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汉朝社会的冷知识,其中提到“一斤黄金约9800文”,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很多朋友说汉朝的黄金,实际上是指黄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 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不妨伸展开多讲几句。 关于汉朝的黄金倒底是黄金,还是黄铜,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争议话题。首先要说的是,黄金(下皆指真正意义的黄金)早在春秋时代(甚至是西周)就已用于货币,管仲曾经说过: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以及“黄金刀布,民之通货。”商朝以青铜为重器,基本不用黄金。西周开始出现黄金应用,但一般认为不作为货币流通。战国时,黄金大量出现,用于社会各方面,包括货币支付功能。而有实物为证的战国金币,就是楚国的“爰”。
而后世对黄金黄铜最大的争议,在于汉朝史料记载的动辄上万斤金,这个“金”到底是什么。
比如刘邦一次就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让他收买项羽部下。有人怀疑这个“黄金”是指黄铜。对于这个观点,可以看一下《史记·平准书》的记载。汉朝通行的“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黄金,二等白金,三等赤金。赤金是丹阳铜,白金就是银子,黄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汉书·食货志》也说秦统一后,定黄金为上币,这里的黃金,也是指真金。西汉的金子主要有两种,一是马蹄金,一是麟趾金。还有一种是柿子金。
如果黃金是黃銅,其价值不会大过二等的白金(白银)。既然“黄金”价值高于白银,那应该是真正的黄金无疑。当时铜多而银小,铜价不可能贵过银价。而且《史记·陈平世家》说的清楚,刘邦给他的是“四万斤黄金”。 在汉朝,金与铜基本不混用,金是金,铜是铜。秦法曰黄金上币,其次铜钱。 但是,汉朝把黄金、白银、青铜皆称为“金”,所以很容易造成一种感觉:汉朝的黄金实指黄铜。还要说明一件事,在明世宗嘉靖以前,中国古代的官铸铜钱,并非是黄铜,而主要是青铜。
春秋战国时的铜币含铅量过高,后来铜占率逐步提升。到了宋朝,铜占率升到七成以上。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53年)以后,才改用黄铜。所以,汉朝并没有黄铜大规模应用于铸币上。退一万步讲,汉朝的黄金,也不应该是黄铜,有可能是青铜(在有争议的前提下)。汉制中的坐酎金失侯,这里也是指黄金。“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简称为坐酎金。如果诸侯献黄铜(青铜),那就不值几个钱。
黄金是汉朝的法定货币,因币值太大,一般不在社会上直接流通,主要还是通用铜钱。但黄金可以和铜钱进行兑换的,汉书食货志说:黄金重一斤,直钱万(值一万铜钱)。汉朝的金,以斤为单位,取代秦朝的“溢”。汉一斤约有250克。如上所说,黄金如是黄铜,无论物价如何波动,一斤黄铜也不可能兑换一万钱的。
如是,汉朝经济早就崩溃了,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汉朝皇帝经常赏赐亲贵,动辄十万斤金、二十万斤金。这些金是否就是黄金,要看记载中加不加“黄”,如加,则是黄金,如不加,未必是。有可能是三种金都有(黄金、白银、青铜),混合在一起,通称“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在汉朝,金银铜都可能称为金。只不过细分时,需要分清黄金、白金、赤金。 如汉昭帝元凤年间,广陵刘胥来朝,赏钱两千万(文),黄金二百斤(昭帝纪说二百斤,刘胥传说二千斤)。宣帝又赐广陵王黄金千斤,诸王各五百斤黄金,列侯黄金二十斤,这里的指是真正黄金。
至于汉朝的黄金为什么井喷出现,汉以后的黄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这是另外一个广泛的话题。
1.《中国商朝以什么为货币?总结很全面速看!汉朝的黄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黄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商朝以什么为货币?总结很全面速看!汉朝的黄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黄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5100.html