌在商的势力是很雄厚的,羌人占有千里之地,人口不少。在羌人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都一直与商王朝为敌,也有臣服于商的,记事刻辞中也有羌向商王朝进贡卜骨的记载。

武丁命令“多羌”去打猎,还占卜羌是否有灾祸,是否有死亡。马羌被武丁征伐过,后来臣服了,因此有“命多马羌”和“多马羌臣”、“小多马羌臣”的卜辞。“多马羌臣”是管理马羌的官,“小多马羌臣”是管理马羌的小官,是由奴隶中选拔出来为官的。

卜辞中记载反映商王朝用人牲祭祀,以羌人为最多,这些羌人都是被商王朝征伐诸羌时俘虏来的,有的是商的属国,或与羌有过战争的各族抓来进献给商王的俘虏。杀殉或用作人性的少则三五个,多则几十个。

为什么不把羌人用作奴隶从事生产而要加以大批的杀掉呢?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因羌和夏同族,商革夏命时,羌人助夏攻过商,商王朝建立后,羌人一直是与商王朝为敌。尤其是当商的统治力量衰落时,羌人反商更加激烈。

武丁时期国力强大,镇服了少数近商居住的羌人,而大多数仍是反商而不愿服商。于是这些被商王朝用各种方式抓来的羌人,大多成了牺牲品。但是大部分羌人也不因此而服商,也不像贡方、土方一样,犯商抢掠,武丁因此也没有对羌重兵征伐。卜辞中所见征伐羌方的记载,也就是可数的十多条。

在商王朝的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方国、氏族,也先后被武丁所征伐。这些方国、氏族地区并入商王朝以后,武丁为了巩固在那里的统治,除了封官外,还修建了城郭,建立居民点,如卜辞中的“基方作墉”,也就是在基方修建城郭,建立起了居民聚居点,使这些过着游牧生活的人民定居下来,开垦农田,从事农耕,发展社会经济。

这些原来的方国、氏族的首领要勤劳王事,卜辞中叫做“古王事”或“古朕事”。有的首领受封后还要要到商王朝供职,有的经常奉王命从王征伐,有的受命率军单独讨伐某一个叛乱的方国。如雀、犬侯(犬方受封的首领),都是常受武丁的派遣去执行征伐叛乱的任务,逮捕逃亡的武将。这些原来的首领每年要按期向商王朝进献方物(土特产),保持贡纳关系,否则就会视为反叛,将受到征伐。

商代的夷方,古书中称为东夷,这是族居在东部地区古夷人部落的总称。甲骨文中的夷或夷方,又释作尸或尸方。商代东夷主要是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带,即后来古书中称作的岛夷,分布在东南方的江淮流域带,即后来古书中称作的淮夷。但古夷人又分为许多种,有“夷有九种”说。

商王朝建立后,“九夷”基本上臣服,未见有大的征伐。这与商族是出自古夷人部落有很大的关系。武丁时期的卜辞中,有几条占卜征伐夷方的记载,有武丁亲自率步兵征伐,有侯告和妇好去征伐。但都没有多大规模,夷方可能是“九夷”的一种,偶有反叛。卜辞对记载中也更未见有如同羌人被俘用作人牲的记载。

所以,商代的东部地区不是武丁用兵的重点,而且在东部许多地方也早已是商王朝的统辖区,如休(今山东滕县北)、兒(今山东滕县东)、羽(今山东郯城东北)、庚(今山东曲阜与泗水之间)、攸(今安徽宿县与河南水城之间)、来(即莱,今山东黄县东南)、画(今山东临淄西北)等等。

武丁在位时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动员了很大的武装力量对付北方和西北方的方国、氏族,同时也对东方和南方的少数方国、氏族进行征伐,最后将这些方国、氏族大部分都征服或灭掉,兼并了他们的土地。

武丁末年,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虽仍然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但其势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已经是东起辽东和山东半岛,西至陕西和甘肃南部,北自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河北北部,南抵江淮流域。

除了征伐战争外,对这些地区各族人民也有一些友好的交往。在这些地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使商王朝的统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夏商史话》作者为孟世凯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1.《cctv6中国通史商朝专题之武丁奋发振兴商朝:征伐四方,收服西羌东夷 | 经典中国通史25》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cctv6中国通史商朝专题之武丁奋发振兴商朝:征伐四方,收服西羌东夷 | 经典中国通史25》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