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晋朝

266年建立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晋朝

秦朝(266 ~ 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分为上升三国、夏季南北朝、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曹操之孙曹奂也就是魏元帝禅让,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殖,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后来在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了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自己的儿子及叔侄为诸王,这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隐患。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事件回顾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由于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也就是司马炎的儿媳干政弄权,贾南风貌丑而性妒,是贾充和郭槐的女儿,其实贾充一开始想把小女儿嫁给司马衷,由于小女儿年龄小,个子太矮,临时决定由贾南风代替妹妹出嫁。另一边司马炎认为太子司马衷并不聪明,不宜作储君,而大臣和峤等也曾这样说过,于是司马炎特意试验他,召集所有东宫属官参加宴会,同时写了问题给司马衷作答。贾南风见问题后,知道司马衷必不懂作答,于是十分害怕,但东宫属官都参加了宴会,于是找来外面的人代答,答案大多都引据古义。给使张泓看后说:“太子不读书,但答题却引经据典,一定会被识破是代答的,倒不如按意思直接作答吧。”贾南风同意,并让张泓代答,而由司马衷抄写。司马炎看后十分高兴,更将司马衷的答卷给太子少傅卫瓘观看。司马衷如此才保住储君之位。

因为司马衷畏惧贾南风的嫉妒和诡诈,所以其他妃嫔都很少获宠幸。同时贾南风亦曾杀人,看见其他妃嫔有孕,竟然以戟打她们的腹部,令她们流产。司马炎知道后大怒,恰好金镛城落成,于是打算废掉贾南风,将她囚禁在金镛城。但充华赵粲、皇后杨芷和大臣杨珧都为贾南风求情,荀勖等人更是四处奔走去保著贾南风太子妃的地位,故此最终都没有成事。后来司马炎死了,司马衷继位为帝,贾南风被封为皇后。

早期贾南风打算参与政事,被外戚杨氏集团所阻止,所以贾南风又勾结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和寺人监董猛等密谋诛除杨骏(司马炎的岳父)和废掉太后杨芷(司马炎的老婆,杨骏的女儿)。贾南风又派李肇联络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和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要求他们领兵讨伐杨骏,其中司马玮同意,于是请求入朝,杨骏不敢阻止。司马玮入朝后,孟观、李肇等又指使司马衷下诏,诬告杨骏谋反,又派东安公司马繇(司马懿的孙子)领四百人讨伐杨骏,司马玮驻屯司马门。杨峻最先在府第中被杀,后又收捕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两人皆为杨骏之弟)等,皆夷三族。贾南风后又因杨芷曾在布帛中写“救太傅者有赏”而称太后一同谋反,矫诏废皇太后杨氏为庶人,第二年被活活饿死。诛杀外戚杨氏集团后,贾南风征召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录尚书事,一同辅政,又任命司马玮为卫将军,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贾南风则与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妹妹贾午之子贾谧、司马玮和司马繇一同干预国事。此时,因贾南风愈来愈暴戾,令司马繇打算废掉她,但因叔叔司马亮指控司马繇意图专擅朝政而将他免官,并将他流放到带方郡,贾南风的危机才得以解决。后贾南风又看准了司马玮和司马亮叔侄两人不和,又让自己丈夫司马衷罢免二人,后伪造诏书命司马玮诛除司马亮和卫瓘两名辅政大臣。司马玮诛杀二人后,太子少傅张华派董猛劝贾南风顺道诛杀司马玮,贾南风听从并称司马玮矫诏杀害司马亮和卫瓘,从而令司马玮部下四散,司马玮被捕诛杀。司马亮、卫瓘和司马玮被杀后,贾南风得以专权。就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历时三个月,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

第二阶段,历时七年。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但她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乃才人谢玖所生,且与贾南风一向不和。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欲除太子。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但因张华劝阻,一直争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贤人,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伪造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缺乏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随即引发了三王起义。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司马炎之侄),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司马炎的堂兄弟)、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但司马冏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当时翊军校尉李含携私到长安,矫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于是,司马冏的两千名党羽被夷灭了三族,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却都没有成功。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司马乂曾攻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数万人。终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听,派奋武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拒战,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之孙),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不及而还。

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晋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司马颙共同辅政。但司马越不受。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张方作出建议称其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帝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祐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祐相遇,一战之下,刘祐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从官渡渡河,其部将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投降献出城池,刘琨又击破石超,攻占许昌,在萧县又大败刘乔,刘乔逃奔南阳。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祁弘等后来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灞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2万余人。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公司马模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搜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两个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到达顿丘县后,为太守冯嵩所抓获,并送到邺城交范阳王司马虓处置,司马虓只将司马颖父子囚禁,并不忍心将其加害。一个多月后,司空、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担忧留下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就秘不发丧,且令人装扮台使,矫诏赐死司马颖。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死,时年二十八岁。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司马衷异母之弟)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司马越之弟)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公元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五胡乱华

天灾人祸,少数民族又受到当时士族统治者极端压迫,内迁诸民族乘机举兵纷纷寻求独立谋生,造成五胡乱华,永嘉乱后士族百姓纷纷南渡自保。其中“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大夏、北燕。后世由此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实际上先后还有冉魏、翟魏、西燕、桓楚、谯蜀、前后仇池等政权。当时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氐及高句丽。八王之乱期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陆续叛变,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与罗尚在巴郡对峙。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和司马腾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由于晋朝在中原解除武备,无力平定叛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动摇了统治基础。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攻打洛阳,多次被击败。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石勒吞并王弥,脱离刘渊转战南下。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鲜卑拓跋部猗卢等欲派兵防御洛阳,司马越以无粮推辞,并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讨石勒,怀帝困于洛阳。

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密诏苟晞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被刘聪、王弥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多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冀州的邵续、青州的曹嶷、徐龛;东北还有慕容廆、段眷;北方还有代王;西北凉州还有张氏集团。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王敦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刘聪死后,部将分裂,叛逃的多达二十万户,晋军也一度攻打到离其都城不远的绛县,靳准杀刘粲,建立晋藩天王制度,向晋朝臣属,不久遇害。石勒占领了河东,刘曜也抛弃汉旗号,两人都自立为赵国。刘曜载记:在凉州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张轨传记载张茂未降并打败了刘曜)。与晋朝对立的三个割据势力,在当时占领了晋朝五分之一的国土。

衣冠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谥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但晋廷稳定后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压抑江东世族。然而,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汉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未能统一中国。

世族扰政

晋元帝司马睿原属于东海王越一党,镇下邳。当时江东少受中原战乱影响,晋元帝渡江后倚重王氏,信任王导、王敦,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吴姓世族以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并为江东二豪,吴郡朱、张、顾、陆四氏居次。303年、305年及310年间江南发生三次叛乱,皆由义兴周氏的周玘和顾荣、贺循、纪瞻、甘卓等平定,使江南得以稳定,史称三定江南。

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他藉由当地名士顾荣、贺偱、纪瞻为引,进而获得吴姓世族的拥护。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使得江南诸州次第归附,晋怀帝蒙难司马睿被天下推举为盟主,不久被晋愍帝任命为丞相,在江东建立统治。

东晋统治阶级主要由世族掌权,由于军权外重内轻,不少方镇心怀野心,造成如王敦之乱、苏峻、祖约之乱及桓温专政。此时虽然陆续有北伐以收复失土,但因为内部矛盾而始终未能重建巩固的全国统一政权。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这是成立以来最团结的一次。淝水决战后前秦崩解,谢安、谢玄等人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然而,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篡位事件。由于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并夺得皇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因为北方外患威胁仍在,东晋朝廷赖世族及方镇的支持以稳定局势,这使得不少士族掌握强大的武装形成割据。王敦素来桀傲,有意控制朝廷,晋元帝为了抑制王氏权势,以刘隗、刁协、戴渊等人牵制,并防御王敦,削弱其兵权。王敦利用祖逖去世、京城防御不足,于322年发兵,攻陷建康。刁协等人被杀,史称王敦之乱。晋元帝忧愤而死,太子绍继位,是为晋明帝。当时王敦欲专权,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县),但于324年病危。晋明帝下令讨伐,平乱成功,由于王导未附逆,所以王氏仍受晋室重用。

325年晋明帝去世,太子衍继立,是为晋成帝。由王导及外戚庾亮辅政。当时军事重镇分由陶侃镇守荆襄地区及由苏峻及祖约等镇守淮南地区。陶侃怀疑因为庾亮的干预,使得未能辅政而感到不满。庾亮为了提防陶侃,任温峤镇守武昌。由于苏峻及祖约对庾亮巩固中央的政策感到不满,于327年反叛。次年苏祖联军攻陷京师,胁持晋成帝,庾亮逃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史称苏峻之乱。此时陶侃观望,经温峤力劝之下决定讨伐苏峻。苏峻迎战阵亡,329年陶温联军收复京师,平乱成功。事后庾亮请罪,外调镇芜湖,朝廷由王导执政。334年陶侃去世,庾亮代之,仍遥控朝廷,与王导交恶。339年后王导与庾亮先后去世,由庾翼执政,掌握荆州军权。

北征五胡

在东晋成立后,南迁的晋人莫不希望发动北伐,收复在北方沦陷的家园。但由于世族已安居江南,南方丰富的资产使得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但是东晋建立后,依然进行了多次的北伐。东晋初期,朝廷采取以攻为守态度抵御北方。317年祖逖意图北伐,晋元帝给予充分支持,不仅从库存数千匹布帛中取出三千匹支援,晋元帝命祖逖相机收复中原。他招募流民建立军队北上,晋元帝还先后派自己的次子和司马飏出兵配合祖逖,并与当地坞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但由于东晋发生内乱,朝廷于321年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各军守寿阳,镇西将军祖逖不愿隶属其下,修武牢沿黄河防御,又得知朝廷内部王敦和刘隗矛盾重重,忧愤而死。王敦因为祖逖去世而不必顾虑遂叛变。祖逖军由其弟祖约率之,最后也随苏峻叛变。由于晋朝内部矛盾,失地得而复失。晋成帝时则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们以荆州为中心,意图发动北伐。但是因被抵制,所以没有实现统一。庾氏兄弟相继去世后,朝廷先后由褚裒、殷浩、谢尚、桓温、司马勋等多次北伐。

346年晋穆帝时,桓温、周抚、司马无忌、毛穆之、袁乔等讨伐成汉,次年讨灭。349年石虎死,晋廷派褚裒北伐,失败。桓温多次破坏北伐,在褚裒北伐失败后引军东下武昌与殷浩争权。晋廷不许,改以殷浩、司马勋、谢尚负责北伐。352年殷浩联合羌将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击败。次年殷浩再度北伐,为姚襄所袭,殷浩被桓温弹劾罢免。

354年桓温伐前秦,但由于苻健采坚壁清野战术,桓温又态度消极不进,最后晋军缺粮而撤退。356年,桓温讨伐河南姚襄,击溃之并攻占洛阳,修谒皇陵。358年桓温不顾朝廷要求其驻守经营洛阳,仅留毛穆之三千人守洛阳,自行南撤。等到晋哀帝及晋废帝(即司马奕)相继为帝之后,桓温已经控制兵权。当时北方呈现前秦、前燕代凉割据的局势,洛阳为前燕占领。桓温为了准备专权,于369年讨伐前燕。当时燕军大败,晋军进驻枋头(今河南浚县附近)与燕将慕容垂对峙。最后晋军缺粮而退,慕容垂率军追杀,晋军大败。371年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简文帝。隔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373年桓温要求“九锡”,(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大臣谢安、王坦之拖延该事,不久桓温病死,东晋暂时中止了北伐。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夕,前秦东晋对峙图晋孝武帝时,谢安执政,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成立北府军。370年前秦灭掉前燕后,前秦帝苻坚即有意灭东晋以统一天下。373年攻下东晋梁益二州。378年派苻丕围攻襄阳,朱序坚守,于隔年攻破,俘虏了朱序;又派彭超围攻彭城,却被谢玄率北府兵击败。382年吕光平定西域后,苻坚的目标指向东晋。次年5月桓冲率10万军,意图夺回襄阳,苻坚派苻睿、慕容垂等人防御。8月苻坚认为时机已到,率举国之师南征东晋,兵分三路,声势浩大。他亲率步兵60万抵达项城,派苻融为先锋率27万兵攻打寿阳,梁成等人屯洛涧以控制淮河。晋廷震惊,谢安力持镇定,命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与谢琰、桓伊等人率8万北府兵北上救援。

383年10月秦军前锋攻陷寿阳后,苻坚赶往指挥,并派朱序向谢石诸将劝降。但朱序尽泄秦军虚实,并建议速战速决。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攻破洛涧,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于后军大喊秦军已败。此时秦军大乱,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军全面崩溃,苻融战死,苻坚中箭,孤身北返,后由慕容垂护送。此役晋军全面胜利,于东晋历史上意义非凡,史称“淝水之战”。战后,谢安都督诸州军事,准备北伐支离破碎的前秦。384年谢安命谢玄、桓石虔率军北伐,谢玄等人自广陵北上,攻克鄄城、广固等地,并修建青州派(水利工程)以运送粮草。此役收复山东、河南一带,将领土划至黄河以南。荆州军也成功收复四川、襄阳一带。谢玄继续北上,前锋刘牢之一度打到邺城。但专政朝廷的司马道子(孝武帝的弟弟)忌讳谢氏功高,朝议“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还”,令谢玄回镇淮阴,最后北伐功败垂成。

朋党之乱

司马道子为晋孝武帝之弟,甚受信任。淝水之战后谢安谢玄被司马道子排挤,最后相继去世,朝廷逐渐混乱,北府军后由王恭等人统率。桓冲去世后,桓家后来由桓玄领导。390年晋孝武帝对司马道子不满,遂内以王珣、王雅入廷,外以王恭任兖州刺史、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司马道子也引王国宝及王绪抗衡,朋党乱起。396年晋孝武帝被妃子张氏杀害,太子继立,为晋安帝。398年王恭和 庾楷上表弹劾王国宝并领兵讨伐,殷仲堪遥援,吴姓世族也发民支持。司马道子畏惧,只好杀王国宝、王绪求和。之后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建议,任王愉江州刺史为外援。次年王恭联合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再度举兵。司马道子命其子司马元显为都督同王愉率军抵御。王愉被击败,联军攻至京师。司马元显收买刘牢之倒戈,王恭败死。殷仲堪与桓玄得知后退至寻阳,由桓玄任盟主,最后双方言和。朝廷为分化殷仲堪势力,任桓玄为江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其部下杨佺期为雍州刺史。

399年桓玄杀殷杨二人,并其辖地。司马元显担忧北府军不可靠,征江东豪族佃民以建立新军,称为“乐属”。这却使“东土嚣然”,引发民变,399年孙恩率众攻陷会稽,史称孙恩之乱。孙恩世奉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大受世族及平民信仰。

400年孙恩扩张势力,江东豪族 及五斗米道纷纷响应,江东八郡完全沦陷。

401年孙恩偱海路直袭丹徒,京师震撼。刘牢之派刘裕至海盐击败孙恩,孙恩乘船而退,又被刘裕击败。

402年3月孙恩为临海太守辛景所败,投海而亡。余众由其妹夫卢循领导。

402年司马元显为免桓玄乘乱偷袭,抢先西征,任刘牢之为先锋,司马尚之为后部。桓玄也率军东下,大破司马尚之,刘牢之认为司马元显无用而倒戈,引桓军入建康。桓玄控制朝廷,诛杀异己,先后杀司马元显与道子,夺取刘牢之兵权,诛戮部分北府将领,提拔北府将领刘裕。桓玄最初有意革新朝廷,但最后豪奢纵欲,政令无常,渐失人心。

403年桓玄篡位称帝,建国桓楚。司马遵与毛璩等起兵拥晋后,刘裕同北府旧将何无忌、刘毅举兵,收复建康,桓玄挟晋安帝西撤江陵。而后桓玄又率军东下,被刘毅击败。最后桓玄逃往蜀地,途中被冯迁所杀。桓振、桓谦又挟晋安帝反抗,直到405年肃清桓氏势力,何无忌得以迎晋安帝复位,也掌控了朝廷。

走向灭亡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卢循为孙恩妹夫,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杀慕容超,南燕亡。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皇帝姚兴病死,其子姚泓初立。416年12月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

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谋士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10岁的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讧,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又称刘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一个朝代的结束,不得不佩服司马一大家族,人才辈出,个个都是人才。愣是把好好的一个国家给内讧糟蹋完了。唉

1.《266年建立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晋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66年建立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晋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0876.html

上一篇

100幅晋朝灭亡图,干货看这篇!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历史的这一幅篇章,简直不忍卒读!

下一篇

16国是晋朝看这里!东晋十六国各国君主梳理

266年建立晋朝专题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据说200年无明君的晋朝,打下的疆域有多大

  • 266年建立晋朝专题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据说200年无明君的晋朝,打下的疆域有多大
  • 266年建立晋朝专题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据说200年无明君的晋朝,打下的疆域有多大
  • 266年建立晋朝专题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据说200年无明君的晋朝,打下的疆域有多大

【266年建立晋朝】司马氏曾创立晋朝,传承154年,现在却“沦落”为一个小众姓氏

  • 【266年建立晋朝】司马氏曾创立晋朝,传承154年,现在却“沦落”为一个小众姓氏
  • 【266年建立晋朝】司马氏曾创立晋朝,传承154年,现在却“沦落”为一个小众姓氏
  • 【266年建立晋朝】司马氏曾创立晋朝,传承154年,现在却“沦落”为一个小众姓氏

【266年建立晋朝】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为何统一三国之后,西晋王朝不久就被灭亡

  • 【266年建立晋朝】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为何统一三国之后,西晋王朝不久就被灭亡
  • 【266年建立晋朝】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为何统一三国之后,西晋王朝不久就被灭亡
  • 【266年建立晋朝】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为何统一三国之后,西晋王朝不久就被灭亡
266年建立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朝代时间线集:西晋大一统-东晋十六国(公元280年-420年)

266年建立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朝代时间线集:西晋大一统-东晋十六国(公元280年-420年)

266年建立晋朝相关介绍,西进首先建立,国号建立为输起点是266年,但很多人认为西进是中国的又一个统一的朝代,因此,要想完全结束随着东吴灭亡三国建立的时期,就要从公元280年开始计算。那么,从280年到316年计算,只是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