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学者眼里,明朝是如何灭亡的?——穷人。
是的,因为穷死了。整个明末,明朝政府以缺钱着称。崇祯时期明朝的财政压力巨大。(大卫亚设)。
为了对付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还有辽东的清军,明廷不得不疯狂敛财。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明朝越疯狂的敛财,财政危机越重,人民越发穷困,农民起义就越演越烈,最终明朝灭亡。但是很有趣的是,为何明朝灭亡之后清军入关,清廷掌握比明朝更少的疆域,更低的纳税人口,却摆脱危机成功统一呢?难道清廷有聚宝盆吗?还是有何秘诀呢?
上图_ 清朝初期版图
一、行将就木的白银帝国
明朝后期的经济情况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惨。
明末的财政危机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的更加严重。自明神宗后期以来,明朝的财政就一直喘不过气来。可能您会有疑问,万历朝不是著名的有钱时期吗?当时明朝可是“资本主义萌芽”啊。为何会缺银子呢?
这一切都得从崇祯皇帝的爷爷明神宗万历说起,当年万历时期明朝爆发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也就是所谓的“播州之役”“宁夏之役”还有暴揍日本的“朝鲜之役”都是极度烧钱的。根据万历朝的岁入明廷一般的年收入在1500万两左右,但是万历三大征的支出达到了1000万两,而且这还只是直接支出。
之所以万历三大征这么烧钱,和明代中期以来的饷银暴涨有很大关系,就在万历的爷爷嘉靖时期,明朝的单兵军费还只有一年6两银子,然而万历时期明朝的单兵军费暴增3倍,到了18两银子一年。当时明朝的一般农民一年也就赚10两银子,可见明朝的军费之高。等到后金崛起于辽东之后,明朝的财政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上图_ 明代万历十二年福建连城县的清丈归户单,“一条鞭法”税制的实物佐证
当时后金崛起的时候,万历朝已经从张居正改革辉煌中渐渐走向衰落,萨尔浒之战,13万明军对阵6万后金军,结果损兵折将超过5万,明朝在辽东的精锐几乎被扫荡一空。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窟窿,自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七年,明朝在辽东连续花费了超过6000万两修筑了一条巨大的“关锦防线”。这条防线从山海关绵延到锦州,修筑费用就已经非常惊人,外加上每年500万两的巨大养兵费用,可以说彻底把明朝所有的积蓄都扫荡一空。
其实很多人都有个问题,不修这玩意行不行?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如果不修关锦防线,那么清军就可以一路打到山海关下,京城就是近在咫尺,明朝肯定无法忍受门口睡着清廷六万大军的尴尬事实。还有人甚至无厘头的提出能不能拿修防线的钱去发展野战军和后金决一死战,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如果打得过,还至于修防线吗?
上图_ 明朝末的银锭
明朝后期经过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规模海外贸易之后,把他们从南美洲挖到的白银大量搬运到了明朝,可以说是汇聚了世界财富。但是因此帝国的东南沿海极端富有,白银贬值,其它地区物价飞涨,也加剧了军队腐化,士兵战斗力锐减。所以打不过后金也是情理之中。明朝为了能够抵御后金的威胁不得不一再加税,但是正如前文所说,越增税人民越穷,人民越穷,李自成们就出现了。
最终,明朝终于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倒在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兵不血刃就进入了山海关的清廷,但是清廷很快就发现,这白送的大明江山,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拿下的。
上图_ 李自成败亡路线
二、锦绣山河,吞金怪兽
清廷入关之后,迅速的占领了北京和山东,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北方。一年之内,李自成多年的心血就付诸东流,清廷的铁骑彻底击碎了李自成的皇帝梦,李自成先败于山海关再败于潼关,最后在九宫山彻底消失。然而清廷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自己已经是寸步难行了。
当时清廷面对的困境比明末崇祯面对的还大,根据清廷的财政主管张玉书的记载,当时清廷的财政状况非常紧张:
“除存留项额外,仅一千九百六十万,铜额缺至四百万,而各项经费犹不与焉,国用之医乏,盖视前代为独甚。”
也就是说当时清朝的经费亏空已经达到了400多万两,顺治朝的军费支出在顺治初年还比较少,由于大批的收编明军还有接管明朝原来的土地。顺治朝的军费到了顺治八年已经达到了1300万两,后来达到了2000多万两。到了顺治十八年清廷的经费赤字达到顶峰,居然一年之内经费赤字570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和当年魏忠贤修三大殿的经费消耗恰好相等。
上图_ 顺治通宝
可能您想问两个问题,晚年时期清朝也是年年赤字亏空,为何晚清时期的财政不仅顶得住,而且感觉清廷还很有钱可以一个劲儿的赔款,这个时候却感觉像是砸锅卖铁,日子过不下去了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晚清的清廷有一项绝技——借外债。当时清廷可以轻松借到各国的借款,所以日子就过的下去。但是刚取代明朝之初的清廷哪有外国借款去借呢?那么亏欠的巨额军饷就成了几乎无解的难题。
所以第二个疑问就产生了:清廷到底怎么挺住,还能统一全国的?
上图_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三、开源节流,屠刀财政
清廷是怎么顶住的,其实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清廷接手的是一个无比糜烂的盘,当时北方已经被破坏殆尽,多年征伐流民导致北方人口大量流失几乎是遍地灾民,南方也好不到哪去。当时李自成攻入湖北之后,湖北的难民便逃向周围省份,产生连锁效应,清初攻入江南之后,江南也是破坏的极其严重,本来非常富有的苏淞地区也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想出了三个解决办法。
上图_ (永历七年)1653年南明与清的形势图
- 1. 严厉打击贪墨
刚入关的时候,本来这些满洲大爷都是本着入关发财的想法来的,都疯狂圈地占田,但是这时候清朝实在是没钱,南方的南明势力越来越大,几乎已经占据了西南半壁,清廷不得不让这些满洲兵吐点血出来了。从顺治十四年开始,清廷连年清扫各地的满洲八旗,轻则抄家,重则杀头,反正谁有钱就查谁,一年下来超过一百万两银子都流入国库,可以说解了燃眉之急。
- 2. 重新开征三饷
要说打击贪墨那点钱能顶上军费,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清廷不得不重新开收三饷。(甚至连名字都一模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明末征收三饷,导致天下叛乱,清廷开收三饷,那不是接着叛乱吗?
清廷表示这个早在意料之中,于是乎,屠刀财政,开始了。
结果我们都清楚。
上图_ 明末浙江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 3. 降低各地截留银
根据明朝制度,各地收上来的税款,有一半是用于地方的,用来干嘛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养活地方上的卫所和王爷们,因为明朝藩王有百万人口,地方还有百万卫所兵,他们占据了明朝财政的一大半,再加上王爷们的大量田地也占了天下耕地的一半。所以明朝的中央其实最多也就调动全国一半的实力,清廷来了之后立刻让这些人把吃了几百年的肥肉统统吐了出来,清廷的这招立竿见影。
虽然清廷只有明朝50%不到的纳税人口,但是收上来了比明朝还多的税银,而且效率惊人,可见明朝的那些藩王和卫所兵们是多么浪费钱财。
纵观明末清初,与其说明朝死于清朝和李自成之手,不如说,明朝是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与其说是清朝和李自成太强,不如说明朝,确实已经是,气数已尽。
文:三清妙音
参考文献:
【1】徐坷《清稗类抄》
【2】昭梿《啸亭杂录》
【3】《明实录》
【4】赵尔巽《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500年是明朝末年吗看这里!明朝末经济彻底崩溃导致覆灭,为何清朝接盘后就能转危为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500年是明朝末年吗看这里!明朝末经济彻底崩溃导致覆灭,为何清朝接盘后就能转危为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