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不仅是人们栖息的居所,有时也是美丽的表现。陕西的望望秦岭有一座罕见的清代“花楼”,这座建筑在装饰上独具匠心,千万件破瓷碗作为建筑材料登上墙壁和屋檐,成为陕西独特的风景线。

这座古“花楼”便是陕西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船帮会馆的古戏楼,地处丹江边、凤冠山麓,是丹凤县的必游景点之一。

印象中,陕西的传统建筑就像陕西人一样,板板正正、简洁厚重,而丹凤船帮会馆的古戏楼却截然不同,洋溢着灵动的浪漫气息,细腻精美,色彩淡雅。

丹凤船帮会馆历史并不算久远,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地处陕南丹江航道上有名的龙驹寨。旧时,在交通运输主要依赖骡马和船只的年代,龙驹寨据称是陕南最大的水陆码头,因而,这里贸易兴盛,客商云集,会馆林立,船帮会馆也正是在龙驹寨商业鼎盛时期建立起来的。

在过去,会馆的功能一般是综合性的,既要能提供食宿洽谈的场所,也要满足商人们娱乐和信仰的需求,因此,大部分会馆就像旅店、寺庙、戏院、茶馆的结合体。

丹凤船帮会馆也是这样,说是会馆,大名却叫“明王宫”,会馆里面还修了一座明王殿,供奉船工的保护神“平水明王”。

正对明王殿的大门处,就是一座精雕细琢的古戏楼,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花楼”。

花楼由正面大门、背面戏楼和两边山墙组成,进门的人先要从戏楼子底下通过,才能进入院子里。

花楼很高大,高达27米,气派堂堂,即使是现在,望过去也很让人震撼,想象中,在清代低矮的土木结构铺面房里,花楼一定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更别说,它还这么花俏,一定更吸引人眼球了。

从正面望过去,花楼的“花”主要体现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石刻和砖雕上,工匠们在这里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艺,镂刻、透雕,创作出“八仙过海”、“丹凤朝阳”“封神人物”等画面。珍禽异兽、奇花异卉、龙头装饰无处不在。

而青花碎瓷片也派上了用场,通过拼接镶嵌的方式装点着建筑,成为分隔画面的“画框”、雕刻图案上的“颜料”,一眼看过去,建筑大片的灰色中跳跃着点点淡蓝,十分纯净,清丽极了,和我们经常看到的大红大绿的古建很不一样。

进入院子,到了戏楼下,花楼的“花”又通过更加繁缛的木雕工艺展示出来。这里是木匠展现毕生才华的天地。雕花的窗子就不说了,眼光往上看,屋檐下的横梁、斗拱,没有一处不是被雕花覆盖的。

对古建没有什么研究的我们只能看到眼花缭乱的“花”,专家们却能看出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的内容。

花楼最好玩的部位在屋脊上,这里群龙盘跃,神仙腾云驾雾,鸱吻鳞片闪耀。成千上万片青花碎瓷片镶嵌在龙身上和屋檐上,屋顶成了一片灰蓝色。

更巧妙的是,许多片圆形小镜子被派上用场,用作鸱吻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不知道是谁的创意,想给他双手点赞。

这座花楼和船帮会馆其实是一座“众筹”建筑,修建会馆的钱是500多名船工和搬运工人的船帮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起来的,为了建起这座会馆,不被其他帮会低看,500多名船工和搬运工商定,每运一件货物从中提取两个铜钱用来建会馆,日积月累地终于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会馆,在当时众多会馆里鹤立鸡群,大大地长了船帮的志气。

丹凤船帮会馆现在对游客是免费开放的,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周末为9:00-17:00。会馆里值得一看的还有丹凤历史文物展、龙驹寨水旱码头历史展,丹凤籍作家贾平凹有多处题字,如果去丹凤的话,推荐一定要到这里看看!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1.《.清代花碗,干货看这篇!陕西秦岭罕见清代“花楼”,用碎瓷烂碗装饰,却美得独一无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代花碗,干货看这篇!陕西秦岭罕见清代“花楼”,用碎瓷烂碗装饰,却美得独一无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