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说的临沂市前身是临沂地区。临沂地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女主妇。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沂州府共辖一州六县,民间统称“老七县”(兰山、莒州、费县、郯城、沂水、蒙阴、日照)。这老七县后来经过一系列区划调整,形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临沂地区管辖的两市十一县(县级临沂市、 县级日照市和郯城、苍山、莒南、莒县、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费县、平邑、临沭县)。
如果继续往前推的话,沂州府的前身,又是“沂州”。沂州和沂州府,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对应了两个不同级别的区划。单说“沂州”,是一个州;而沂州府,则是一个府,级别比州要高。
沂州从州升级为府,是清雍正年间的事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廷正式下令,以兰山(原沂州城)为附郭县设立沂州府。
设立沂州府的时间,临沂很多朋友都知道。但当时清廷为何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府?背后的原因,大家可能就没有详细了解。
实际上,乾隆年间修撰的《沂州府志》在开篇就专门叙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是用文言文写的,本文就以史志资料为依据,用通俗的话来介绍一下。
根据记载,清廷将沂州升级为府,主要是采纳了时任河东总督王士俊的建议。而王士俊在奏折中提到了两大原因。
第一,沂州的区位重要。他在奏折里说,山东沂州为江浙数省通衢,东南第一门户。这一点很好理解,临沂位于苏鲁交界处,多条南来北往的大路都从这里经过。在雍正之前的康熙朝时期,皇帝南巡时曾多次从沂州经过。如果重要的地方,仅仅是一个“州”,级别与区位不符,因此需要升级。
第二,沂州周边缺乏区域中心。原文说的是:“本地四至开广几及千里,事务殷繁,日不暇给。”这一点,通俗来说,在鲁南区域方圆数百里的地界内,没有一个区域中心,沂州比较符合这个定位。
因为,在明代及清代前期,山东省只有六个府,分别是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
在这些府当中,距离沂州相对较近的是兖州府、济南府和青州府,但相隔也很远。面积辽阔的鲁南地区,还没有设府。正因为管理不便,原本属于兖州府管辖的沂州,在雍正朝前期就先升为直隶州,为后来升级为府打下了基础。
出于这两方面原因考虑,王士俊向清廷建议在沂州设府。在升级之前,沂州除了州城本身,还管辖费县和郯城两个县。升级之后,清廷又将莒州(辖沂水、蒙阴、日照)的辖区划给了沂州府。如此,沂州府的辖区就扩大到了一州六县,“老七县”的格局就此形成。
沂州升级为府,还带来一处变化。那就是原来的沂州知州,不仅要管辖费县和郯城,还要管理狭义上的沂州城(老临沂县)。升级为府之后,原来的沂州改为兰山县,城内的具体管理就交给兰山知县,沂州府知府可以有更多时间考虑整个辖区层面的事务。
雍正年间的这一区划调整,大体奠定了沂州城(临沂市区)在鲁南地区的中心地位。正如府志所说:“(沂州府)作镇南北,控据上游,诚巍然雄邦哉!”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1.《清代沂州升级为“府”,就此奠定了鲁南区域中心的地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代沂州升级为“府”,就此奠定了鲁南区域中心的地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