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清朝

【rpt清代】古镇、马帮、老码头——他以“乡土中国”赢得世界赞誉

文/张燕

[画家档案馆]

田磊,四川省西瑞花园(四川省盛华源)专职画家、展览部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笔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

美国艺术科学院教授,法国蒙彼利埃市荣誉市民。【Profile of the Artist】Qian Lei, a full-time artist and the head of exhibition department of Institut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Sichuan,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Sichuan Artists Association, Vice Chairman of Chengdu Artists Association, Party Branch Secretary and Vice Chairman of Sichuan Province Meticulous Painting Society. He is also a professor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honorary citizen of Montpellier, France.

钱磊

有评论指出,在钱磊的作品中,很多不是中国画传统的构成方式,而是西画的构成。钱磊本人也并不否认这一点,在他看来,中国画并非是一成不变,绘画语言的创新与中国画精神的传承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采访钱磊之前,已多次在画展上见识其作品。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以民族题材为主,极富抒情和浪漫色彩。而最近两次见到他的作品是在 “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和2015四川省首届文化节上,他跳出早期经常表现的民族题材,将目光投向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群,比如船头席地而坐的一群渔夫,古道上行进的马夫,画面背景与人物的排列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但也依旧不失其作品中惯有的东方含蓄之美。

见到钱磊本人,才发现他跟“含蓄”二字并没有多大关系。他的身材高大魁梧,讲起话来嗓门洪亮,用语简单干脆。只有画室墙壁四周贴着的人物墨稿图才能让人窥见其粗犷外表下细腻的一面,他喜欢听书、看戏、看电影,有心地用笔记录下戏里的人物服饰和生活场景,这些都成为了他画作里源源不断的养料。与他交流久了,总不由地让人想起木心书里的一句,“草莽气中带着书卷气”。

将西方艺术融于中国绘画

钱磊的父亲与彭先诚是画友。在20世纪70年代彭先诚在东城根少年宫从事少年儿童绘画辅导时,还在读小学的钱磊就被父亲送到彭先生的班上学习。彭先生教授的少儿绘画以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面向生活为宗旨,常将学生带到农村、工厂、动物园、植物园画速写、创作。钱磊在其中受益菲浅,创作了不少画作参加儿童画展。之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

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创作了一组气势磅礴、素描结构严谨的工笔画,并参加了全国美展和全国新人展等重要展览,这为钱磊之后在画界获得的荣耀埋下了伏笔。在画界初露锋芒后,他一改往常的画风,转而投入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技法的学习和研究中,绘画技艺也随着刻苦的研习越发纯熟。与此同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艺术引向海外。

2002年,成都与法国蒙彼利埃结为友好城市的10周年庆典活动中,钱磊作为代表参加了在蒙彼利埃的活动,他的展览《牧歌悠悠》在当地受到欢迎。此后,他作为中国文联的外派专家,曾前往德国、法国讲课,办画展,为东西方艺术的交流、推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被法国政府授予蒙彼利埃荣誉市民的殊荣。

钱磊的创作以人物为主,主要有四个系列:一个是以藏族风情为题材的“牧歌悠悠”系列;一个是以戏曲为主角的“梨园杂记”系列;一个是以描绘古代歌舞升平景象的“春江花月夜”系列;还有一个是 “茶马古道”系列。每个系列都是一段关于他的光阴故事。

纸上穿越千年 梦回那时旧成都

钱磊的创作一直围绕着追忆乡土。创作于2015年的《昨夜山中宿雨情》描绘了一群船夫经历过昨夜的大雨之后,正在收拾行囊,准备扬帆继续远行。2017年2月创作的《十二月歌》则体现了一群为生活奔波的挑夫和疲惫马匹正路过旧石板桥,形成了熙熙攘攘的 画面,有淡淡的忧愁弥漫其间,也有若隐若现的希望在翠绿的枝头跳跃。

类似的题材钱磊有大量的创作,一群来来往往的人在某个地点,发生着只有某个特定时期才会发生的事件,古镇、马帮、老码头以及那些为了生存,兢兢业业劳动的老百姓等,站在他的画作前似穿越一般,如半梦半醒。

而今来看,这些人物、事件、场景都已不复存在,钱磊想通过画面与历史上某个时刻对话,“看到这些东西,我就老会想他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思想以及情感交流,我很想抓住这样的感觉。”

钱磊出生于艺术世家,川美国画系毕业,正宗的科班出身,毕业后参加了全国美展和全国新人展等重要展览,早先的创作题材自然是离不开川藏题材了,蓝天白云、藏民藏獒牦牛的“牧歌悠悠系列”,浪漫且抒情,《牧歌悠悠》曾入选中国《群星奖》,获文化部银奖。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不满足于现状的钱磊对周围的生活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创作题材也发生了转变。通过艾芜先生的《南行记》,翻阅过很多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他了解到在四川,古代外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马帮从栈道走,另一种是船从川江上走,“蜀道马帮系列”“川江码头系列”因此而诞生,而马帮出川的路途中,会有一些零星的古镇分布,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城南旧事系列”则主要是描绘了古镇的旧人旧事。

看钱磊的画就像读一首有故事的诗词一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面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田野风光,钱磊的画作也是如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寄托别样的乡愁。

“想深度挖掘我们四川的人文气息,通过绘画,将其生活化的气息展现出来。”不拔高、不降低,只是追忆那时旧巴蜀。

彭先诚先生对钱磊如此评价,“无论钱磊在材料,工具,技法上怎么变化,无论他吸收什么国外艺术思潮,它的根没有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没有离开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他在画中始终表现的是中国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钱磊开始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艺术,法国政府授予他蒙彼利埃市荣誉市民的殊荣,在频繁的出国学习交流中,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他从早期的困惑到赞赏,最后转变为文化的自信。“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很优秀,我们不该用一种模式去单一粗暴地评判东西方文化的优劣,西方的地域、饮食习惯等,培育了他们偏重理性的思维模式,而我们可能感性更多,就像中西餐的对比一样,两种不一样的审美标准。”

外出学习研究的那段时光对钱磊的创作影响很大,西方绘画材料特点造就了他们的表达方式,中国的笔墨纸砚的特性又带来了不一样的形式。他说中国画最吸引他的便是意向,意味无穷。“绘画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对一个时代的读解,主要是我们需要掌握一种语言方式来读解这个时代。”

《历代名画记》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钱磊便是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绘画还是一个手艺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才刚开始。”

【Born in an art family, Qian Lei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After graduation, he participated in 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National Exhibition for Young Artists, and other exhibitions. In his former works, the themes were always about Sichuan and Tibet, with idyllic and romantic elements lik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 Tibetan, Tibetan mastiff and yak. His work Pastoral Song was selected by China’s Qunxing Award and won the silver award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s he grew older, he gained more life experienc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aily life. As a result, he changed themes of creation. After reading Heading South of Ai Wu and many documents about Tea Horse Road, he created painting series of “Horse Caravan along Shu Road” and “Wharfs at Sichuan Rivers”. Along the route via which horse caravans exited Sichuan, you can find sporadical ancient towns and stories. “Stories in South of the City Series” describe ancient people and stories in these towns.

Since the 1990s, Qian Lei started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in overseas market. French government titled him as an honorary citizen of Montpellier. In frequent overseas study and exchanges, his attitude towa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shifted from bewilderment to cultural confidence. “Both western culture and oriental culture are excellent, and we should not judge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with a single mode. In the west, the territory, diet habit, and other factors shape their rationality; while Chinese are more sentimental. Just like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they should be judged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 of aesthetics.”

During his overseas study, Qian Lei was much influenced in terms of creation. Features of western painting materials shape the unique expression method,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 which features brushes, ink, paper, and ink stone. He said that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Chinese painting is artistic conception. “Whatever the form, painting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imes. The point is that we need to master a language to interpret the times and the mental changes endowed by the era.”

Here is a sentence quoted from Famous Paintings of the Past Dynasties, “Artistic creation is the imitation of nature”, which describes what Qian Lei is engaging in.】

链接:

记者:我知道你的绘画受彭先诚老师的影响比较大,除此之外,外界评论你的作品里有西画的构成,是否与出国的那几年经历有关?

钱磊:是的,从2000年开始的5年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讲学。以前只是从书本里了解到的西方美术史,自己用眼睛又认识了一遍。这种深入家庭的接触,对西方艺术的感受肯定会对我的绘画有影响。

记者:西方哪位画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钱磊:我对席勒的作品比较感兴趣。线条是席勒画作中重要的倾诉语言,流露出他的情绪和性格。他对线的运用就像他对人心理的把握一样是赤裸的,毫不留情的,他的线条苍劲有力,有强烈的感情传递。这是他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我很欣赏。在我创作思路中,力求用笔尖、笔肚、笔根来抒发和感悟中国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

记者:关于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一直以来存有争议,比如借用西方技术,会被一些人说不传统了,如果只是重复传统,也会被指匠气重,无创新意识等等。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钱磊:其实清朝末年,第一批留学生出去后,无形中就引进了西画对中国画有益的成分,从那个时代开始,西方大师也在借鉴东方艺术的精髓,就跟毕加索、马蒂斯借用了中国的线条一样。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也在中国画中使用西方人体解剖来表现绘画人物。四川泸州的蒋兆和先生和近代的徐悲鸿开启了近代人物画之变革。再者,从国画的发展来看,变化也是蛮大的,把我们今天一些名画家的作品拿到宋元明清来看,也是离经叛道的。

记者:前些年你在国外多次办展,西方人怎么看你的画,西方对中国绘画的接受度究竟怎么样?

钱磊:按照西方的体系来说,我的画属于浪漫现实主义。当时在西方展览,外国人让我讲画里面发生的故事,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东方的密码。我就从卓玛讲到央吉,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我又在做什么?干什么?也蛮有意思。我追求浓厚的生活气息,意境逼真的画作,画技追求精湛。最终希望能走上一条精神式的复古主义。

要说中国绘画和当代艺术的相互影响,其实坦白来说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我们的能力还不至于能将全人类的共性挖掘出来;第二,西方绘画跟中国绘画的体系和观念确实不一样,随着全球一体化,大家开始相互接受融合,但还是有鸿沟,可能要很多年才能改观。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编辑:彭纳

审核:李卉嫔

主编:邓灼

1.《【rpt清代】古镇、马帮、老码头——他以“乡土中国”赢得世界赞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rpt清代】古镇、马帮、老码头——他以“乡土中国”赢得世界赞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3853.html

上一篇

5分清代币,干货看这篇!清钱从初始到成熟;顺治五式通宝,形成完善清币体系

下一篇

1773年的清代移民,干货看这篇!1773年以前的北美大陆:拉开与英国分手的序幕

【rpt清代】南马开启马拉松全民直播时代,请你将最美南京拍给全世界!

  • 【rpt清代】南马开启马拉松全民直播时代,请你将最美南京拍给全世界!
  • 【rpt清代】南马开启马拉松全民直播时代,请你将最美南京拍给全世界!
  • 【rpt清代】南马开启马拉松全民直播时代,请你将最美南京拍给全世界!
【rpt清代】蜀冈—瘦西湖景区创新推进高水准多层次全覆盖公园体系建设

【rpt清代】蜀冈—瘦西湖景区创新推进高水准多层次全覆盖公园体系建设

rpt清代相关介绍,记者昨天通过采访得知,花环扬州园艺体验中心正式批准了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花都汇,昔日的垃圾填埋场,经过生态修复,脱胎换骨成为生态公园,它是蜀冈—瘦西湖景区推进公园体系建设的力作之一。 扬州是中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