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甲返乡。
唐建立商朝后,在利润等的辅佐下,减轻了征夫,发展了生产,安抚了民心,商人逐渐发展成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商朝的传位制度是先兄弟后儿子,商汤在位13年,商汤死了以后,皇位先是传给了儿子太乙,太乙也是没这个当皇帝的命,在位仅1年就挂了。之后位置又传给了太乙的弟弟外丙,外丙之后又传给弟弟仲壬,上边这两位活的比太乙长一点,但也仅仅活了3、4年。
这个位置怕不是有毒吧?
仲壬之后,上位的是太甲,太甲是商汤的孙子。这孙子含着金钥匙出身,享受了近20年的太平盛世,不知道祖父商汤打来的天下有多不容易,因此生性顽劣,不谙世事,根本无心治理朝政,只知道享乐。
这时,商朝的开国元老伊尹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他可是跟过商汤打过天下的人,知道夏桀是如何灭亡的,现在才建国20年不到,这太甲就身上就已经有了夏桀的影子,这还了得?
伊尹心里想着这孩子或许还小,不知道先辈打来的天下有多不容易,于是就经常给他讲尧舜禹怎么治国,夏桀为何亡国,祖父商汤是如何得到天下的。。。等等等等。告诫太甲要向先贤看齐,要以夏桀亡国的事例时刻警醒自己。
伊尹毕竟是开国元老,德高望重,而且也是长辈,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太甲也还听得进去,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基本称职。但同样的话说多了,人都会产生厌烦情绪。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太甲越来越不把伊尹的话回事,说过的话就当耳旁风,吹过了就没了,又恢复了以前任性傲慢的样子。伊尹实在看不下去,觉得必须得找机会治治这小崽子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在一次商汤的祭日时,伊尹以太甲不尊重先王商汤为由,把他软禁到了商汤的墓室桐宫,让他面壁思过,这一关就是3年!
三年时间,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身边没有玩伴,没有歌舞,只有幽暗的墙壁和冰冷的墓志铭。。。你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待3年,哪个人顶得住?所以,3年下来,太甲的棱角被时间磨没了,在桐宫期间他深刻反思了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觉得实在不应该,因此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个好皇帝!
可不嘛!要不学乖一点,指不定得关到啥时候呢。。。
太甲出来后,在伊尹等能臣的辅佐下,商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安定富足,太甲在位的23年,为他后边的几任皇帝奠定了繁荣稳定的根基。
太甲之后几个继任者,沃丁、太庚、小甲继承了强大的家业,商朝又继续繁荣稳定了几十年。
盘庚迁都
或许是这太平盛世麻痹了头脑,从第8代君王雍己开始,后来的统治者疏于朝政,贪图享乐,内部矛盾不断升级。每当一个君王去世,王室贵族们就围绕继承人展开激烈的角逐,他们各怀鬼胎,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有的主张兄终弟及,有的主张父死子继。为达到控制国家政权的目的,叔侄反目,兄弟同室大动干戈,甚至拉拢帮派搞暗杀,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国力迅速衰退。
君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缓和阶级矛盾,采用的通常是迁都的办法,迁都可以把忠于自己的大臣和亲信带走,把那些反对自己的贵族留下。
这就好比关系不和的两家人,原本住在一起,天天爆发战争,现在其中一方受够了争吵的日子,搬了出去,虽然两家人的矛盾还是一直存在,但因为见不着对方了,想争吵也没机会,矛盾自然就缓和了!
从第10代君王仲丁开始,商朝的国都就在不停的迁徙中,国都先后从亳(今河南商丘)迁到隞(今河南荥阳),从隞迁到相(今河南内黄),又从相迁到邢(今山东定陶),邢迁到奄(今山东曲阜)。国都每迁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迅速繁荣起来,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国都是政权集中、政策倾斜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总是得到优先发展的,到商朝第20代君王盘庚的时候,奄已经非常热闹繁华了。
他上位时候正处商朝中期颓势,看到父辈辛苦打下的基业被贵族间的内斗搞得乌烟瘴气,他决心整顿朝政,复兴商朝。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非迁都不可,一来可以摆脱钳制自己的王公贵族,二来到新都之后可以放开手脚施行自己的治国方针。
盘庚认真考察了新都北蒙(今河南安阳西),北蒙地处商朝疆域中部,地势险要,前有漳水供航行,后有太行山做屏障,是号令天下的理想之地。地址选好之后,盘庚立即下了迁都令。
虽然迁都是为了摆脱那些反对他的王公贵族,但是这个理由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他找了个理由:
奄虽然繁华,但这里地势低洼,每到下雨的时候城市内涝非常严重,甚至跟外界的联系也被迫中断,这样的地方不适合做国都!所以我决定要搬家!
这些年商朝的国君迁了这么多次都城,王公贵族们早已厌倦这一套了。虽说每次迁都,君王带走的是自己的亲信,但是迁都过来没几年,那些反对者也厚着脸皮过来了。没办法,君王把国都迁走了,大批的人口也会跟着外流,没有平民百姓的赋税,这些王公贵族的日子自然没以前好过,只好夹着尾巴做人,也跟着君王一起迁过去。
迁都的消息一放出来,果不其然是一片反对声。
反对者1号:大王,您要迁都,咱们祖宗的宗庙怎么办?这些是带不走的呀!
反对者2号:大王,都城由奄迁到北蒙,是向西迁移,不吉利呀!
反对者3号:大王,您看平民百姓纷纷请愿叫您不要迁都,您要顺应民意呀!
……
盘庚: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些个平民百姓是你们找的演员!迁都的事情我已经找巫师占卜过了,是顺应天意的事情,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谁要再BB,将受到严惩!!
反对者们:……
大王迁都的意志这么坚决,有啥办法,迁呗!就这样,盘庚终于把都城迁到了北蒙,这里很快成为了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盘庚将之取名为“大邑商”,由于“大邑商”边上有块田猎区叫“殷”,因此也叫殷都,后来商朝灭亡之后,这里就被废弃了,因此考古上也叫殷墟。
考古工作者在殷墟中发现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此刻开始的。上一篇末尾提到,胡适等学者为啥说夏朝不存在呢,其实就是夏朝因为没有文字考证。
武丁中兴
盘庚是商朝中后期的国君中为数不多的较有作为的君主,除了盘庚之外,还有个人商王同样很有作为,那就是武丁,这里有必要讲讲他的故事。武丁是盘庚之后的第三个君主,武丁他爹是小乙,是武丁继承王位前的上一任。
话说武丁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和人交流,性格和行为举止都比较怪异,因为这些,他父亲小乙看他非常不爽,常常因为屁大点事责怪他!后来小乙越看武丁越觉得不顺眼,干脆把他赶出家门,让他住到乡下去……
过分了啊!就这?就要把自己儿子赶出家门?到底还是不是亲生的?当时武丁心里面估计也是一万匹曹泥马奔腾而过……但是自己年纪还小,没法违抗父亲的旨意,就只能顺命而去了。
因为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生活在底层,因此武丁从来没有王子的架子,他虚心好学,掌握了不少知识,也结交了底层的朋友,这些朋友有平民,甚至还有奴隶。其中有个奴隶叫傅说,是武丁在底层生活时结交的好朋友,此人出身卑微,但却富有远见和卓识。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本来武丁以为自己就这样一辈子当平民了,谁知道父亲小乙去世之后,他又被请了回去继承王位。父亲小乙是个极度偏执的人,他亲佞臣斥忠良,完全没有治国的方法和理念,也听不进任何忠言和劝告,因此国家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千疮百孔。
武丁继位之前,朝政坊间一片沉闷,但自听说武丁要继位以后,一下子沸腾起来,这么多年了,是时候需要有个卓有远见的人来改革了,而武丁就是他们认为的这个人!
这就像一个烂尾多年的楼盘,突然找到了找到了接盘侠,负责中间协调的政府和和楼盘的业主都挺高兴,但武丁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个烂摊子凭我一人之力实在难以收拾啊!
武丁希望把他在底层时认识的好朋友傅说拜为宰相,有傅说帮忙,这国家大事治理起来就轻松多了。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即使武丁是君主,但是想要破格提拔一名奴隶,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怎么办呢?
武丁决定利用官员崇尚迷信的思想演一出大戏……武丁自登基之后,在给父亲服丧的三年里没说过一句话,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几个重要大臣,自己也从不过问。
官员们搞不清楚状况,还以为武丁受什么刺激变傻了,但是没办法呀!武丁人已经登基了,就是国家的君王,拥有无上的权力,没人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将错就错呗。
三年后,武丁突然开口说话了,说我这三年不说话其实是在接受天帝的教诲,天帝教我要尽心国事,亲贤臣,远小人,现在就有一个贤人叫傅说,此人上天为磨练他的意志将他贬为奴隶,快去将他请来!
大王三年不说话,一开口就是这番惊人言论,这绝对不寻常啊!官员们吓得马上把傅说请来了。确认过眼神,这是个对的人!武丁:对头对头,他就是天帝派来助我的人呀!
事情到这一步,王公贵族们即使对奴隶出身的傅说嗤之以鼻,但也不敢违抗天帝的指令呀!就这样奴隶出身的傅说破格成为了商朝的左相,奴隶为相也传为一段佳话。
傅说上位后果然没辜负武丁的期望,辅助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武丁在位期间朝政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济开始复兴,他还击败四方敌人的入侵,商朝威望又上来了。
帝乙归妹
武丁之后接下来继位的几个君王祖庚、祖甲、廪辛、庚丁等都没什么作为,廪辛、庚丁不顾虚弱的国势,出兵征伐戎族,结果折腾了近10年,以失败告终,战争的失败让商王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就在商王朝衰败的时候,商朝西边的一个属国—周部族却渐渐强大起来。
周部族的祖先曾在尧舜时代当过农官,为原始部落从游猎到农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寻找适合耕作的土地,他们部族曾数次迁徙,后面定居在了岐地,因地处西边,因此也叫西岐。这时他们的首领叫古亶父,他带领族人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周部族渐渐兴旺起来,到了古亶父儿子姬历继位的时候,它已经发展成为了商王朝的一个强大的属国。
这时商王朝的国君是武乙,武乙挺看重姬历的,授予了他征伐的权利,领导的看重让姬历备受鼓舞,于是带兵频繁的出征,先后灭掉了程(今陕西咸阳)、义渠(今宁夏固原)、西落鬼戎(即鬼方)等反对商王朝的小部落,周部族也因此声威大震。
这段时间应该是商王朝和周部族相处最融洽的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商王武乙因为在位期间极力打压巫教,被神职人员设计害死。
武乙的儿子文丁看到周部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非常害怕,于是想要遏制周部族的发展。于是把姬历召进宫,说要跟他继续讨论一下征伐的事情,姬历刚踏进王宫,就被武士咔嚓两刀给杀了。文丁对外宣称是姬历杀了自己的父皇武乙,并且姬历想要谋反,所以把他杀了。
可怜的姬历到死也没明白自己的小命怎么丢的,他更加不明白的是,自己对商王朝忠心耿耿,居然落得如此下场,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姬历的儿子姬昌得知父亲无故被害,悲痛万分,这件事让他看清了商王朝腐朽的本质,他决心推翻这个政权,为父亲报仇雪恨!他励精图治,奖励生产,发展人口,周部族现在已经具备与商王朝分庭抗礼的能力,但姬历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再说商王文丁杀掉姬历之后仅三年就挂了,继位的是他儿子帝乙。父亲死之前给自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使得商周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更棘手的是,商朝东南的夷族和孟族部落也趁机起兵造反,商王朝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战争和内乱,这个时候非常考验帝王的执政能力。事实证明帝乙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决定采用和亲的办法,将自己的胞妹嫁给姬昌,以稳住周部族,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
姬昌审时度势,觉得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且帝乙是个有远见和作为的商朝君王,既然对方已经主动求和,不妨给他个面子同意联姻,后边再找机会。这就是帝乙归妹典故的由来。
商王帝乙用卓有成效的政治手腕,稳定了商王朝最大的潜在威胁——周,同时又起兵征伐东南的夷族等部落,但此刻的商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它的衰落已成定局。
商纣亡国
帝乙死后,由儿子辛继位,他就是商王朝的末代君主,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商纣王。本来帝乙给商纣王留了个相对稳定的政局,商纣王只要在此基础上励精图治,复兴商朝也不是不可能,再不济跟前面有些君王一样,打打酱油,虽说做不出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一辈子也是衣食无忧,勉强也能守得住父辈的基业。但商纣王偏偏都没有这么做,他整天正事不干,就想着法子满足自己的私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据说商纣王其实很聪明,身为商朝国君,他没理由不知道上一个朝代——夏朝是如何灭亡的。但问题是前人已经留下这个大的警钟,他还是义无反顾踏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这是典型的照抄作业还能抄错的错误示范呀!
商纣王是出了名的残暴,跟夏朝末代国君夏桀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人还为这两位大神发明了一个成语,叫“桀纣之君”,形容的是极端残暴,毫无人性的人。
言归正传,商纣王到底有多残暴,语言很难形容出来,就先说说他发明的2个刑罚吧!其中一个叫“炮烙刑”,就是把犯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烤死;还有一个叫“醢刑”,就是用大砍刀把犯人活活剁成肉酱…
你们好好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到描述就已经瑟瑟发抖。。。
以上这些酷刑用来对付反对自己的人也就算了,商纣王和宠妃妲己还以杀人取乐。甲骨文上记载了两则小故事,一是说商纣王和妲己出门看到一老一少走在街上,老的走得快,小的却走得慢,商纣王好奇问妲己,为啥老的走得反而快一些呢?妲己答说那是因为老的那个人父母生他的时候年轻,因此他骨髓饱满,小的那个是因为父母生他的时候年纪大了,骨髓不饱满。为了验证真伪,商纣王就命人把他们抓来,活生生砍掉他们的手脚看个究竟。
二是说商纣王看到有个怀孕的妇女,便和妲己猜测肚子里的宝宝是男是女,商纣王说是男的,妲己说是女的,为了验证“真伪”,居然命武士当众剖开孕妇的肚皮,挑出胎儿查看。
这简直就是毫无人性的恶魔啊!
他不仅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和工匠建造鹿台供他和宾妃们观赏美景,还建造仓库,把搜刮来的粮食和金银珠宝都当做自己的财产堆积在里面,甚至学起了夏桀当年“酒池肉林”的那一套……
商纣王如此残暴和荒淫,不仅使得国内民怨沸腾,而且原本臣服商王朝的一些属国诸侯也流露出了不满和离心倾向,于是商纣王变本加厉地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以镇压。
为了遏制诸侯叛乱,他用祖父文丁的老办法,把九侯、鄂侯和西伯姬昌骗到朝歌,先是对九侯和鄂侯施以“醢邢”,又把姬昌囚禁起来准备处死。
姬昌的长子伯邑考闻讯,忙带着许多礼物前往朝歌替父亲求情,希望商纣王能看在祖父姬历曾为商朝尽心尽力征伐的面上,放姬昌一马。谁知道商纣王非但不领情,还把伯邑考施以“醢邢”,并且把他的肉酱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商纣王想以此试探姬昌的底线,看他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
姬昌忍着巨大的悲愤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了儿子的肉饼,为了不让商纣王起疑心,他每天在狱中安静地弹琴算卦,闭门思过,毫无怨言。纣王看到这这才放下心来。后来周国又向纣王送去了许多宝物、美女,才将姬昌赎了回去。
姬昌看在前任商王武乙的面上,跟商王朝讲和了20几年,未报杀父之仇,现在儿子又死在了商纣王手上,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他百感交集,怒不可遏,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发誓要推翻商王朝的统治,而且他已经等不了,他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姬昌回到西岐之后,立刻扩充兵马准备复仇,后来在姜尚等能臣的辅佐下,先是灭掉了西戎和密须,巩固了自己的后方,然后又暗中鼓动东夷造反,趁着商王朝跟东夷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趁机攻下了周国与商朝之间的崇国,把崇国的国都改名丰京,这回周国的力量直接逼近了商王朝,真正的较量马上要开始了。
然而也是天不遂人愿,就在姬昌准备联合各方诸侯,共同讨伐商纣王的时候,他突然病故了。姬昌死后,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继续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反商。几年后,他联合各方诸侯在黄河东岸孟津进行了一次联合军演,顺便试探一下商纣王和商王朝的的反应。看到纣王身边还有箕子、比干等贵族大臣还在极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他们觉得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就散了。
到了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商纣王依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大军散了,以为他们是害怕了不敢进攻。他对下面的一群只会逢迎拍马的佞臣说
“看吧,我就知道这些叛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的!”
“是是是,大王英明!大王万岁!”
然后一些真正的忠臣看得很清楚,比如箕子就看不下去了,这商王朝都快完蛋了,还搁这儿自我高潮呢?!他进宫去劝谏,希望商纣王能迷途知返,商纣王一怒之下将他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去做奴隶。这时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也看不下去了,去为箕子说情,商纣王看到身边一个个亲近的人,都在“反对”自己,怒不可遏,他竟命武士将比干剖胸剜心,想要看看这胳膊肘往外拐的叔父究竟长了个什么心眼。
这还是人干的事?你杀的可是自己的叔父啊!
经此一事,商纣王彻底众叛亲离,那些原本还维护商王朝统治的贵族忠臣们,纷纷拖家带口逃离国都隐居了起来。要知道商纣王连自己的叔父都能杀,别说这些跟他没多大血缘关系的人了,商王朝气数算是到头了,自己这个官职这些财产不要也罢,还是狗命要紧啊!
武王得知这个情况,知道起兵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正式发动复仇大军5万人马,浩浩荡荡东进,同时正式打出灭商的口号,要取纣王项上人头。他在朝歌附近的牧野,跟各方诸侯汇合,举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周武王历数了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讨伐,同时明确了作战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准杀害俘虏,勇猛杀敌者重赏,后退或临阵脱逃的处死。誓师之后,大军便以高昂的士气,进攻朝歌。
纣王这时还在跟妲己在后宫玩耍呢,听闻叛军要杀来,也有点慌了,急忙组织军队抵抗,当时守城的军队不多,他就临死抱佛脚,把大批的奴隶和俘虏统统武装起来派往前线,他亲自率领这支号称70万大军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联军对峙。
两军在数量上虽然很悬殊,武王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早点灭亡。更可悲的是,到这时商纣王还耍起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刚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倒戈杀向纣王的军队。
商军前队的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才逃回朝歌,但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联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从此灭亡。
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在离丰京不远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宣布自己为天子。从此中国历史进入西周时代。
1.《10秒介绍商朝建立的故事,干货看这篇!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商朝简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秒介绍商朝建立的故事,干货看这篇!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商朝简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