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在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加之佛教艺术等其他艺术形态的传入,人文形态瞬息万变,因此文化艺术领域更经历一次次变迁。

整体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造像从深受印度健陀罗风格和笈多艺术的影响逐渐向汉地风格转变。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的云冈模式逐渐过渡到后来的“秀骨清像”风格。明显是分别受印度与汉族地区陆探微画风的不同影响。云冈模式时期,造像粗犷,气势雄浑,风格古朴,神态安静内敛,到后期的秀骨清像时期,则面相较瘦,削肩体长,形象俊秀,风格飘逸。这与北魏后期的社会风气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过渡到东西魏和北周北齐时期,则风格多变,但整体由秀骨清像开始向敦厚朴实过渡,为隋唐佛造像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山东青州是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佛教中心,龙兴寺是当时十分重要的一座寺院。1996年,该地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400余尊,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的最多。这些佛教造像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平雕等多种技法,辅以贴金、彩绘等装饰技术,技艺精湛,是这一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区域风格的代表。


以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佛像为例:


贴金石雕佛头像

此头像为高肉髻,面相清秀,眉眼细长而舒展,嘴角两侧雕刻成浅凹状,传神地表达出佛像惬意、睿智微笑的神态。


山东青州是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佛教中心,这里不但有云门山驮山等石窟而且兴建了很多寺院,龙兴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寺院1996年在寺院原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400余尊,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的作品最多。这些佛教造像地域特色明显,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平雕等多种技法,并辅以贴金、彩绘等装饰技术,技艺精湛。

彩绘贴金石雕佛立像


此尊立像面形长圆、贴金,肉髻较高。佛像内穿僧祇支,胸前有一结带,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佛像身后是舟形背光,背光上部雕刻六身彩绘飞天飞天上身袒露,戴项圈,下身着红色长裙,在空中两两相对作飞舞状。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1.《2011晋朝帝王头像专题之浅析动荡中的魏晋佛造像风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1晋朝帝王头像专题之浅析动荡中的魏晋佛造像风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