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唯一羞于宣扬忠君思想的王朝吗?对这件事,国军都感到羞愧

秦朝是比较特殊的朝代,国家赞美的是“孝”的思想,而不是其他朝代赞美的“忠忠”的思想,为什么秦国要“以孝治天下”。

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以“忠军奖”统治天下,但唯独秦朝以“孝”统治天下。

追溯起原因来,我们知道晋朝立国的时候,本身便是“得国不正”,说白了司马氏天子的位置是抢来的。首先是司马师废除曹芳,谋杀曹髦,然后逼迫曹奂禅让得来的。

我们来对比一下差不多年代的两次托孤事件。前有刘备托孤诸葛亮,后有曹睿托孤司马懿。结果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个发动高平陵之变,进而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诸葛亮的儿子以身殉国,司马懿的儿子废帝弑君;晋武帝司马炎更进一步,效仿起汉献帝禅让给魏文帝曹丕,逼迫年仅20岁的魏元帝曹奂禅让,一举夺取了魏国政权。这样一对比,诸葛亮被传颂千古,司马家族却是被后来的历代君王所忌讳。在司马家族的身上根本看不到忠的思想,因此又如何要求手下的臣子忠心呢?

而且司马家族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非常阴险。即使秦灭六国,也没有对六国君主赶尽杀绝,魏文帝逼迫汉献帝禅让,最终也让汉献帝在封地终其一生。但是,弑杀君王篡位的历史,要从司马氏始。看看高平陵之变,曹爽已经放弃抵抗,只求辞职回乡做个普通人,而司马懿也承诺不杀曹爽及其宗族。可是当曹爽束手就擒之时,司马懿马上翻脸,诛杀了魏国亲族的曹爽一族。从春秋时期以来,几百年来里,不杀前朝之君,不杀放弃抵抗者,是国家和军队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可是司马氏却破坏了这个规矩,指示成济弑杀魏帝,对魏国的亲族势力赶尽杀绝。正因为如此,晋朝的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不齿。

铲除魏帝势力的成济以为自己立了大功,正等着领赏,却被当成替罪羊,被诛灭三族,成济临死之前大骂司马昭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邓艾是晋朝能吞并蜀国的首位功臣,以为出奇计偷渡阴平,加速了灭亡蜀汉的时间。司马昭却觉得邓艾如此会打仗,日后肯定是一大祸害,然后利用邓艾与钟会的矛盾,杀了邓艾。试想一下,遇到这样的君王,谁敢为他忠心付出?

非常可笑的是,司马家族的这些做法,连其家族内部的人都觉得羞愧,有书为证,《晋书》记载:“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既然司马家族不敢以忠心思想立国,那就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他们认为忠孝是一体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否认的,孝与忠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朝廷的倡导,晋朝的孝子的确很多。王祥是晋武帝时期的元老重臣,位列“二十四孝”之一,在晋朝,不孝顺,其罪过甚于谋反,谋反的人在皇上大赦天下的时候还可以释放,不孝的人是无论如何不会被释放的。

然而对孝的强调,却因此忽视了对忠的要求。历史证明,忠孝几乎毫不相干,很多忠臣并不孝顺,很多孝子并不忠心。《孝友传》中,刘殷,背叛了晋朝,可却是个大孝子。晋朝是最动乱的朝代,八王之乱,兄弟相残,祖孙相杀。

西晋严重依赖的士大夫阶层,可以说都孝顺长辈有嘉,但是到了西晋后期,天下动乱,竟然没有大将愿意出来担当大任,这就是不够忠心的表现。难怪汉(汉赵)昭武帝刘聪灭亡西晋以后,诱惑地质问晋怀帝“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

总之,晋朝就是这样一个继位不正的国家,羞于鼓吹“忠君思想”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可言的国家,最后灭亡于没有忠臣出来力挽狂涛,被农民的运动给推翻了。

1.《24孝很多发生在晋朝,干货看这篇!晋朝是唯一一个羞于宣扬忠君思想的朝代?此一事,国君都感到羞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4孝很多发生在晋朝,干货看这篇!晋朝是唯一一个羞于宣扬忠君思想的朝代?此一事,国君都感到羞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