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儒家道统观念中,非常重视李夏的区分,把华夏和豪人的区分称为以下大芳,这是绝对不能混淆的。

在服饰上,华夏是右衽,胡人左衽,区分鲜明而对立;在生活习俗上,胡人 “反首衣皮,餐羶饮冲”,这在汉人看来和几乎野兽一样,所以称之为犬羊; 在中原汉族统治者眼里,胡人只是有着人形的动物。西晋御史中丞傅玄曾上书说:“臣以为胡夷兽心,不与华同……” 明末吕留良也认为“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此乃域中第一义。”可见夷夏对立之根深蒂固。


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政权取代中原王朝时,汉族士大夫往往选择舍身取义,为国死节,如宋朝倾覆之时的文天祥、陆秀夫,明清鼎革之际的黄道周、史可法。也有的士人虽然没有放弃生命,却宁愿抛弃故土,东渡日本,也不食“胡粟”,如南宋亡国后的祖元禅师,明朝覆灭后的朱舜水。在他们眼里,那个遥远的东瀛小岛比“鞑虏”更有文化上的亲近感。与其留在“万里腥膻”的中原忍辱偷生,还不如到“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日本去终老一生。

朱舜水


然而审视历史就能发现,也有许多汉族士人服务于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并不是中途改换门庭的变节者,而是他们的仕途就始于“虏廷”。清朝汉族士人自然毋庸赘言,即使是科举都不曾正常举行的元朝,也有大批汉族士人入仕为官,在元朝社稷倾颓的最后关头,他们表现出了强烈地忠君报国思想。在他们驻守的城池,宁可以身相殉,也不向攻城的汉族军队投降。据《元史》记载,这样的汉族士人有十六人之多,其中,进士余阙镇守安庆,陈友谅破城时,他自刎而死。进士李齐镇守高邮,被张士诚抓住,张士诚要他下跪,他说:“吾膝如铁,岂能为尔屈!”结果被敲碎膝盖,最后死去。状元李黼守九江时,徐寿辉的义军攻破城池,李黼与侄子李秉昭在巷战中战死。



在这些效忠元朝的汉族士人中,还出现了一位气节堪比苏武的官员,他就是深受忽必烈信任的谋士郝经。郝经,字伯常,1223年,他出生于金末的泽州陵川,也即如今山西晋城的一个儒学世家。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郝经全家徙居顺天,1238年,郝经求学于铁佛寺高僧张仲安,1251年,他又求学于一代文宗元好问。

郝经


1252年,顺天万户张柔礼聘他为西席,教导族中子弟读书。张柔府中藏书万卷,得此机会,郝经徜徉于书海之中,“上沂洙泗,下迨伊洛,诸书经史子集,靡不洞究。”汲取了这些丰富的营养后,郝经的眼界大开,学识突飞猛进,他的声名也因此鹊起,各镇诸侯争相延请,忽必烈也于1255年9月、11月,两次遣使聘请郝经。1256年正月,郝经见忽必烈于沙陀,上“立国规模”三十余条,得到忽必烈的重视和采纳,此后郝经就留在了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中,陪侍左右。忽必烈以后的治国方略就是建立在郝经的这些条陈之上的。



1259年,蒙古大军进攻南宋,郝经随忽必烈进攻鄂州,同年8月11日,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身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蒙古帝国汗位悬空,黄金家族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角逐,1260年6月,在哈剌和林的忽里台会议上,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被与会的各系代表宣布为大汗。


面对变局,忽必烈开始显得有些犹豫和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郝经的一席话,使他理清了思路,做出了与南宋停战,回兵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决定。



郝经是这样说的:“国家自平金以来,惟务进取,不遵养时晦,老师费财,卒无成功,三十年矣。蒙哥汗立,政当安静以图宁谧,忽无故大举,进而不退,畀王东师,则不当亦进也而遽进。以为有命,不敢自逸,至于汝南,既闻凶讣,即当遣使,遍告诸帅,各以次退,修好于宋,归定大事,不当复进也而遽进。以有师期,会于江滨,遣使喻宋,息兵安民,振旅而归,不当复进也而又进。既不宜渡淮,又岂宜渡江?既不宜妄进,又岂宜攻城?若以机不可失,敌不可纵,亦既渡江,不能中止,便当乘虚取鄂,分兵四出,直造临安,疾雷不及掩耳,则宋亦可图。如其不可,知难而退,不失为金兀术也。师不当进而进,江不当渡而渡,城不当攻而攻,当速退而不退,当速进而不进,役成迁延,盘桓江渚,情见势屈,举天下兵力不能取一城,则我竭彼盈,又何俟乎?且诸军疾疫已十四五,又延引月日,冬春之交,疫必大作,恐欲还不能。”



这段话的大意是:蒙古灭金后,本应休养生息,却一直进攻南宋,劳师糜饷,结果三十年未能成功。如今蒙哥汗驾崩的噩耗传来,应该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退兵。现在军中疫情传播,如果再拖到冬春之交,疫病必然大爆发,到那时,只怕想退兵都来不及了。



针对当时宋蒙双方的军事态势,郝经说:“彼既上流无虞,吕文德已并兵拒守,知我国疵(指蒙哥汗暴崩之事),斗气自倍。两淮之兵尽集白鹭,江西之兵尽集隆兴,岭广之兵尽集长沙,闽、越沿海巨舶大舰以次而至,伺隙而进。如遏截于江、黄津渡,邀遮于大城关口,塞汉东之石门,限郢、复之湖泺,则我将安归?无已则突入江、浙,捣其心腹。闻临安、海门已具龙舟,则已徒往;还抵金山,并命求出,岂无韩世忠之俦?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溯流而上,则入洞庭,保荆、襄,顺流而下,则精兵健橹突过浒、黄,未易遏也,则亦徒费人命,我安所得哉!区区一城,胜之不武,不胜则大损威望,复何俟乎!



郝经的意思是:蒙哥驾崩后,宋朝长江上游防线的危机已经解除,宋朝统帅吕文德得以把兵力集中到了忽必烈军的当面,宋朝的优势水师也进入长江,截断蒙军退路。如果蒙军不顾一切,继续进攻,直取临安,那么宋朝皇帝可以从水路撤退,而且宋朝还有当年韩世忠那样忠勇的将领,必然会拼命救驾。蒙军攻下临安一座空城,又有什么意义?




他接着分析天下形势:“宋人方惧大敌,自救之师虽则毕集,未暇谋我。第吾国内空虚,塔察国王与李行省肱髀相依,在于背胁;西域诸胡窥觇关陇,隔绝旭烈大王;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



郝经认为:宋朝是惧怕蒙古的,自救都来不及,不会来主动进攻,但是蒙古国内空虚,塔察儿国王和山东的世侯李璮占据东北部,对后背产生威胁,旭烈兀被西域各部牵制,暂时难以东归,其他势力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观望,都在觊觎汗位。如果他们抢先发难,忽必烈将腹背受敌,那就大势已去了。而且阿里不哥已经占据燕都,在发号施令了,忽必烈虽然手握重兵,但阿里不哥如果声称得到了蒙哥的遗诏,名正言顺地登上汗位,并昭告天下,那么忽必烈就像当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一样,回都回不去了。


最后,郝经建议:“先命劲兵把截江面,与宋议和,许割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定疆界岁币。置辎重,以轻骑归,渡淮乘驿,直造燕都,则从天而下,彼之奸谋僭志,冰释瓦解。遣一军逆蒙哥汗灵舆,收皇帝玺。遣使召旭烈、阿里不哥、摩哥及诸王驸马,会丧和林。差官于汴京、京兆、成都、西凉、东平、西京、北京,抚慰安辑,召真金太子镇燕都,示以形势。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



他主张先控制江面,以每年进贡岁币为条件,与宋朝议和,划定边界。然后放弃辎重,率轻骑直取燕都,那些企图谋取汗位的宗室们,野心就瓦解了。同时再派一支人马,护送蒙哥的灵柩,收了皇帝玺,诏谕旭烈兀、阿里不哥等诸王,到和林参加丧礼。再派真金太子镇守燕京,这样一来,天下就定了。



此时,恰好宋朝宰相贾似道派使者前来求和,表示愿意称臣纳币。于是忽必烈便顺势而为,依郝经之计策,与宋言和,班师北上,争夺汗位。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并派他率团出使南宋议和。



然而忽必烈为争位而退兵一事,被贾似道谎称大捷上奏朝廷,隐瞒了他前线求降的可耻行径,1260年9月,郝经一行到达真州,贾似道怕他投降的真相暴露,就把郝经等人秘密囚禁在忠勇军营。



从那时开始,郝经被关押了十六年之久,期间,贾似道试图劝降他,然而郝经不为所动,始终忠于忽必烈。他说:“吾家业儒凡七世矣,顾肯亏忠义大节,以辱中州士大夫乎!”他虽然效忠蒙古人,却仍以中原士大夫的气节自豪。



1274年,在北宋故都开封,有人在原皇家苑林金明池中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题诗:“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落款是:“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这封雁书告诉人们,郝经还活着,只是被囚禁了,诗中引用了苏武出使匈奴的典故,以此表明他致死忠于元朝的心迹。



郝经发出这封雁书时,以为时间已经到了“中统十五年”,其实元朝已经改元,那时是“圣元五年”,但他与外界隔绝,不知元朝改元的事。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于贝加尔湖,无论匈奴怎样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折节。汉朝向匈奴索要苏武,匈奴人谎称苏武已死,当汉朝得知苏武仍在世时,就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足上系着苏武亲笔所写的帛书,诉说了他被困匈奴之事,结果匈奴信以为真,把苏武送还了汉朝。


“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本是汉朝虚构的故事,可是在郝经身上却真实地发生了,确实令人唏嘘。郝经虽然效忠的是蒙元,可是把他比作苏武是恰如其分的。



1274年10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颜南下伐宋,又命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郝庸前往南宋索要郝经,次年2月,已经须发皓然的郝经终于得以北归,忽必烈派枢密院官及内臣近侍远道迎接,对他全节不屈的忠诚大加褒奖,并赐宴慰劳。北返不久,郝经便一病不起,7月,郝经离世,谥号“文忠”。



郝经“家世业儒”,熟读经史,是个典型的儒生,然而他却摒弃了"华夷之辨",死心塌地效忠于蒙元,他这么做,其实不是对儒家道德的悖离,而是对其精神的回归。儒家的底层核心精要是现实主义,实践中讲求的是变通。1257年,郝经写过一篇《北风亭记》说:“故余生于是风,长于是风,将从此风以徜徉此生也。从其所吹遇止而止焉,从其所吹遇行而行焉。委自身于是风,龙蛇也,蓬累也,野马也,尘埃也,而各无所忤焉”。他把金、元比作北风,而他出生和成长在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面对势不可挡的强劲北风,他只能委身其中,别无选择。他希望在为蒙元服务的过程中,用儒家思想影响蒙古人,促使其汉化并善待治下的汉人,从而保全汉家的思想和文化。


在出使南宋的途中,他还给忽必烈上了“奏便宜十六事”,建议“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成一王法”。郝经的这些条陈,使忽必烈注意到了历代异族入主中原时的经验和教训,对他后来用“汉法”治天下,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1.《【1255年是元朝吗】元朝大臣郝经被南宋囚禁16年,用雁书传递消息,事迹堪比苏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55年是元朝吗】元朝大臣郝经被南宋囚禁16年,用雁书传递消息,事迹堪比苏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