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晋朝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汉服不佩戴项链?这是真的国风汉服吗?(篇1秦汉)

韩服不戴项链吗?根据前面南妖怪的分析文章,中日韩三国的民族服装、汉服汉服汉服、和服、汉服韩北根本没有项链之类的东西。

许多网友看到分析后纷纷赞同,也有部分网友吐槽,有些人提出反对意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写此文初衷也是在于有益的深入探讨。

中日韩三国服装 图1

现代人几乎每个人家里都会有项链这种饰品,所以现代人复古传统汉服,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佩戴项链来装饰,搭配服装。对于这种穿着我们不必较真,毕竟每个人对汉服之美的理解不同。人们对传统服装或许仅仅是爱好者,随心,随性,随形,cosplay而已。

汉服错误作法-佩戴项链 图2

但是,如果我们从严谨分析的角度来说,这种在传统服饰上佩戴项链的做法,有点画蛇添足,不伦不类的感觉,是有欠思考的做法,绝对会遭到汉服粉丝们的强烈吐槽。这是南儿小妖的真实观点。因为,根据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中原文化,华夏衣裳--汉服确实没有项链这种配饰(图3)。

传统汉服 图3

汉服,即华夏衣冠,海外也称华服。关于汉服的讨论,我们大多数人脑海里,最清晰的时间段是从秦汉开始,到宋明为止,这期间大约1800多年的历史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我国汉服,有实物可考的传承历史。汉服的兴起发展,繁荣鼎盛,其虽然有众多变异和款式,但这种服饰的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图3)。

在中国古代,大家可以从很多细节上去发现,汉服Hanfu在古代平民大众真正的社会生活当中,是没有项链这种配饰的。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物图例去分析,佐证我们的这种观点。

由于牵涉到大量的实例证据,我们把此主题写成系列文章,按历史时间分为3个阶段(图4)。

按历史时间分为3个阶段 图4

第一时期,秦汉晋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420年),共641年的时间;

第二时期,南北朝,隋唐朝,重点讲述(公元420年到公元907年),共487年;

第三时期,宋明朝(公元907年到公元1644年),共737年。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类,这个谜底,南儿小妖在此卖个关子,下回分解。各位条友看官就暂时按我们说的时间段分类法来阅读。

今天先说第一时期秦汉晋朝。实物举证,由考古发掘陶俑,画卷,壁画,首饰等组成,还有当今汉服研究者对古代汉服的复原照片等形式。

一,秦汉之陶俑。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它开创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先河。秦朝陶俑反映的是军队威武强盛的状态,对我们的主题毫无参考意义。那么到了汉代,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陶俑则主要塑造的是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且形象更生动活泼。

汉陶俑反映各阶层的人物,百姓的日常生活 图5

陶俑类别有杂耍,说唱,乐舞,甚至还有猪,狗,鸡等等动物。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俑,俑模具制作烧成陶形后涂上色彩,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富有生活情趣。上图5右,西汉跪坐女俑。

汉代陶俑十二女子 图6

我们可以通过上图秦汉人物陶俑,发现汉朝的服装,大多是右衽,以袍服为重,多穿长衣。上图6汉代十二女子陶俑可以发现,女人们的服装大气简洁,脖子处并没有额外的装饰品,更别说项链项圈了。

A1,东汉侍女舞乐俑成为主流,反映了当时社会百姓乐舞升平,国泰民安(图7)。我们可以看到此陶俑,女子没有佩戴脖饰,没有项圈,没有项链。我们看到陶俑反映的汉服,脖子处的衣领已经层层叠叠的,如果加了多余的装饰物,反而会显得更乱。

汉代仕女歌舞俑 图7

A2,陕西西安汉景帝塑衣陶俑,和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汉代彩绘陶俑(图8)。

我们把不同地域的女子陶俑放在一起比较,端庄站立,仪态一样,服饰一样。高约30公分,泥质灰陶。两女子陶俑通体涂灰白陶衣,身着灰白色交衽广袖宽摆长裙。

汉代金雀山和汉景帝阳陵,女子陶俑-图8

两女子都用黑色颜料描涂眼睛,眉毛和头发;用红色颜料描绘双唇、袖口、衣领、后边裙摆下拖到地面。衣服没有多余的装饰品,脖子处没有项圈,没有项链。发髻梳于脑后,收尾处挽成环状垂髻。脚上穿着古代的红彩方头鞋子(履)。

A3,下面这尊陶俑是西汉《彩绘仕女舞陶俑》,由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它生动地描绘了舞者婀娜多姿,表演着汉代独有的舞蹈。舞动的长袖,旋转着,扭动着。跳舞的姿势类似于藏族人跳舞,舞动长袖藏袍。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舞女,都不会有太多的额外的项链首饰,珠链等等。

彩绘仕女舞陶俑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9

A4,2016年成都611所汉墓出土一批著名的《陶庖厨俑》,我们非常惊讶古代人的制作工艺。这批陶俑与以上的陶俑风格都不同,上面列举的A1,A2,A3的陶俑大都是写意,细节刻画不是很细致。但《陶庖厨俑》就相反,刻画细致入微,特别精细。包括妇人手里拎着的鸡和鱼的细节,头饰花纹细节,甚至塑造出了带珠子样式的耳饰,还有妇人嘴唇和舌头等等细节,这些足以说明这些陶俑是出自大师之手,堪称陶俑精品,栩栩如生。

陶庖厨俑--成都博物馆 图10

我们分析如此细腻的陶俑,有刻画入微细腻的耳坠耳饰,和玲琅满目的头饰,但就是没有项圈没有项链。头饰都那么复杂那么花钱了,难道她们就不会戴脖饰或者项链项圈?只能说明,在汉代,人们根本就不流行脖饰,很少或者没有项圈项链这种装饰品。如果有,那么如此精致的陶俑肯定会表现出来。

陶庖厨俑--成都博物馆 图11

图10和图11,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开心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汉衣汉服褶皱清晰,栩栩如生。这批东汉 陶俑被收藏于成都市博物馆。

二,东汉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是一种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我们选择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服装壁画,分别是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壁画(图13),和南北朝时期西夏的仕女画的壁画。不同地域不同人物共同的特点。这2个地方的壁画写实风格强烈,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人物刻画,适合拿来做本次主题分析。

汉墓壁画太写意了,看不出细节-图12

下图13是河南打虎亭壁画,是南儿小妖见过的最精致的东汉壁画,刚见到此画就惊呆了。比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写实绘画要早将近200年。因为之前看到的汉代壁画大都是上图12的风格,大写意,线条简练,根本没有细节。无法拿来做赏评。

河南密县打虎亭壁画-13

密县打虎亭壁画,特点写实主义,汉服绘画直观明了,基本就可以依葫芦画瓢,照着制作汉服Hanfu就可。我们可以发现此壁画,同样的两女子脖颈处没有出现装饰物,项链和项圈。反而头发的步摇簪子刻画得很细腻。像图13如此写实的画家,您说他会遗漏项链项圈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就可以说明,汉代根本就没有普及项链项圈这种装饰品。

南北朝西夏的砖画仕女画--图14

同样的,我们可以观察此幅南北朝时期西夏的仕女画,写实派,衣着干净整洁。5个女人没有1个佩戴项链的,西夏是少数民族胡人。按我们的理解,西夏少数民族的胡人风俗,本应该会有各种脖饰,头饰的,但是此实物砖画人物就是没有,这从正面说明当时并不流行或者并没有项链项圈等等。此砖画收藏于甘肃博物馆

三,东晋绘画。

除了上述两项陶俑和壁画之外,自汉朝开始的写实主义绘画,到了东晋已经趋于成熟。东晋的绢本设色绘画,为我们后人研究当时的民俗生活,提供了参照实物。东晋画圣无锡人顾恺之,是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和诗人。被誉为六朝四大家,水墨画鼻祖之一。其《洛神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卷》都是中国古典绘画的耀眼明珠。

《女史箴图》局部-图15

“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上图15《女史箴图》局部,贵族妇女和小孩的日常生活。由于作者顾恺之对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真实生活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贵族女人们头饰很亮眼,并没有佩戴项链和项圈等等装饰品。

《女史箴图》局部-图16

《女史箴图》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期间,女人们梳妆打扮时候的场景。对于我们后人研究古代美妆文化提供了真实参考依据。图16是《女史箴图》局部,一位身穿红色上衣的女士给另外一位端坐着的贵族女人绾发,她的头发装饰一样的风格,衣领处没有项链这种饰品。通过此画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东晋,人们注重的是头发造型和头饰,而非其他。《女史箴图》现存为唐代摹本,藏于大英博物馆。

《洛神赋》--图17

图17为《洛神赋》局部,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我们截取了图画中2个女神的局部,放大来看。神亦人,人亦神,神仙的妆扮就如当时的女人服装妆扮。脖颈没有任何装饰品。头发绾成双环,绶带衣衫飘飘然,腾云驾雾,仙气十足。此画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镇馆之宝。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图18

图18为《列女仁智图卷》局部,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女人头部轮廓丰满圆润,女人的头部饰品,发髻高耸,脖颈处的领口层叠。并没有额外饰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我们通过上图三幅东晋留存于世的著名绘画,实物可靠,足以说明,至少在东晋以前,汉服的传统搭配,是不需要项链来装饰的。

四,汉服复原图。

当今有许多爱好汉服的团队会花心思去100%复原汉服装束。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还是遭到了小部分人的批评,认为不够还原,不够逼真。

长沙马王堆汉服复原照片--图19

但是,南儿小妖认为,凡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即使真正的在秦汉朝,也会有许多人穿着古怪的服装,有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还可能穿胡化胡服,或者穿着串儿服装。

汉服团队复原汉服装束-图20

首先对于许多汉服还原者,做出的大量工作应该给予肯定。毕竟他们也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物力,财力去研究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最终做出的实物还原作品。虽然不能符合所有人心中对汉服之美的沉淀。但我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应该已经是99%的高度还原。汉服Hanfu还原并没有出现当今我们生活中的脖饰,项饰等等

汉服团队复原汉服装束-图21

通过大量的实物还原照片图19,图20,图21。我们可以看到,汉服之美在于形态,在于款式,根本就不需要项链等等来陪衬或者装饰。衣章之美在于华,礼仪之美在于夏。汉服,是我们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和醇厚的文化结晶之一。

另外有网友发表不同的观点,举证图片是,春秋战国出土过绿松石项链。【绿松石项链】收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图22),绿松石均受沁变色发旧。这种彩石项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绿松石项链 图22

南儿小妖查阅资料后,表示春秋战国时代的项链,或许到了秦汉时期就销声匿迹了。或者项链只是在极少部分人群中留存,并不是普天下大众的饰品。就像当今的我们,有人会戴个唇饰,鼻饰,仅仅是极少部分爱好者而已,并不是大众能普及的装饰物。故宫博物院在官网也提到这种松石项链并不多见。当今我们通过考古会发现,秦汉魏晋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几乎找不到项链项圈这种装饰物。

结束语:我们通过列举上述四项内容,大量的实物例证,最终得出结论秦汉时期汉服以不佩戴项链为最真实!!

参考文献:

《汉晋衣裳》,中国妆束复原团队 编著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2014

《中国妆束》中国妆束复原团队 编著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2014

1.《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汉服不佩戴项链?这是真的国风汉服吗?(篇1秦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汉服不佩戴项链?这是真的国风汉服吗?(篇1秦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9017.html

上一篇

【154年后其后代灭了晋朝】专题晋朝154年,共出现17位皇帝,却没有一位是明君

下一篇

24孝很多发生在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古代24孝,您都知道吗?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古代女人穿得很美!从我国发现古墓,能找到汉服的“密码”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古代女人穿得很美!从我国发现古墓,能找到汉服的“密码”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古代女人穿得很美!从我国发现古墓,能找到汉服的“密码”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古代女人穿得很美!从我国发现古墓,能找到汉服的“密码”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魏晋风并不存在,晋制汉服和魏晋风是不同的,你所不知道的魏晋风

  •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魏晋风并不存在,晋制汉服和魏晋风是不同的,你所不知道的魏晋风
  •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魏晋风并不存在,晋制汉服和魏晋风是不同的,你所不知道的魏晋风
  •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魏晋风并不存在,晋制汉服和魏晋风是不同的,你所不知道的魏晋风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从《琅琊榜》到《孤芳不自赏》魏晋南北朝服饰究竟是什么样?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从《琅琊榜》到《孤芳不自赏》魏晋南北朝服饰究竟是什么样?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从《琅琊榜》到《孤芳不自赏》魏晋南北朝服饰究竟是什么样?
  • 100以下晋朝汉服专题之从《琅琊榜》到《孤芳不自赏》魏晋南北朝服饰究竟是什么样?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汉服博物馆穿越3000年

关于100以下晋朝汉服我想说汉服博物馆穿越3000年

100以下晋朝汉服相关介绍,古色古香的韩服和头冠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在即墨服装产业城市准备的韩服博物馆吸引了市民的视线。 据介绍,这座民间汉服博物馆,依据出土的汉服文物和史料记载,精心复制出上百件反映西周到明代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