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小镇的晚秋,多日的烟雾雨终于散了。阳光下,一群蚂蚁将深秋的泪痕轻轻涂抹在岁月的树叶上,微微的西北风飘散,窗外的阳光穿透破碎的杏叶,光斑洒在桌子上。一只小鸟好像什么时候藏在记忆中屋檐的一角,在那里鸣叫。(在我看来,莎士比亚。)(在我看来,“莎士比亚”。)

绿草茵茵的车盘溪,几只正在觅食的白鹤,时而翩翩起舞,结伴而飞欢快歌唱。静谧的小城,显得宁静安详,桢不想什么来打破这份宁静,那怕是维持这份表面上的安详,尽量远离那浮躁喧嚣的都市吵闹。

在这难得温暖如春的深秋,又洽逢九九重阳,打开尘封已久的收藏夹,拂去发黄的岁月蹉跎,静静地凝视一张张童年收集的烟盒,轻轻地呼唤,让思绪飞向那久远的记忆的远方……

碚城老一辈天府人,有三大爱好

抽烟,喝酒,摆龙门阵

碚城:抽叶子烟的老者

吃过晚饭,喜欢吹牛“摆龙门阵”的大人,周围围着一圈小孩,听“烈火金钢”史更新抗日英雄传奇的故事,听得聚精会神。

几个老头在一起,或站或坐,有的用手从裤包头慢慢地掏一支烟出来,用汽油火石打火机点燃,深吸一口烟开口道:“我屋里,昨天给我割了点嘎嘎(肉),吃多了,今天都不舒服。”

张老头一听马上抵黄,“唉呀,缺牙巴,莫提劲了!昨天看到你婆娘割了点肥泡泡,她说是拿来煎铁锅的!”

正在旁边慢条西理包叶子烟的何老头开腔了,“张老头,人家喊你来吃糖哪,你非要来抵黄。”

听得几个婆娘娃儿哈哈大笑。

吸烟有害健康,桢不抽烟,有时在职场上抽烟也是“装装模样”。

父亲没有其他爱好,从年轻到老都是喜欢抽一口烟,那些年家里负担重,娃儿多,印象中父亲的纸烟多是经济烟和325香烟,记忆深刻的是80年代初父亲为了求人办事,狠心买过2包红梅牌香烟。

闲下来,父亲最爱打理他的叶子烟,父亲耐心好,为了打理他的叶子烟,准备好了多支叶子烟杆,有金黄色的铜质的,白色的不锈钢质,还有在后山竹林挖的竹节自制的竹烟杆,烟杆有长有短,长的烟杆点烟时需要把打火机放在地上。

母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精打细算,但是在节俭中,每月父亲开了工资后,都会给父亲买一条“老山城”香烟,那个年代什么都凭票供应,小到一盒“洋火”火材,打火机的打火石,但是母亲都安排得仔仔细细。

当年在碚城,为抽叶子烟,老烟哥们还专门总结出了“一要烟杆通,二要裹得松,三要明火点,四要巴得凶”精句。

看着碚东大道那一辆辆驶向故乡的班车,俯视那被秋风无情地刮落的,那一片片带着愁怅的梧桐叶,桢好希望能够看到你——故乡的脸庞。

昔日的青砖灰瓦,今朝的故乡,是否依然或是变样,桢不知道在桢的梦里,能否找到你——父亲的影像,但桢知道你似落叶归根,永远留在了故乡。

思绪飞过故园的菜畦,她捎给永远留在故乡的亲人啊,桢闻到了叶子烟呛人的味道,从一张张烟盒的背后,寻觅、找回了那段那年最美好的时光......

1967年市面上的“洋火”——“大批判”火材

1945年天府后峰岩二电厂(东山坡)

1945年重庆朝天门香烟批发摊位

80年代,碚城下半城香烟杂货店

碚城乡镇:小烟摊

8分钱一包的经济烟是那个年代,

天府矿工最爱抽的香烟之一。

一个时代的产物,

80后90后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的香烟牌子,

“小提琴”、“黄金叶”、“芒果”。

1958年时期出的香烟“增加生产、巩固国防”,

浓浓的时代感。

桢刚参加工作,参加知识分子座谈会,

我们支部书记就喜欢抽“巨浪”,

“阿!同志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生活渐渐好起来,父亲也可以买得起2.50元/条的325香烟了。

“工农兵”牌香烟,

不想抽烟的人都有想吸一口的感觉,

那个年代倍感自豪。

“五一”,我们是光荣的劳动者,劳动最光荣。

每年大年一过,春耕农忙的时候,

生产队的喇叭就会响起——

社员同志们,下面请听歌曲:“公社都是向阳花”。

虽说是春耕,社员也没得几个抽得起“春耕”,

还是叶子烟便宜,劲扎大。

1958年大跃进,生产的“跃进”牌香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制造厂的“红鸟”牌香烟。

“老板,拿包老山城!”

图为重庆最大众化的香烟“山城”。

1987年为庆祝中共十三大胜利召开

生产的特制“重庆”牌香烟。

当年风靡一时的是重庆的“三峡”牌电扇

和碚城生产的"三峡"牌洗衣机,

四川什邡卷烟厂生产的“三峡”牌香烟知多少?

"朝阳桥”牌香烟,碚城记忆犹新。

“乌江、朝阳桥”牌香烟,勾起了童年的记忆。

“迎春”牌香烟,

取名于当年风靡一时的“飞雪迎春到”这句诗句。

“嘉陵江”牌香烟,凭烟票才能购买,

不只是烟民,而是那个时代的集体的记忆。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这是70年代八个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词,

70年代生活困难,邻居家农村老表一来,二妹就开始唱,气得老妈:“唱、唱,一天只晓得唱,到李婆婆家借点米回来”,老表听了假装懂不起,吃了饭,找表姐拼了几件旧衣服,背起背兜悻悻地走了,

唉,谁叫那个年代穷呢?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60年代生产香烟“红满天”烙上了时代的深深烙印,

它已经超出了香烟的本身。

“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这句话,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

那个年代要求我们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红专”牌香烟你知道吗?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但是我们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看了这么多已经被滚滚历史长河卷走的香烟,

有没有触动你记忆的哪根弦?

温馨提示:吸烟有害健康,少吸烟!

1.《【10元朝天门香烟】香烟的记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元朝天门香烟】香烟的记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