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君
很多人看到了《三国演义》,其中作为智慧代表的是卧龙诸葛亮和凤凰方通。
其实《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颇为令人遗憾的事情,便是凤雏庞统早逝,又与诸葛亮是同一阵营,未能出现卧龙与凤雏一决天下的竞争,否则不失为战争史之上一大快事。其实在后世的魏晋时代也有如此一对儿类似卧龙凤雏般的谋士,只是因为那个时代属性更为特殊,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宣传渐少,因此这两位谋士的名声并没有卧龙凤雏显赫。但是黄沙终究无法掩盖真金的光彩,剥离历史的尘雾,重回魏晋,他们的光芒依旧照亮了那个时代。这两位著名的谋士便是王猛与谢安,他们两个人缔造的成就甚至比起卧龙凤雏更为巨大。
这一切都要与那个风云际变的时代说起:
西晋时期,胡人不断内迁,当时有识之士江统鉴于当时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杂居,后齐万年等在边关作乱的情况,提出《徙戎论》,却未能受到相应的重视,当时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当时北方汉人几乎灭族,屠杀之下,近乎2000万的北方汉人被杀的仅剩下不到300多万,北方成为赤地千里的焦土。白骨遍地,田地荒芜。
汉人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王导传》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灭种危机。
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民族英雄冉闵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
乱世之中最有人才显示,谢安与王猛就在这个时代登场,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个人虽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却都与一个人的关系密切:桓温。
关中良相唯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像)
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穷兵黩武、嗜杀成性,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王猛年幼时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王猛本人英俊魁伟、雄姿勃勃,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东晋永和十,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称奇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邀其南下东晋,王猛婉拒,继续隐居读书。
寿光二年,前秦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在苻坚的信任下,王猛上台之后雷厉风行,下车伊始,便明法严刑,禁暴锄奸。全力打击前秦氏族贵族,国内法治牢固,国家逐渐趋于平衡。王猛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
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王猛随即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有效地提高了秦国各级官僚的智能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贿赂请托、恣意妄举的腐败现象逐渐消灭,而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北方大治,前秦国富民强,随即成为北方各政权中,极为强大的一个。为实现王猛的愿望是统一北方,为将来统一全国打好基础。
苻坚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建元五年,桓温伐燕。七月,燕主慕容玮派人求救于秦,答应割虎牢以西之地给秦。王猛暗地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同年九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四万余人。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建元六年王猛统领战士六万人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占夺了晋阳全城。前燕不久投降。前秦基本统一北方。
前秦建元九年至建元十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王猛如同诸葛亮一般的聪慧,但是他也犯了诸葛亮一样的错误:太过亲力亲为。以至于王猛死后,手下幕僚无人能承担起他的位置,结果也必然是惨烈的。北方的统一如同是王猛用胶水强制粘好的碎片,这个统一在多民族之下根本是不牢靠的。
而苻坚在连串的胜利背后逐渐被自己的伟大冲昏了头脑,尤其认为天下太平,故而有了妇人之仁,埋下了怀柔邀名的败笔,建元十一年,王猛病重,死前劝告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况且谢安还在,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苻坚却没有听王猛的遗言,建元十九年,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而王猛叮嘱再三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如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之流,便乘机举兵造反,纷纷割据自立,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死之前,苻坚曾嚎啕大哭:悔不听王景略之言,乃至白虏猖狂至此。
王猛寥寥数句遗言却对于天下大势分析的如此透彻,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王猛因为其独特的地位也被视为魏晋时代第一政治家,王猛的很多政策影响了后世,前秦短暂的统一却为日后北魏统一奠定了基础,可见,王猛之功不下诸葛孔明也。
那么那个令王猛死前都忌惮的谢安,又是何人呢?
天下苍生望谢安——东晋之中流砥柱
(谢安像)
唐代第一的诗人李白曾经坦言,自己最崇拜的人就是谢安。
谢安何许人也?
这要从晋朝的政治说起,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后,儒家日渐衰落,曹魏时玄学兴起,各地地方士族逐渐崛起,成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地方豪强实力,也成为当时政治的核心团体。他们甚至实现了对于皇权的分流,形成贵族元老制的政治形式,这种体制叫做九品中正制,此时江南被王,谢这些大家族所控制,由于永嘉南渡时,江南世家大族地位作用越发强大,因此成为南朝政治的核心,南朝门阀制度森严,朝政由这些大族的有才之士继承,谢安便是谢氏一族的精英。
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父谢裒,官至太常。谢安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因此少年时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故而一直隐居深山不出。谢安与王羲之关系最好,一直在会稽山隐居不出,出行之时又喜欢携带歌妓玩乐,因此获得了一个风流之士的名声。
谢安此后与桓温关系交好,升平四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桓温对于谢安十分器重,并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王猛的影子。
但是桓温野心也很大,他妄图篡晋自立,这一点他曾多次试探谢安,谢安一再阻挠他称帝的野心,令桓温气愤异常,宁康元年屯兵于建康,又要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意图政变。当时,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桓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时孝武帝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
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执掌朝政。谢安稳重为本的治国方式,安抚了江南各族,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当时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
太元二年七月,朝廷加谢安为司徒,谢安任用侄子谢玄,挑选精兵良将训练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为日后击败苻坚的前秦军,做了准备。
东晋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与好友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慌,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镇定自若,洞察全局,早就料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王猛已逝,天下不复再有对手。
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太元九年八月,谢安裹挟淝水兵威,起兵北伐。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战前秦、东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东晋的版图。此战也强化了北府军的强大战斗力,但也为日后北府军军阀化埋下了隐患,太元十年,谢安交权后病逝。
对于谢安,历史上有很多的评价,但是因为他的出身离不开谢家的大族地位,因此谢安的功名也被隐遁,就成就而言远不如王猛,但是谢安并不是个无能的绣花枕头,谢安执政不以法胜而以德胜,这与当时东晋崇好佛道的属性是分不开的,但谢安留下了一个稳定的东晋,也留下了强大的北府军作为光复北方的精锐。谢安时候不久,东晋王朝被刘裕建立的刘宋取代,而刘宋就是起自北府军,刘裕随即展开的北伐,甚至夺下了长安,打成了南方汉人最威风的时刻。
对于谢安,无需用卧龙凤雏这样的评价,也许一首李白的诗作最能充分的评价他的功绩了:“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文/煮酒君)
2015.11.07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com)
1.《一个决定晋朝百年的争锋专题之东晋双璧——比肩卧龙凤雏的两大名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个决定晋朝百年的争锋专题之东晋双璧——比肩卧龙凤雏的两大名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